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學期加法減(一)《跳繩》(8,9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1,逐步養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2,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教材分析:
本課時安排的跳繩情境目的是學習"8"和"9"的加減法,情境圖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習"8"和"9"的加減法,在圖中數量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4個男生和4個女生,有1個戴帽子的和7個沒戴帽子的;有3個穿裙子的和5個穿褲子的,等等.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觀察這幅圖時,要提醒學生充分注意其中的數量信息."9"的加減法是通過"涂一涂"呈現的,通過大象在9個正方形中的涂色過程,引出"9"的加減法.
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組織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圖中的數量信息,并請他們列出相關的加法算式.對一組不同的算式,也可請他們進行整理,從而讓他們知道"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其次, 利用圖中數量信息,讓學生提出相關的減法問題.學生如果有困難的話,教師可以先做一個示范,然后組織大家先討論再提出問題.在板書減法的算式時,應與加法相對應,以便學生體會加減法的關系.再次,安排同桌的兩個學生為一組,一人涂色,一人記錄算式,解決"9"的加減法問題.最后補充生活中的其他情境問題, 以供鞏固練習之用.
同于本課的內容比較多,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如果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弱,可以把本課的內容分為兩課時.一課時學習"8"的加減法,另一課學習"9"的加減法.學習"9"的加減法時,也可以先學習加法,當學生比較鞏固后,再安排學習相應的減法.別外,有些班級在學習"9"的加減時,沒有"涂一涂"的條件,這時可以安排擺學具操作的活動,不論是涂顏色,還是擺學具,都應引導學生自己在活動中記錄算式.因此,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組織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好途徑.《跳繩》課堂實錄
長陽縣賀家坪鎮賀家坪小學 袁勤
教案預設
師生互動情況
(一)組織教學:課間數學游戲:7的加減法.師生:(我出6,我出1;我出5,我出2……).
學生和老師一起做簡單的游戲,逐淅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8的加減法(集體討論完成) 1,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并說一說:①圖上有什么 ②他們在干什么 ③你想出了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能獨立發現一部分數字信息,但用完整數字語言描述問題有些困難.老師在這里提示要說清楚條件和問題,并幫助學生完善數學語言,學生得到幫助后,問題說得越來越好,最后幾乎不再要老師幫助完善語言.
2,師生一起邊說邊討論解決想出的數學問題,老師適時板書得出的算式.
3,小結學習方法,評價學習過程
老師鼓勵學生進行大膽交流,表揚課堂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學生.
二,探究9的加減法(小組合作交流完成)
1,"大象伯伯"人物引出方格圖,請學生幫他"涂一涂",要求只用兩種顏色.
老師強調只能用兩種顏色涂方格.
2,組織同桌小組活動:商量后,一人畫,一人寫算式,并說說每個數字表示什么
教材中的方格有一格已涂了,一部分學生亂了方寸,不知如何處理,更有一部分同學只寫出了自己涂的"8"的加減法.
教師發現問題,馬上引導學生一起看老師的方格圖,并示范涂了"1"和"9"寫出了算式,并引導討論"1"和"9"分別表示什么.
再對學生重新提出同桌討論"涂一涂"的要求,并提示:"你還可以怎樣涂,怎樣寫 和你的伙伴說一說 "
學生經過老師示范后同桌的討論交流進行得順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