《灰椋鳥》練習設計(通用14篇)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1
一、讀拼音寫詞語。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 ) ( ) ( )
guī mó gǎn rǎn qīng sú
( ) ( ) ( )
qiáo shǒu yáo wàng hū péng yǐng bàn
( ) ( )
二、把能搭配的詞用直線連起來。
挑著 籮筐 堅強的 基礎
掛著 紅榜 堅決的 立場
貼著 黑板 堅定的 態度
栽著 杏樹 堅實的 性格
三、判斷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個像干部模樣的中年人向我走過來,把我扶起來。
2、巖石有許多棱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了。
3、這時,好像在誰的指揮下,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了起來。
4、工人們憤怒極了,像山洪一樣往里沖。
四、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出的話難道可以不算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括號里填上相對應的詞語。
熱鬧對城市正如安靜對
節約對光榮正如浪費對
清澈對泉水正如混濁對
喧鬧對大街正如僻靜對
六、加上適當的關聯詞,把兩句話并成一句話。
1、小燕子搭的窩漂亮。小燕子搭的窩結實、暖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師對我們很嚴格。老師是為我們著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雨。我們就不出去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幫家里作農活。他跟父親讀點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蛇吃田鼠。蛇能保護莊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修改下列一段話。(使用修改符號)
春天來了,林老師帶領到郊外活動。我們沿著平坦的公路走著,一會兒巍我的山峰,壯麗的田野、曲折的小溪,便涌現在我們的眼前。看,百靈鳥在枝頭快活地歌唱,聽,美麗的小蝴蝶在花叢中遍遍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春色中了。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2
【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哪幾個畫面?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生: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了兩個畫面。一是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一是灰椋鳥在林中歡叫的畫面。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
(出示: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過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文字,思考:讀著這樣的畫面,你對灰椋鳥的飛行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自讀思考)
生:灰椋鳥很多,氣勢恢宏。
生:灰椋鳥歸林時排成了不同的隊形。
生:灰椋鳥歸林時飛行的場面很壯觀。
師:這樣的畫面給我們的感受是壯觀,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讀好這段話。
(學生自由練讀后指名讀,進行評議,再次齊讀。)
【反思】
這個教學環節我努力追求以“讀”貫穿始終。應該說,在這個環節中體現了讀的三個層次:其一,讀之有聲。在這部分教學中讓學生多次出聲朗讀語言文字,因為語言這東西只有讀熟了才能進入吟誦、感悟的階段。其二,讀之有序。這多遍的出聲朗讀,并不是單純的多遍的簡單重復,而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努力向縱深發展。其三,讀之有聲有色。在初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讀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中,不斷豐富學生的感受,加深了對灰椋鳥歸林壯觀場面的理解和感悟。在學生動情以后,讓學生以情帶讀,在這樣的朗讀中學生讀出了韻味,讀出了神采、讀出了個性。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3
之一
金壇直溪中心小學 顧娟
教學要求: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在學的過程中,能找出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體會體現灰椋鳥歸林的壯觀的句子。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灰椋鳥》這篇課文,誰來讀一讀課題,你來?(灰椋鳥)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是作者徐秀娟在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期間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主要寫了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的壯觀景象。
二、入情入境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這一壯觀景象啊?(想)那好,就請跟隨老師一起來吧!(學生欣賞)
第一部分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見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師范讀)
第二部分
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的安眠。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地羽毛全變成進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師范讀)
三、出示學習方法
看了這一場面,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觀賞了灰椋鳥歸林以及它們入林后落下起飛,起舞爭鳴的景象,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樣的優美的語言把這壯觀的的景象寫下來的啊?(想)請同學們打開自己心愛的課本,課文寫這壯觀的景象主要是哪幾個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兩小節)為了能讓同學們能更好的學習這兩小節,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學習方法。(出示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
讀--劃――品
(1)讀: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劃:劃出你喜歡的句子。
(3)品:邊讀邊思,你喜歡這些句子的理由。
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學習方法,去自讀課文,學習課文四、五兩小節。(學生自讀,自悟,感知文章的內容。)
四、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師:好,剛才看見同學們個個都很認真,我們大家來交流一下,讀讀你所喜歡的句子,說說你喜歡這些句子的理由。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指導,重點指導學生朗讀。)
1、學生找出“盤旋”、“陸續”、“投入”等詞語,在讀中理解這些灰椋鳥的“一小群一小群”飛來的情狀。
2、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讓學生弄清“排空而至”的意思,體會灰椋鳥“大部隊”歸林的氣勢。
3、啟發學生通過“整群整群的列隊飛行、”“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詞語展開想象,進一步加深隊“排空而至”的理解,體會鳥兒歸林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指導學生朗讀體會)
4、讓學生反復體味“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這句話表現的聽到鳥兒悅耳的叫聲而使作者產生的愉快和親切的感受。師:如果你就是一只歸林的灰椋鳥,你會和同伴們說些什么呢?(學生想象說話)。
5、體會“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借助語言情境和對照插圖,展開聯想。(語言文字的欣賞)
6、“天上的鳥越來越少了,可是整個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的安眠。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地羽毛全變成進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把灰椋鳥寫的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還用了一個擬人句,這樣把灰椋鳥當作人來寫,感覺和真的一樣。
7、“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傾注自己的節日?要不怎么會這樣熱鬧呢?”
