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加減一--小貓吃魚》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加減法。
2.進一步感知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解決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抽象思維。
3.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教學,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由于減法的意義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如何把這個抽象的概念變為學生能夠體會的事物呢?我是這樣設想的,從具體情境→圖形抽象→數字抽象。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可以理解的“小貓吃魚”具體情境出發,自己列式計算,初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其次,通過圓形圖讓學生從抽象過渡到圖形,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再次,通過數學計算(找規律、摘星星)等加深對減法意義的理解,通過(套圈)練習體會加法與減法意義的聯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屬城鎮學校,位于城鄉結合處。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生活經驗也較豐富,對“小貓吃魚”“小雞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經驗。利用這些具體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相對而言,我們的學生抽象思維是弱項,因此,要注重對這方面層次遞進,以培養他們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貓吃魚”圖。
1.師:小貓可喜歡吃魚了,老師為小貓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示“小貓吃魚”片段1)。數一數,老師為小貓準備了幾條魚?
生:老師為小貓準備了3條魚(顯示:盤里有3條魚)。
師:小貓原來有3條魚,請你們認真看,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是怎樣變化的呢?瞧:小貓來了!
生看課件(“小貓吃魚”片段2,3,4)。
2.師:你們喜歡“小貓吃魚”這個故事嗎?請你們同桌互相講講。(課件重放)
生同桌交流后教師指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感受減法意義。
(1)師:從“小貓吃魚”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組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問:
小貓吃了一條魚,還剩幾條魚?
小貓又吃了一條魚,還剩幾條魚?
小貓再吃了一條魚,還剩幾條魚?
以上一一在“小貓吃魚”課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師:你們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想一想,怎樣列式,在小組中說說。
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巡視,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著重說明減號前后各寫幾,為什么要這樣寫。)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全班交流,并說明“你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3)看圖列式。
○○○○/ 4-1=( )
○○○/○/ ( )-2=( )
○/○/○/○/( )-( )=( )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并重點提問。
①這三道題的4各表示什么?(表示原來有4個圓。)
②畫掉的圓是從幾個圓里畫掉的?(從原來的4個圓里畫掉的。)
③算式減號前面要寫幾?(寫4。)
2.探索思考,進一步感悟減法意義。
(1)課件出示第28頁“試一試”(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