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20各數的認識
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0到71頁。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
2、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3、初步掌握11—20以內數的順序。
4、使學生初步了解十進制。
5、知道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6、初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
7、初步培養估計的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
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裝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電腦:機器貓]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
貓:小朋友,你們好,我叫小叮當,今天我想跟你們一快兒學習,你們愿意嗎?
貓:太好了,我在學校里也是一個好孩子,已經得到很多小紅花了,不信你們數數。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叮當得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好嗎?舉起右手,一邊打手勢一邊數。[數到10]
[電腦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問號]
師:再往下數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數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更大的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然后再幫小叮當把小紅花數完。
【點評】小朋友每天都會得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用數一數小叮當獲得了幾朵小紅花,來創設“數到10朵再數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數”這樣一個情境,既貼近學生,又真實自然。
二、實踐操做,初步認識11—20各數。
1、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師: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數一數你有幾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學生匯報,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講臺上數一邊。
師:再來看看小叮當有多少根小棒?[電腦出示12根小棒]我們也來幫它數一邊。
學生數
貓:每次都要這樣數,太麻煩了,我有一個擺小棒的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幾根小棒。
師:小朋友,小叮當到底想到了什么好辦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幾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這種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擺一擺,讓自己和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幾根小棒。
還沒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擺。
學生活動,匯報兩人展示
師:你們看看誰的方法最好?小叮當和他想的一樣嗎?
[電腦演示捆的過程]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看誰擺的最快。
學生活動
師:剛才我們把多少根小棒捆成一捆的?
師:10根小棒就是幾個一根?一起來數一數。捆成一捆,就變成了1個十。所以我們說“10個一是1個十”
學生齊讀:10個一是1個十。
師:一捆小棒就是一個十,和旁邊的2個一根合起來,就能一眼看出有十二根小棒了。誰來說一說,幾捆和幾根合起來是12?
【點評】讓學生在數一數、擺一擺、想一想、再擺一擺、捆一捆、說一說的
經歷中,自然形成“10個一是1個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動中變得具體直觀,易于接受。
師:再添上3根,現在有幾捆帶幾根,是多少根?
師:再去掉1根,現在有幾捆帶幾根,是多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