8、我被著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同學們,如果你是作者地話,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指名學生說。學生想象說話:①我被著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啊!這場面真壯觀!灰椋鳥成群結隊歸林的樣子,猶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著一浪,朝著樹林涌來,在夕陽的余暉斜照下,灰椋鳥的羽毛格外的美麗。這么美麗可愛的灰椋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讓這片美麗的樹林永遠成為灰椋鳥的天堂。②我被著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灰椋鳥回家了,樹林就是鳥兒的家。③我被著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我真的看見灰椋鳥是怎樣回家的了。我們要保護樹木,參加植樹造林,讓鳥兒有家可歸。)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我們知道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們就無法觀賞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景象,讓我們再次目睹這一壯觀場面。(動畫演示一、二部分,學生跟著畫面小聲的朗讀課文。)
六、情感升華
1、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鳥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一個地球上,我們要愛護鳥,為鳥兒提供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整個世界更美好。
同學們,作者徐秀娟正是有著一顆愛鳥、護鳥的心,她在自然保護去工作期間,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的灘涂上為了尋找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的生命,為了歌頌、懷念徐秀娟的事跡,藝術家創作了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欣賞)
2、讓我們永遠記住徐秀娟的這句話:“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學生齊有感情的朗讀)
自評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來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 是讓學生自讀自悟,領會并欣賞灰椋鳥歸林以及他們落下起飛、起舞爭鳴的景象,體會作者觀鳥時的興奮,歡呼時的情感,增強學生愛鳥意識。
我先運用了多媒體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百鳥歸林,呼朋引伴,浩浩蕩蕩的壯觀場面。學生賞心悅目,學習了課文的情趣被調動了起來。學生通過“讀、劃、悟”與文本真切對話,教師則在一旁提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例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你不但會思,你很會讀等等。學生通過自學,收獲不少。“學生、教師、教材”三者之間的多元對話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畢竟學生是閱讀的主任。對于學生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所發現的,我都給予鼓勵和贊賞。當然,我在整個“對話”過程中,起著激活、指引、協調、保證的作用。如:引導學生通過詞語來感悟,通過句式來感悟,通過情境來感悟,力爭使語文課堂成為個性張揚、靈性飛揚、生命律動的精神殿堂。正因為如此,學生都能暢談自己的發現及感受,讀得也比較投入、到位。
最后畫面的欣賞,不僅對全文起到了輻射的作用,而且讓學生整體感知場面的熱鬧和喧嘩,而且升騰了學生的內心體驗與情感。
結尾,我聲情并茂的敘述,畫面的生動感人,音樂的凄婉、深邃,再現了女大學生徐秀娟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陷入沼澤地的悲壯場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現,學生深情的朗讀,實現了學生情、教師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重點學習課文中灰椋鳥歸林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憑借文中語言材料,激起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讀通讀懂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歸林后情景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灰椋鳥》這篇課文。
2 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
3 是呀,周圍靜得出奇,灰椋鳥歸林了。請齊讀第三自然段。
4 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呢?(灰椋鳥怎么歸林的?)
5 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
二 學習第四節。
1請同學們速讀第四節,邊讀邊思考:灰椋鳥怎么歸林的?
2 交流。
3 請同學們也來說一說。出示填空(用簡要的語言):
灰椋鳥歸林了。一開始,_______________,沒有幾分鐘,_____________。先回來的鳥______________,后到的鳥_______________。
4第四節就是講了灰椋鳥歸林的這幾個場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第四節,看看哪些句子所描寫的場面給你的感受最深刻?邊讀邊想象畫面。
5 交流:出示
△ “沒有幾分鐘,……從頭頂飛過。”
(1) 指名讀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a “排空而至”: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排空而至”的意思?齊讀詞語。
板書:排空而至
b “浩浩蕩蕩”:你看到過什么情景可用“浩浩蕩蕩”來形容一下?(水、浪、軍隊)那情景怎樣?(氣勢大、壯觀)
這浩浩蕩蕩的灰椋鳥飛過來是一幅什么情景?
讀詞。
(2) 這景象太壯觀了!老師非常想讀這段文字,請你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場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師范讀后,指名說。
(3) 想不想欣賞一下這么有氣勢的場面?課件畫面。
師配音:列隊……數百米長……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結束)這就叫-----“排空而至”!
(4)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 讓我們把這種壯觀的景象放聲朗讀出來吧!齊讀這段話。
還有哪些句子給你的感受很深?
△ “先回來的鳥……匯合。”
(1) 指名讀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2) 鳥兒在林中鳴叫,叫聲像什么?
a “好像…傾訴” 什么叫“傾訴”?它們在傾訴什么?(見聞、收獲)
b “又像…呼喚” 呼喚誰呢?為什么呼喚?
c “應和” 誰在應和?
(3) 女生讀句子。
(4) 如果你就是這些灰椋鳥中的一員,你會和同伴傾訴什么?怎么呼喚?怎么應和?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它們的叫聲,邊聽邊想象。
(5) 請同桌互相練習一下。指名講。
(6) 它們的叫聲太豐富了,讓我們讀好這個句子。
還有哪些句子給你的感受很深?
△ “一開始,……投入刺槐林。”
(1) 指名讀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一小群一小群”“盤旋”“陸續”
(2) 這景象雖沒有大部隊的壯觀,但也夠吸引人的,請齊讀。
6 小結:剛才我們跟隨作者看到,僅僅幾分鐘,灰椋鳥歸入了刺槐林,是那么壯觀,它們悅耳的叫聲又讓人感到那么愉快而又親切。這是一幅多么優美的畫面,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學生起名,評一評,挑選一個,
板書:歸林圖
7 讓我們把這幅“歸林圖”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三 學習第五節。
1 過渡:晚霞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時林中的灰椋鳥在干什么呢?
2 請你(出示)自讀第五節,
① 找出你最喜歡哪些寫鳥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邊讀邊想像。
② 為什么喜歡?在句子旁邊簡要寫出原因。
3 交流。
△ “看,這幾只剛剛……翩翩起舞哇!”
(1) 指名讀句交流,為什么喜歡?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a 活潑好動:(哪里體會到的?)點擊:剛剛落在……又馬上飛起。
指名讀出它們的活潑。
b 美麗:(哪里體會到的?)(為什么成金紅色的了?)
點擊:“盛裝” 什么時候穿的?那一定很美麗。
“像…少女…”比喻、擬人 ,
把它讀得美些,指名讀,齊讀。
(2) 這景象太美了,你能讀好嗎?指名讀。
△ “樹林內外……天然的俱樂部。”
(1)指名讀句交流,為什么喜歡?(寫出了熱鬧場面)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誰能把這些詞讀得熱熱鬧鬧?
板書:百鳥爭鳴
相機點擊詞語,理解并朗讀.
(2) 這么熱鬧的聲音,(引讀并點擊)似-------,如---------,
a 似飛瀑落入深澗:“飛瀑落入深澗”是怎樣的景象?(嘩嘩嘩、直瀉而下、雄偉壯觀)說明鳥叫聲-------?
b 如驚濤拍打岸灘:“驚濤拍打岸灘”的景象哪兒見過?(嘩啦嘩啦、洶涌澎湃)說明鳥叫聲-------?
(3)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熱鬧的鳥叫聲。播放鳥叫聲。感覺怎樣?
(4) 這真是一幅多么熱鬧的百鳥爭鳴圖啊!讓我們也讀得熱鬧些。齊讀。
4 我們把兩段話聯系起來,你能說說為什么說樹林成了天然的俱樂部?(出示兩段話)
5 是啊,鳥兒們在這兒多快活!讀到這兒,我不禁要問,它們怎么會如此熱鬧?引讀: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還是在……?我被這喧鬧的……竟情不自禁地……。
6 請再讀末句:“我被這喧鬧的……竟情不自禁地……。”
你會歡呼什么?
