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教學設計及點評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中,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 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有關體驗,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前后。教師不要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素材的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觀察、模擬、游戲等。在各種活動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人大附小的學生來源比較好,學前有一定知識基礎,對于前后的認識比較清楚。學校的教學設備先進,每個班都有多媒體展臺。本節課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設計并制作了一套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前后位置的關系;在情境中理解前后的相對性;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簡單的推理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前后的實際應用。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我的前后
1. 請同學介紹自己。
2. 請同學在介紹自己的同時,介紹前后桌的同學。
3.老師自我介紹。
我是一(七)班的數學王老師,我的前面是一(七)班四十名可愛的同學,我的后面是黑板。今天我們在這里一起上一節數學課。板書“前后”。寫完“前后”這兩個字,我發現剛才我向大家介紹錯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后面才是同學們。這是怎么回事?
4.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5.根據學生的意見,與學生交流。
當我面向著你們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學;我背對著的方向是我的后面就是黑板。如果我面向著黑板站,我的前面就是黑板,我的后面就是同學們。我還可以面朝什么方向站呢?我的前面是什么,我的后面是什么?
6.我的前后明白了嗎?你們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體起立,面向老師,說一說,你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向后轉,看一看前后有變化嗎?換個方向再說一說你的前后是什么。
⒎你站的方向不同,你的前后一樣嗎?
(二)活動二:排隊買票
1. 課前笑笑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今天動物園舉行一場動物運動會,她要去現場做采訪報道。你們想跟著笑笑一起去看看嗎?
2. 到了動物園門口,笑笑首先在做什么?(電腦演示圖1。)
3.笑笑排到哪兒,她前面有幾個人,她后面有幾個人?
4.你在你們組里排第幾個,前后都有幾個人?誰在你的前面,誰在你的后面?
5.這時淘氣跑來了,他想排在笑笑這里買一張票,你們認為可以嗎?(電腦演示圖2。)
6.淘氣跟笑笑說:他今天是百米賽跑的裁判,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他要趕快進去,要不然來不及了。如果你是笑笑會怎樣做呢?
⒎根據學生的意見,淘氣排在笑笑的前面(電腦演示圖3)。笑笑的位置有變化嗎?只有笑笑一個人的位置有變化嗎?
⒏笑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笑笑想了想她是這樣做的(笑笑排到最后,電腦演示圖4)。笑笑的位置又有變化嗎?你們猜一猜笑笑這樣做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