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連減》說課設計
如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說教學理念
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數學素養培養目標:1)應用意識;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強調"活動既是認識的源泉,又是思維發展的基礎."一開始創設托乒乓球比賽,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產生對知識的需求.從四個大組中選出4人, 其中1人為計數員,另3人為參賽對員.在老師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開始比賽.最后,當老師提問哪一組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你怎么想的這時激活了學生對加法含義的認識基礎,連加這一知識作為學生的需求應運而生.學生躍躍欲試,開始了大膽假設,一種數學的品質彌散在課堂上,一下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說應該把每一隊三個人的成績加起來或和起來,就能決定名次了.正所謂教學中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問: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哪一組是第一名學生們開始仔細觀察成績記錄,馬上發現第二組是第一名,因為這一組第一位同學托了11下,已經超出其他組,再加上后兩位同學的成績,那就更高分了.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教師適時啟發學生:數學并不只是計算,剛才同學們一眼看出誰是第一名,這也是運用了數學的方法.這樣緊扣新課標精神,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原教學做出適當的補充,將學生作為一種活的教學資源,體現數學教學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