7 小結:這真是鳥的天堂!鳥的樂園!這么一幅喧鬧而熱烈的圖畫,我們又該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板:鬧林圖
四 學習第6節,總結。
1 今天,我們欣賞到了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我非常想說(出示):“鳥是人類的……場面呢?”
2 你能將最后一句反問句改成帶句號的句子嗎?兩種句式表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3 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
4 齊讀句子。
5 小結:這是作者對林場工人的感謝,也是因人們植樹造林、保護鳥類而感到無比欣慰。知道作者是誰?(出示簡介)
徐秀娟正是有著一顆愛鳥、護鳥的心。她在自然保護區工作期間,不顧自然環境惡劣,在一片夜色籠罩的茫茫灘涂上,為了尋找一只飛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的生命。為了歌頌、懷念徐秀娟的事跡,藝術家創作了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欣賞)
讓我們永遠記住徐秀娟的這句話(學生齊,有感情的朗讀):“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五 課外:
讓我們一起來愛鳥吧。課后請同學們繼續閱讀有關描寫鳥兒的精彩片斷,并想象其場面。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5
作者:胡玉華 轉貼自:麗華二小 點擊數:176
評許笑陽老師《灰椋鳥》的教學
麗華二小 胡玉華
《灰椋鳥》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灰椋鳥的喜愛,語言生動,文筆優美,許老師在課上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課上得比較成功,具體表現在: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許老師在教學中能夠抓住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指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拓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許老師在課堂上利用設計精當的多媒體,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結束時,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來介紹作者,悠揚動聽、真情感人的歌曲深深地打動了聽者和學生,使學生受到愛鳥的教育,增強了保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同時使學生心靈凈化,情緒受到感染,精神受到震撼。
三、以生為本,朗讀感悟
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中,提出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許老師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引讀,然后讓學生圈劃字句,再引導學生個別讀、齊讀,體會鳥兒歸林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許老師還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例:讓學生利用想象,設身處地地體會鳥兒是怎樣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的,從而感知作者對鳥兒的喜歡。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許老師引讀后,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劃出自己喜愛的句子,說說原因,讓學生有重點地學習,并在小組里討論,使學生主動性可以得到發揮。學生的交流也比較精彩。
四、注重引導實踐
語文課是聽說讀寫的課,一般的課上讀多寫少,給學生寫的訓練少,課上許老師巧妙地設計了寫的訓練,給學生動筆的機會,難能可貴。比如學生學寫保護鳥類的公益語:
鳥兒,天空永遠是你的,你是人類的朋友。
愿天空永遠有鳥兒飛翔的身影。
精練、詩化的語言是平時落實訓練目標,扎實訓練的結果。
五、課堂教學流暢
有人說“課堂是遺憾的藝術”,許老師的課中,也有一點遺憾:
未能及時發現學生發言中的個別問題,給予準確的引導。
我還有一點我的建議:
語文課是語言的積累課,在本課的知識拓展、語言積累方面:
1、 可以引導學生自辦鳥的樂園》小報,豐富寫鳥的精彩語句的積累。
2、 或者播放《百鳥奏鳴曲》,能引導顯示結合課文聽鳥聲、說感受,寫鳥聲,積累語言。
總之,新理念下的第一范文應該是美的課堂,是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課堂,許老師這堂課努力地做到了這一點,整節課結構合理,書聲瑯瑯,教師還以良好的教學藝術,創造了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一次次熱烈而愉悅的朗讀、討論中感受到了課堂的活力,語文的魅力!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6
灰椋鳥
一、復習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灰椋鳥》,課件出示灰椋鳥的樣子,(師生接讀)灰椋鳥的嘴,背,遠遠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
板:灰椋鳥歸林
二、學第四節,播放錄像感知內容。
(先播放少量灰椋鳥在樹林上空飛行圖,然后是無數灰椋鳥飛來,布滿樹林上空。請學生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同學們觀察到畫面前后有什么變化嗎?
生:剛開始鳥少,后來鳥多
師:看,灰椋鳥開始歸林了,(畫簡筆畫:兩只灰椋鳥一上一下地歸林)他們是這樣歸林的嗎?
生:不是。
師:它們是怎樣歸林的?你能幫老師畫正確嗎?(指名上臺畫圖)
師:畫得不錯,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么這樣畫?
生:因為它們是一小群一小群,陸續歸林的。幾只小鳥飛在一起為一群,一群一群的鳥有的飛在前面,有的飛在后面稱為“陸續”
師:說得好,你真聰明!指導有感情朗讀鳥開始歸林的情景。
評:簡筆畫是各科教學的常用輔助手段,簡潔,直觀,此時寥寥數筆勝過千言萬語,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為朗讀的指導打好基礎。
師:那后來呢?
生:鳥很多。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抓“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詞邊出示多媒體邊進行理解、朗讀、體會。
師:這種壯觀的場面,你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歸林的鳥兒怎么樣呢?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鳥兒們很快樂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傾訴、呼喚、互相應和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先回來的鳥兒會怎樣傾訴、怎樣呼喚?
(分四人小組,學生練習把以上的景象表演出來。兩人演先到的鳥,兩人演后到的鳥兒)
師:這一節描寫了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句子生動優美,要求背誦,下面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學生齊讀第四節)
三、學第五節,朗讀品味語言文字。
師:夕陽漸漸西沉,可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安眠,它們在干什么呢?請你自讀第五節,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學生自由練讀)
生1:“看,這幾只剛剛――――――起舞哇!”
師: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什么?
生:灰椋鳥好動美麗。
師: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剛剛落在,又馬上飛起。(師多媒體演示)
師:為什么是“金紅色”的?
生:那是夕陽映照的緣故。
師: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如何?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學生練讀)
生2:“樹林內外――――――俱樂部”
師:讀得好,請你告訴大家,在朗讀時要注意什么?
生:要讀出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
師:聽,這聲音像什么?(老師播放鳥兒在樹林中爭鳴的情景)
(學生用“似――――如――――”練習說話)
(老師出示卡片“是啊,樹林里可真熱鬧――――熱鬧”,學生練習讀出熱鬧場面)
師:這樹林成了鳥兒的天然俱樂部,句中的“天然”一詞去掉,通嗎?為什么?
評:有比較才有鑒別。理解詞語時,把詞語進行刪換比較,可以從感情色彩,使用范圍,準確與否等方面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使學生悟到“天然”一詞更突出了樹林對鳥類生存的重要性。
師:看到這樣熱鬧的場面,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我產生了哪些想法?
生: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板書齊讀)
師:同學們,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嗎?
