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認識”教學案例
1 2 3 4 5 6 0
(2)出示直尺圖:只寫出0、1、2、3、4、5、( )、( ),你知道5后面的兩個數填什么?5前面的兩個是( )和( ),5后面的兩個數是( )和( ),6在( )和( )之間。(先填寫,再交流。)
比較數的大小
(1)在( )里填上〈、〉
5( )6 6( )7 6( )5 7( )6 (先填寫,再交流。)
(2)你會舉一個身邊的事或物說明5〈6,7〉6嗎?
[通過對1——7的排列、觀察、改動,自然地孕伏自然數列的某些性質;聯系具體事物比較6和7的大小,因此之有物,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數感。]
3、序數與基數
(1)請6名學生到前面。從左數第六個同學指的是誰?從右數第六個同學是誰?一共是幾個同學?
(2)畫七個圓,把第六個涂上紅色,第七個涂上黃色。
(3)出示p43金魚圖,完成填空題:左數第6瓶有( )條魚,有6條魚的是第( )瓶,第7瓶有( )條魚。
三、開放性活動
猜一猜,得紅花(配有情景的課件)
猴:我的歲數比5大,我可能是幾歲?
馬:我的歲數比7小,我可能是幾歲?
牛:我的歲數比4大比7小,我可能是幾歲?
[學習寄于活動,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競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
(2)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滿意嗎?為什么?
案例分析
轉變教師角色是本預案的特點。自始至終視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提出學習目標,提出問題;讓學生嘗試并走向講臺,互教互學;讓學生從形象的畫面、學具和生活情景中去感知數序和數的大小,讓學生活躍在學習活動的舞臺上,成為課堂的主人。
準確把握學習的起點和難點,喚起求知欲是本預案特點之二。生活中的數學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起點及解決難點的依托。從動畫課件導入新課,首先使孩子們形象感知“5的后面是6,6添上1是7”等知識,認識起點源于形象的生活背景;教師巧妙利用“差異”,鼓勵大家樂于參與;試圖突破“6”的書寫難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增強敏感,同時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
在活動中學數學,在“開放中顯個性”是本預案設計思路的又一特點。創設自由、有趣、適度開放的活動空間,誘發孩子們去想象、去創作、去思考,從而開發實質,張揚個性。這堂課,學生在擺一擺、排一排等活動中領悟6、7所代表的數量和序號,在搭一搭、猜一猜等活動中,各選其好,各盡所能,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凸顯個性。
課堂練習不一定集中呈現,尤其是低年級,結合學習活動進行練習,不失為一種新的練習方式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