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物體分類》教案
師:我提要求你來摸,同學們當裁判,摸對了表揚他!請摸一個圓柱,再摸一個正方體。你們提要求,老師來摸(故意摸錯,把長方體摸成正方體,把圓柱體摸成球),你們都會摸嗎,想不想玩?大家都想玩,老師為你們每組都準備了一個箱子,一會兒小組里輪流每人玩一次,組長提要求,其他的同學當裁判,摸錯了組長可以多給他一次機會,現在請小組長把箱子拿上來,開始玩!
學生在小組里輪流玩“摸一摸”的游戲。
師:好玩嗎?現在請小組長把箱子收好。后面還有更好玩的在等著你們呢。
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去活動一下,小朋友們愿不愿意?
生:愿師:但是在活動時,大家要留意看一看操場上、教學樓里有哪些是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
要求:(1)分組活動,要保證紀律,注意安全;(2)看哪組在校園里找到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最多。(分組活動后,全班交流。)
師:哪組代表愿意說一說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我們今天學到的物體?
生1:我在操場上看到了大哥哥們在踢足球,足球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球”;學校大門兩側的門垛是我們今天學的“長方體”。
生2:單杠的立柱和橫梁是我們今天學過的“圓柱”。
生3:學校正門兩側松樹下的水泥槽是“正方體”。
師:松樹下的水泥槽只能說是近似的“正方體”。
生4:學校的大樓是由三個大長方體組成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誰愿意接著說?
生5:學校大門廳右邊裝廢舊電池的鐵筒是“圓柱”。
生6:升旗的旗桿,校園東邊的銀杏樹干是“圓柱”。
師:旗桿和樹干的上下一樣嗎?
生:(搖頭)不是。
師:小朋友的眼力真不錯!旗桿和樹干的上下的確不是一樣粗的,而我們今天學習的圓柱上下是一樣粗的。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不僅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而且還在校園里找到了很多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用途很廣泛,到處可見。小朋友們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們今天學過的物體,講給你爸爸、媽媽聽一聽,好嗎?
〖教學反思〗
1. 整節課通過設計一些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2. 在分類過程中,各小組的學生都把自己帶來的物體先集中再分類,他們合作定標準,合作分類,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們按大小、形狀、顏色的不同標準給物體分類,體現了分類的多樣性。
3.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用手觸摸,動口說一說,多感官的參與,充分鍛煉學生觀察、表達、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有關的數學知識。
4.讓學生摸自己喜歡的物體,搭自己熟悉的東西,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給學生的創造性發揮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和時間。
〖案例點評〗
1. 教師在創設情境上下了一番功夫,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物體。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練”,不僅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2. “玩”是兒童的天性,教師抓住兒童“愛玩好動”的特點,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大膽放手讓兒童在玩中自然地學習新知識,提高能力,完成由知識到能力的升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留的作業豐富有創意,讓學生回家觀察家中的物體,并講給家長聽,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