生1:為什么樹林是鳥的樂園?
生2:為什么鳥是人類的朋友?
(老師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解決問題,理解“路兩邊近百畝――――對比”“夕陽漸漸――――竹林”等內容)
師:學了課文,你準備今后怎么做?
評: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能發揮語文的人文性,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7
一、復習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灰椋鳥》,課件出示灰椋鳥的樣子,(師生接讀)灰椋鳥的嘴,背,遠遠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
板:灰椋鳥歸林
二、學第四節,播放錄像感知內容
(先播放少量灰椋鳥在樹林上空飛行圖,然后是無數灰椋鳥飛來,布滿樹林上空。請學生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同學們觀察到畫面前后有什么變化嗎?
生:剛開始鳥少,后來鳥多
師:看,灰椋鳥開始歸林了,(畫簡筆畫:兩只灰椋鳥一上一下地歸林)他們是這樣歸林的嗎?
生:不是。
師:它們是怎樣歸林的?你能幫老師畫正確嗎?(指名上臺畫圖)
師:畫得不錯,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么這樣畫?
生:因為它們是一小群一小群,陸續歸林的。幾只小鳥飛在一起為一群,一群一群的鳥有的飛在前面,有的飛在后面稱為“陸續”
師:說得好,你真聰明!指導有感情朗讀鳥開始歸林的情景。
評:簡筆畫是各科教學的常用輔助手段,簡潔,直觀,此時寥寥數筆勝過千言萬語,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為朗讀的指導打好基礎。
師:那后來呢?
生:鳥很多。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抓“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詞邊出示多媒體邊進行理解、朗讀、體會。
師:這種壯觀的場面,你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歸林的鳥兒怎么樣呢?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鳥兒們很快樂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傾訴、呼喚、互相應和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先回來的鳥兒會怎樣傾訴、怎樣呼喚?
(分四人小組,學生練習把以上的景象表演出來。兩人演先到的鳥,兩人演后到的鳥兒)
師:這一節描寫了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句子生動優美,要求背誦,下面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學生齊讀第四節)
三、學第五節,朗讀品味語言文字
師:夕陽漸漸西沉,可林子里的灰椋鳥還是不愿過早安眠,它們在干什么呢?請你自讀第五節,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學生自由練讀)
生1:“看,這幾只剛剛――――――起舞哇!”
師: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什么?
生:灰椋鳥好動美麗。
師: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剛剛落在,又馬上飛起。(師多媒體演示)
師:為什么是“金紅色”的'?
生:那是夕陽映照的緣故。
師: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如何?誰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學生練讀)
生2:“樹林內外――――――俱樂部”
師:讀得好,請你告訴大家,在朗讀時要注意什么?
生:要讀出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
師:聽,這聲音像什么?(老師播放鳥兒在樹林中爭鳴的情景)
(學生用“似――――如――――”練習說話)
(老師出示卡片“是啊,樹林里可真熱鬧――――熱鬧”,學生練習讀出熱鬧場面)
師:這樹林成了鳥兒的天然俱樂部,句中的“天然”一詞去掉,通嗎?為什么?
評:有比較才有鑒別。理解詞語時,把詞語進行刪換比較,可以從感情色彩,使用范圍,準確與否等方面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使學生悟到“天然”一詞更突出了樹林對鳥類生存的重要性。
師:看到這樣熱鬧的場面,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我產生了哪些想法?
生: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板書齊讀)
師:同學們,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嗎?
生1:為什么樹林是鳥的樂園?
生2:為什么鳥是人類的朋友?
(老師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解決問題,理解“路兩邊近百畝――――對比”“夕陽漸漸――――竹林”等內容)
師:學了課文,你準備今后怎么做?
評: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能發揮語文的人文性,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8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言說“美”。
1、聊聊鳥——
話題:在你見過的大大小小的鳥中,你覺得什么鳥最好看?我所說的見過,可以使生活中、或動物園里見過,也可以是電視或書里看到。
白鷺:喙長,頸長,腿長,還有絲狀的裝飾羽,飛行時,腿向后伸,體態優雅,在作家郭沫若的筆下,白鷺就是一首詩。
天鵝:大鵠,羽毛白得發亮,脖子也長,它是鳥類飛翔最高紀錄的保持者,可以越過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
鷹:矯健有力,尤其是它的翅膀,很強大。
仙鶴:也叫丹頂鶴。它的叫聲洪亮,詩經里就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的說法。人們把它叫做神仙的伴侶。
孔雀:羽色艷麗,尾部的羽毛長達一米左右,展開時便有了美麗的“孔雀開屏”。
鸚鵡:羽色有光澤,紅的似火,綠的如玉,還有記憶能力和語言能力。小說《紅樓夢》里賈府的鸚鵡就會說“林姑娘來了”。
百靈:嬌小玲瓏,歌聲婉轉。
燕子: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剪刀似的的尾巴,伶俐可愛。
2、大千世界,鳥類眾多。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鳥:板書:灰椋鳥
注意“椋”的字形與讀音。
你是否見過灰椋鳥?想象中的灰椋鳥是什么樣子呢?
3、出示“灰椋鳥”圖片,聊聊灰椋鳥。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灰椋鳥的資料卡:
灰椋鳥:
別名:假畫眉、竹雀等。
屬雀形目,椋鳥科。體長約21厘米。通體主要為灰褐色,頭部上黑而兩側白,尾部亦白色。常結群棲息于樹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飛動,叫聲低微而單調。
灰椋鳥雖與八哥、鷯哥同屬一個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揚,故飼養的人較少。
這類資料卡的文字很簡潔,往往抓住動物外表或者生活習性的最重要的特征來介紹。從這段介紹中,你獲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4、從這張資料卡中,我們知道了這種叫做灰椋鳥的鳥,長得不好看,叫得也不好聽。這么不好看的鳥,有什么寫頭呢?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去看了灰椋鳥以后,寫下了一篇文章《灰椋鳥》,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這篇文章。
二、初讀感知,發現“美”。
1、檢查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正音:翹首 抬起頭應和 跟著唱
撲棱棱 ABB式的疊詞,有一部分按普通話的標準音調,是要變成第一聲的,這跟北京的口語習慣有關。既然是習慣,就沒有什么規律。同學們拿不住的情況下最好查查漢語詞典。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隨課文理解以下詞句。
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
注意句子中的反問,其意思是灰椋鳥不好看。(板書:不好看)
第2自然段
灰椋鳥都沒有出現,作者寫什么呢?(林)
寫周圍的環境,為什么不寫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或者花花草草的?
這樣的`林給你什么感覺?(靜謐,舒適)
第3自然段: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鳥!”我翹首遙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許多黑點向這邊移動——灰椋鳥開始歸林了。
(“黑點”指的是什么?用“黑點的移動”來寫鳥兒的飛翔,是否恰當?)
讀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你不用往下看也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應該寫什么?
第四自然段: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
(為什么要用“投”而不是“飛”入?“投”字表現了鳥兒的什么樣的心情?)
第4自然段這段主要寫什么?(板書:歸林)
我們在讀課文時特別注意課文中一些承上啟下的句子,注意了這些句子,我們便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
第5自然段:
這段主要寫什么?板書:(鬧林)
第六自然段: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什么叫觀賞?什么樣的東西可以觀賞?板書:好看)
3、概括主要內容,回理文章的脈絡。
(課文一開始寫“我”覺得灰椋鳥不好看,接著寫因為灰椋鳥的電視錄像而產生了去看的興趣,再接著寫去林場,親眼目睹灰椋鳥歸林前后的熱鬧的景象,最后作者的想法有了變化,覺得灰椋鳥好看了。這種寫法,我們叫它“欲揚先抑”。
比如像這篇文章,作者想說好看的,先說不好看;再比如,想說喜歡的,先說不喜歡;想說肯定的,先說否定;想要贊美的,先來批評;……這樣的手法,就是欲揚先抑。這樣寫,有變化,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就有看頭了。
三、精讀入境,感受“美”。
1、鳥還是那些鳥,怎么會從“有什么好看”變得“好看”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走進刺槐林,靠近灰椋鳥,到作者的文字里去發現。
2、布置自由讀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在作者的筆下,哪些場面讓你也覺得好看了,在有關句段上做上記號,一會兒我們交流。
3、交流體會,分享“美”感。
氣勢美(壯美)
出示句段:
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1)說說你的感受。
(2)為什么氣勢壯觀?鳥多。哪里可以看出鳥多?
引導學生從“整群整群” “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等疊詞的運用和“數百米長”、“巨大”、等詞語,感受灰椋鳥歸林的恢宏氣勢。
(3)有沒有見過這么多鳥歸林的場景?能不能展開想象,想象出這樣的情景來呢?閉上眼睛,心神專一,聽老師讀,看你能不能在文字里展開畫面。
哪些同學的頭頂有鳥飛過了?這是讀書的一種新的境界,就是看著文字能想象畫面,而且這畫面是有層次的,有條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何讀出鳥兒歸林的浩蕩聲勢來?
(4)小結:鳥兒歸林的場面的確好看,這是一種氣勢上的壯美。
情趣美(和美)
出示句段:
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
(1)說說感受。
(2)什么是“傾訴”?你一般會跟誰傾訴心里話?
(3)“呼喚”和“應和”
鳥兒們會怎樣的呼喚?又怎樣應和呢?老師做先回來的鳥,你們做后回來的鳥,我呼你們,看你們能不能來和我:
我呼:“喂——”,你和“哎——”
我呼:“好朋友,我在這兒哪,快來,快來””你和——
我呼:“哎,這兒有個大蟲子呢,要來嘗嘗么?”你和——
我呼:“天黑了,快回來睡覺吧”,你和——
這些鳥兒就像老師和你們一樣,呼喚著,應和著。說到這兒,老師有一個疑問:剛才老師給大家的資料卡中明明說灰椋鳥的叫聲是低微而單調的,這會兒怎么又是傾訴,又是呼喚,又是應答,如此的豐富多彩?
板書:好像……又像……
這個描述鳥的叫聲的句子,是作者的想象,這想象中融進了作者的情思。而資料卡中的語言,是不帶感情色彩的一般介紹。
(4)引導注意句子中分號的用法。
這里為什么要用上分號呢?分號之間在說什么,分號之后在說什么?兩個句子是并列的,并且句子里已經有了逗號,那么就在兩個句子之間用分號隔開。這是分號的一種用法。
男女生對讀。
小結:鳥兒歸林時的呼朋引伴場面的確好看,讓人感受到一種溫馨的和美。
姿態美(優美)
出示句段:
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撲棱棱地飛起。它們的羽毛全變成金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從這段話里,你讀出了什么?那種好看的感覺,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
(把灰椋鳥的“飛”,說成“翩翩起舞”,姿態好看。羽毛成了金紅色,那就是顏色好看,那時夕陽給它鍍上的顏色,是大自然給它的裝扮。又把灰椋鳥比作少女,,少女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年齡,怎么說好看呢,簡直就是好看極了)
集體朗讀,感受灰椋鳥起飛時的那種輕盈美麗。
活力美(健美)
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1、自由讀,談談感受。
百鳥爭鳴,會是怎樣的聲音呢?
2、播放錄音,說說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感受。
作者聽到這樣的聲音是什么感受?注意她是怎樣寫這聲音的(板書:似……如……),飛瀑落入深澗,驚濤拍打岸灘,聲音再大,也是讓人的耳里心里都聽著舒服的,要是說如機器轟隆作鳴,你覺得好不好?(雖說寫出了聲音的大,但是這樣的聲音,就是一種噪音,是刺耳的,是不讓人覺得美的。所以好的比喻,一定是能貼切地表達心中那種感覺的比喻。)
4、出示詩歌排列的句子。這樣一排,你發現了什么?
長短相間,再加上對偶的運用,錯落有致,有音樂美。
5、什么是“俱樂部”?作者用這個詞,說明她感受到了鳥兒怎樣的心情?
出示;歐陽修的《畫眉鳥》: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小結:是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怪不得它們的身上有如此蓬勃的活力。還有什么能比活力美更美的呢?
同學們的眼睛真亮,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找出了灰椋鳥這么多的好看之處,這正應了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四、注重勾連,創生“美”。
1、出示句段: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我們選好了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這兩個詞的意思能不能換?為什么?
(“觀察”是細細地看,看它的樣子、形狀、姿態,了解它的生活習性,所以用“觀察”;“觀賞”,好看的東西才能用“賞”,作者走進刺槐林,靠近灰椋鳥,那百鳥歸林的恢宏壯觀,那群鳥啾啾的溫馨和美,那夕陽下聯歡的喧鬧熱烈,一個個場面,怎能不賞呢?)
2、讀最后一段。
說說人、鳥、林有著怎樣的關系.
小結:人造林,林養鳥,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家園,這就是一種大美,和諧之美。
林
鳥
人
美
2、學到這里,你覺得這個叫徐秀娟的姑娘為什么能寫出灰椋鳥這樣的文章來?
簡介作者徐秀娟:
徐秀娟(19xx—1987),出身于養鶴世家,17歲開始在扎龍國家自然保護區跟隨父母馴養丹頂鶴。1986年,徐秀娟在東北林業大學進修結束后應聘來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她愛鶴如命,整天為鶴避暑、降溫、驅蚊而忙碌,并成功地進行了越冬丹頂鶴孵化、飼養、馴養試驗。1987年9月16日,飼養場里的一只丹頂鶴飛散,徐秀娟為尋找這只飛散的丹頂鶴,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灘涂上尋找失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生命……(伴奏:張維良的《真》)
總結:只要真正愛鳥的人,才能走進鳥的內心。徐秀娟,她心中有愛,她眼里有情,她的筆下,才能寫出像灰椋鳥這樣的生命的贊歌。我們在她身上,又看到了一種美。
【板書設計】
不好看——歸林—— 好看 欲揚先抑
鬧林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9
作者:楊美琴 轉貼自:揚中市第二實驗小學 點擊數:237
重難點突破方案————《灰椋鳥》教學例談
揚中市第二實驗小學 楊美琴
《灰椋鳥》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大的壯觀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灰椋鳥產于在中國北部,所以我們的學生沒有見過,更別說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課文第二自然段對灰椋鳥的歸林及它們入林后落下起飛,其舞爭鳴的景象,作者觀察細致,描述生動形象。要引導學生讀懂有關語句,進而體會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自然成了本課的重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點,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邊讀邊想象畫面,突破“歸林圖”。
魯迅先生曾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們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現在的語文教學如果還停留在讀讀課文,談談理解的層面上,那么,學生的收獲甚微。我在教學《灰椋鳥》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引導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并把關鍵的字詞畫出來,讀一讀體會體會。通過交流討論:啟發學生從“整群整群的列隊飛行” 、“數百米長的長隊” 、“巨大的橢圓形” 、“一批一批” 、“浩浩蕩蕩”等詞語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學們的回答童趣橫溢,富有創意。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一群疲倦了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投入媽媽的懷抱;我仿佛看到了一支井然有序,紀律嚴明的小精靈所組成的隊伍正歸隊呢!在此基礎上理解 “排空而至”,體會鳥兒歸林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那么請你邊讀邊想象排空而至、浩浩蕩蕩的畫面,讀出壯觀的語氣。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想象:通過語言文字我們看到了壯觀的場面,那你聽到了什么?灰椋鳥的叫聲在作者耳里意思豐富著呢?你們聽(引讀)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 ,又像 。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 。如果你就是一只灰椋鳥,會和同伴傾訴什么?呼喚什么?應和什么?(學生想象說話,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有的學生說:“我聽到了鳥兒們愉快的歌聲。”有的說:“我仿佛聽到了它們在訴說一天的遭遇。”有的說:“我仿佛在和同伴們商量明天將要野游的打算。”……同學們,這么一幅歡樂的景象,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歸林圖)這樣一來,學生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過程中看到了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有效地突破了“歸林圖”這一重點。
二、在自學中感悟,突破“鬧林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如果教師總是一味的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絲毫沒有自學感悟的空間,那么,學生將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好的學生認為老師講的他都懂,差一點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因此,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讀、劃、品”的方法感受灰椋鳥是如何歸林的。(1)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2)劃:劃出你喜歡的句子,關鍵的詞句。(3)品:邊讀邊思,想象畫面。通過自學,學生的收獲還真不少。有的說:“我讀了這一段,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灰椋鳥,也和同伴們一起在翩翩其舞呢!”;有的說:“作者真是太了不起了,把灰椋鳥寫得這么美,像穿上盛裝的少女,感覺和真的一樣。”;有的說:“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多處用到了比喻、擬人的寫法,此時的鳥兒是大自然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有的說:“這哪里像樹林,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俱樂部,剛剛排空而至的鳥兒,此時都聚集在這兒開paty呢!”……此時,我有趁熱打鐵:“同學們,多么精彩的發言呀,這么多的鳥兒一起鳴叫,所以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百鳥爭鳴)“似 ,如 。”這是怎樣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場面,好嗎?(學生聽“鳥叫聲”的音樂)鳥兒叫得這么歡,的確,這兒成了天然的俱樂部,成了鳥的樂園。再讀這一段。你能給這幅百鳥爭鳴的畫面起個好聽的名字嗎?(鬧林圖)通過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在“讀、劃、品”的過程中融入了這樣一個大家庭中,與鳥兒們一起舞蹈,一起唱歌,一起歡呼……
三、學唱歌曲,突破情感線。
隨著《一個真實的故事》那凄婉、深邃的音樂聲響起,本節課也接近了尾聲,我聲情并茂地向學生介紹作者徐秀娟愛鳥的事跡,通過生動感人的畫面,再現了女大學生徐秀娟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陷入沼澤地的悲壯場面。(出示:“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 )齊讀。此時,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自然就得到了升華。
每一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只有把內容的特點和學生以之為難的關鍵點結合起來思考,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方式,層層深入,收放有度,從而凸現課堂的有效性。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10
一、學習目標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過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讀課文。
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預習內容】
(一)我會讀
灰椋鳥 水杉 郁郁蔥蔥 翹首仰望 橢圓 互相應和棲息 地毯 翩翩起舞 撲棱棱 深澗 情不自禁
呼朋引伴
(二)我能行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給文中的多音字“和”、“翹”標注拼音,讀順文中的長句,難讀的段落多讀幾遍。
2.文中描寫鳥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歡那些,好好讀一讀,再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三)我質疑
在預習過程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請寫在下面。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5自然段。
2.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小組合作探究】
1.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寫鳥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的讀一讀,再說說為什么喜歡。
2. 細讀課文,用筆找出能體會出百鳥歸林的“壯觀”的詞句。
3.想像說話:“先回來的鳥——后到的鳥——”,如果你就是一只歸林的灰椋鳥,你會向歸來的同伴傾訴些什么見聞和收獲?在你歡呼、贊嘆之時,你是否想過該感謝誰?
【深入探究】
學生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集體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補充。
【精講點撥,升華認識】
1.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那我們小學生應該為此做些什么呢?請你為保護動物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2.詩詞覓趣:唐詩覓“鳥””
請在橫線處填上正確的鳥名,使之組成一句完整的唐詩。
(1)細雨魚兒出,微風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盡馬蹄輕。
(3)落霞與孤_____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身無彩______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5)蓬山此去無多路, ________殷勤為探看。
四、課堂檢測
(一)語音世界(讀拼音,寫詞語)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guī mó
( ) ( ) ( ) ( )
gǎn rǎn qīng sù qiáo shǒu yáo wàng
( ) ( ) ( ) hū péng yǐn bàn qī xī dì tǎn
( ) ( ) ( )
(二)巧手連線(把能搭配的詞用直線連起來)
挑著 籮筐 堅強的 基礎
掛著 紅榜 堅決的 立場
貼著 黑板 堅定的 態度
栽著 杏樹 堅實的 性格
(三)能力廣角(判斷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個像干部模樣的中年人向我走過來,把我扶起來。( )
2.巖石有許多棱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了。( )
3.這時,好像在誰的指揮下,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了起來。( )
4.工人們憤怒極了,像山洪一樣往里沖。( )
(四)難不倒我(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2.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3.說出的話難道可以不算數?
(五)課文傳真(閱讀下面這段話,完成后面的練習)
灰椋鳥開始歸林了。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沒過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它們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子里不停地鳴叫,好像在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好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回來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急急地尋找自己的棲息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林中熱鬧極了,到處可以聽到灰椋鳥的叫聲。
1.仔細想一想,作者站在 觀察灰椋鳥的。
2.這段話是按 順序記敘的。用“︱”把這段話分成兩層。
3.在這段話中,最后三句話之間是 關系。
4.用“﹏﹏”劃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開想象的句子。
五、課后作業
1. 摘抄課文中10個詞語抄寫兩遍。
2.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寫鳥的句子?把它們積累下來吧。
六、板書設計
灰椋鳥
辛勤勞動,植樹造林
一開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鳥 歸林幾分鐘 排空而至 場面壯觀
不愿過早安眠 喧鬧
愛護鳥類,愛護自然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一個多音字;聯系上下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有關詞語,語文教案-灰椋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五自然段。
3.學習和欣賞本課描寫灰椋鳥歸林時、歸林后情景的優美句段;學習造較復雜的比喻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4.學習本課作者對鳥類、對樹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造林工人的贊頌之情;增強保護鳥類、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三)教學準備:
1.搜集、印發關于"灰椋鳥"的資料和課外閱讀材料《鳥兒,人類的朋友》。
2.制作投影片:①指導造較復雜的比喻句的`例句;②勸誡兒童愛護鳥類的古詩《鷹雛》,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灰椋鳥》。
3.歌曲碟片《一個真實的故事》和影碟機。
4."灰椋鳥"標本。
第一課時
教學指導思想
1教學內容前伸,激發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精讀課文,深入探微,感悟課文內容。
1)啟發學生回憶課內外學過的古詩中有哪些詩句寫到鳥。
2)從題目入手,讓學生提出問題。
3)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讀課文。教師正音,指導。
4)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讓學生說出全文主要內容。
5)啟發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閱讀理解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歸林后壯觀場面的段落。
1學生回憶、背誦。
2學生提出與學習課文有關的問題。
3學生自己選讀一小節,說出該小節的主要內容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7
聽《灰椋鳥》有感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這節課,金老師著重讓學生自讀自悟,領會并欣賞灰椋鳥歸林以及它們落下起飛、起舞爭鳴的景象,體會作者觀鳥時的興奮,歡呼時的情感,增強學生愛鳥意識。
金老師的課一直給人一種很舒緩,娓娓道來的感覺,整節課是圍繞灰椋鳥歸林來設計的,從歸林前,歸林時和歸林后三個場景進行分析,重點體會歸林時的壯觀場面,由愛生憐,很自然的向學生灌輸了愛鳥護林的思想情感。
在這堂課上,學生是主體,很好地參與了教學活動,有幾個想象的練習他們表現的很精彩,比如說老師問“如果你就是歸林的灰椋鳥,你會對同伴說些什么?”學生們說得很精彩,抓住了兩個關鍵詞“呼喚、應和”,讓學生來呼喚同學,應和同學,幫助他們深刻的理解了它們的意思,體現伙伴間的互動,一唱一和,把灰椋鳥歸林時非常友好、和睦、相親相愛的場面表現出來。還有“盤旋”這個詞,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學生很難體會,金老師就讓學生用動作來理解,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
板書既是教學過程的“縮影,又是師生思維活動的結晶,板書在教學中的
地位和作用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在語文教學中,精美的板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化教學形式,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接受美的熏陶。金老師的板書就很好的對灰椋鳥歸林前、歸林時、歸林后的情況進行了歸納,用“安靜”、“壯觀”、“熱鬧”三個詞語概括,很好地點明了各個時期的環境和鳥的狀態,把全文很好的串聯在一起,簡單明了,卻起到了很好的提綱挈領的作用。
結尾,金老師播放了描寫作者徐秀娟感人事跡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很好的設置了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充滿了意境,思想得到了升華。
總之,這堂課上得十分扎實,真實中透露著教學的自然美,是有效教學的典范。
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搜索!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13
六合區第二期小學語文教師脫產培訓班
“名師送教”觀摩活動
上課老師:楊樹亞
學校: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學
送教時間: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
送教學校:六合區東沛希望小學
上課題目:《灰椋鳥》
課前:調試多媒體課件,教師放音樂,在學生邊檢查預習情況。 8時50分01秒
坐在班主任許梅教師旁邊交流。 8時55分38秒
8時56分47秒上課
師:今天楊教師和你一起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用你們的目光和楊老師一起收發室課題,“椋”是木字旁,你想這個字與什么有關?我們一起把課題讀一下。
生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
生讀。
師:你們認識灰椋鳥嗎?
生:不認識。
師出示圖片。看得清楚嗎?
生:看不清楚。
師:看不清楚是正常的。再出示另一幅圖片。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灰椋鳥。
生說。
師出示:【我想,灰椋鳥嘴尖尖的……有什么好看的呢?】指名讀
師:讀得真不錯。你認為還可以怎么說?
生:……
生:……
師:為什么作者沒有像同學們這樣說呢?
生:……
師:不管怎么說,灰椋鳥好看嗎?
生:不好看。
師:細心的同學可能看到課文的最后又說為灰椋鳥歡呼,這是為什么呢?(板書:歡呼)預習過的同學請舉手。出示:【黑乎乎的軟綿綿的 撲棱棱的】
指名讀,齊讀。
師:你知道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一起呢?
生:都是形容詞
生:都是寫灰椋鳥的。
師:你們發現這現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呢?
生:第二、三個是一樣的。
師:很好。這樣寫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了。出示:【棕紅色的水杉落葉 華貴的絨地毯】
指名讀。
師:把‘棕紅色的水杉落葉’、‘華貴的絨地毯’放在一起又是為什么呢?
生:都是寫樹的。
師:“華貴的絨地毯”是寫樹的嗎?
生:不是的,但是這里把樹比作了“絨地毯”。
師:很好,踩上去感覺怎么樣?
生:很舒服。
師:不錯。出示第三組:【郁郁蔥蔥的竹林高大的人工刺槐林】 指名讀,你能找到規律嗎?
生:也是寫樹的。
師:這篇文章是寫鳥的,為什么一下子要出現這么多的樹呢?
生:鳥要生活在樹林里。
師出示第四組:【天然的俱樂部 盛大的聯歡會】 指名讀。
師:什么叫俱樂部?什么叫聯歡會?
生:……
師:文中的什么地方成了灰椋鳥的俱樂部?
生:樹林和刺槐林
師:能不能說完整?
生:……
師:文中的誰在哪里召開聯歡會?
生:……
師:找一找詞語的規律,便于我們理解課文。這篇文章比較長,讀起來比較累,特別是有些長句子,你們會讀嗎?出示兩句話。【1、同伴忽然……灰椋鳥;2、先回來的鳥……伙伴匯合。】9時14分21秒
生自由讀。
師:這里有兩個多音字,你們會讀嗎?(“翹”、“和”)
生齊說:會。師指名讀。
師:第一句話誰來讀。
一生讀。
師:你的聲音真是響亮,不簡單,這么長的句子一下子就讀到底了。第二句話誰來讀。
一生讀。
師:讀得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男同學讀哪句?
男生齊說:第二句!
師:男同學真有風度,讀長句子。
女生齊讀第一句。
男生齊讀第二句。
師:我們把這樣的句子讀通,是五年級的水平 。下面楊教師提高你們的要求,讀句子要讀標點符號。這樣就是六年級的水平了。給你們十秒鐘思考一下,為什么用破折號。
生:知道黑點是灰椋鳥了。
師:很好,下面有個分號,聰明的同學知道分號應該怎樣寫。
生齊說:上面一點加一個逗號。
師:為什么用分號,而不用逗號呢?
生:……
師:你已經到了六年級下學期的水平了。你心里面有數。我們再把這兩句話讀一下。
生齊讀。
師:我們讀書不僅是比聲音,還要進行思維。這樣的話,我們的語文學習不要教師也會有長足地進步。下面我們把這些詞,這些長句子放在文章里大聲地讀一讀。讀到這兩個長句子的時候停下來,多讀一遍。
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 9時23分3秒
師:作者一開始就對這種鳥沒有什么好的印象,沒有想過走近它。為什么作者決定去看灰椋鳥呢?一個偶然的機會?什么叫偶然? 9時25分29秒
生:……
師:一個偶然的機會就讓作者去看灰椋鳥,這是一部怎樣的錄像呢?
生:灰椋鳥舉行聯歡會的錄像。
生:灰椋鳥不停地鳴叫的錄像。
生:灰椋鳥在嬉戲地錄像。
師:不管是什么,反正是引起了作者的興趣了。所以作者決定去看灰椋鳥。一起讀。
生讀。
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知道是第幾小節和第幾小節是寫灰椋鳥歸林的場面的。
生:第四小節和第五小節。
師:很好,我們一起把這兩個小節讀一讀,用鉛筆畫出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生讀,畫句子。
師:現在我找同學來讀他畫的句子,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和你畫得一樣,你們就是知音。畫得不一樣的,要思考他為什么畫這一句。 9時31分32秒
生(1)讀:……
生(2)讀:……
師:還有沒有了?(沒有)那好,下面你們就讀這兩句話,想想為什么這幾個鏡頭給作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鉛筆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或者疑惑或者答案。
生邊讀邊寫。
師:這節課同學們有點累了,我們休息一下吧。 9時36分0秒
生:好的。
師:下課 。
《灰椋鳥》練習設計 篇14
★ 學什么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5自然段;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 怎樣學
一 欣賞歌曲《丹頂鶴》,感受作者對動物的愛。
二 日積月累
文中描寫鳥的句子很多,你最喜歡那些,把它們抄在下面吧,再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 測一測
一、語音世界(讀拼音,寫詞語)
ǒu rán shèng zhuāng huì hé
( ) ( ) ( )
guī mó gǎn rǎn qīng sú
( ) ( ) ( )
qiáo shǒu yáo wàng hū péng yǐng bàn
( ) ( )
二、巧手連線(把能搭配的詞用直線連起來)
挑著 籮筐 堅強的 基礎
掛著 紅榜 堅決的 立場
貼著 黑板 堅定的 態度
栽著 杏樹 堅實的 性格
三、能力廣角(判斷下面的句子,是比喻的句子打“√”,不是的打“×”)
1、一個像干部模樣的中年人向我走過來,把我扶起來。( )
2、巖石有許多棱角,瀑布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了。( )
3、這時,好像在誰的指揮下,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了起來。( )
4、工人們憤怒極了,像山洪一樣往里沖。( )
四、難不倒我(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 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2、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3、 說出的話難道可以不算數?
五、在括號里填上相對應的詞語。
熱鬧對城市正如安靜對( )
節約對光榮正如浪費對( )
清澈對泉水正如混濁對( )
喧鬧對大街正如僻靜對( )
六、修改下列一段話(使用修改符號)
春天來了,林老師帶領到效外活動。我們沿著平坦的公路走著,一會兒巍我的山峰,壯麗的田野
、曲析的小溪,便涌現在我們的眼前。看,百靈鳥在技頭快活地歌唱,聽,美麗的小蝴蝶在花叢中遍遍起
舞,大家都枕醉在春色中了。
七、課文傳真(閱讀下面這段話,完成后面的練習)
灰椋鳥開始歸林了。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沒過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
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它們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先回來的鳥在林子里
不停地鳴叫,好像在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又好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兒女。后回來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邊飛邊鳴,急急地尋
找自己的棲息處所,與熟悉的伙伴匯合。林中熱鬧極了,到處可以聽到灰椋鳥的叫聲。
1、仔細想一想,作者站在 觀察灰椋鳥的。
2、這段話是按 順序記敘的。用“︱”把這段話分成兩層。
3、在這段話中,最后三句話之間是 關系。
4、用“﹏﹏”劃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開想象的句子。
★ 再提高
一、請你為保護動物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
二 詩詞覓趣:唐詩覓“鳥””
請在橫線處填上正確的鳥名,使之組成一句完整的唐詩。
1、細雨魚兒出,微風______斜。
2、草枯______眼疾,雪盡馬蹄輕。
3、落霞與孤_____齊飛,
5、蓬山此去無多路, ________殷勤為探看。秋水共長天一色。
4、身無彩______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