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11-20各數的認識|人教課標版(精選3篇)
1.7.1 11-20各數的認識|人教課標版 篇1
教學目標 :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地數數,讀數和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組成,會比較大小,學會用計數器表示數,認識個位和十位。
發展性目標:通過“11-20各數的認識的學習,讓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獲得有關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讓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正確讀寫。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認識個位、十位
教學準備:課件、每人20枝鉛筆、皮筋、水彩筆、計數器。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導入
老師先來考考咱們班小朋友的眼力。
師抓5枝鉛筆,問:你看到了什么?
再抓5枝,合在一起:現在有幾枝?
師再抓一把:估計一下,現在老師的手上會場有多少枝鉛筆呢?你是怎么估計的?
二、引導探究,建立模型
1、11-20的數數
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誰猜估計的比較正確呢?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一根一根的數)
你還能接著數嗎?(數到20)還能接著數嗎?今天我們就數到20,后面的數以后再來學。
你還會別的數法嗎?
(兩根兩根的數,五根五根的數,10根10根的數。)
突出10根10根的數快。
老師拿掉6根。
用最快的速度數出有幾根?
你是怎么數的?(前面的10根不用再數)
2、動手操作,經歷過程。
剛才咱們用數的方法知道了鉛筆的枝數。老師在想啊,咱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子就看出有多少枝呢?
每人拿出信封,里面裝著一些小棒和一個橡皮圈,請你悄悄地用好辦法數一數有多少枝,然后想個辦法在紙上擺一擺,看看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人一看就知道你有多少根。想想看,這橡皮圈是不是可以幫上你什么忙。
老師展示學生的方法。
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你們比較一下,覺得哪種擺法最好,讓人一看就能知道有多少枝鉛筆?
(把10枝捆成一捆的好。)
為什么把10枝捆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幾枝呢?
根據學生回答師點示:一捆就是1個十(板書:1個十),再數數旁邊有幾個一(板書: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了。
那黑板上的鉛筆怎樣擺比較好?
師把鉛筆10枝捆成一捆。
現在來看:幾個十?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誰能連起來說?
看來這種方法真的挺好的,那你能用這種辦法把你的小棒再擺一次嗎?
看著自己的小棒說說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
指名幾個學生說。
我相信每個小朋友都能說了,我還想請小朋友把這個數寫下來,你會嗎?
用水彩筆寫在放大的田字格中。注意把字充滿格。看誰寫得又快又漂亮。
3、認識計數單位,理解數的組成。
老師展示學生寫的字。
小朋友們寫得可真漂亮,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它們。
我發現這些數字都有兩部分組成,前面都有個“1”,你能說說“1”表示什么嗎?后面這個數呢?
是的,小朋友們想的都很對,其實數學上早已對寫數作了規定,讓我們來聽聽智慧老人是怎么說的。
智慧老人介紹:其實數學上早已規定了數位順序(出示數位筒),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出示1捆小棒),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出示1根小棒)。比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15(在數位筒中出示1捆和5根小棒),就在十位上寫1,表示1個十,個位上寫5,表示5個一。在數學中,人們還經常用計數器來幫助我們記這樣的數。(出示計數器),計數器上有好幾個檔,從右邊起,第一檔是個位,第二檔是十位。。。。。。。,個位上的一個珠子就表示1個一,十位上的一個珠子就表示1個十。如15就是在十位撥一個珠子,在個位撥5個珠子,表示15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小朋友,你們聽明白了嗎?明白了什么?
看著黑板上的14,說說個位、十位,怎么寫,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智慧老人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計數器)
在計數器中認識個位、十位。14在計數器中怎么表示?看著計數器說說14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學生撥11、19,并說說組成。
20在計數器中會怎么表示呢?
創設笑笑考小朋友情境:
“周老師,周老師。。。。。。”“誰在叫我呀?”“是我,笑笑!”“呀,笑笑,你怎么來了?”“我呀,想替智慧老爺爺考考你們班小朋友,行嗎?”“行啊,你出題吧。”
“請看第一題:有一個數,十位是1,個位是6,你們知道它是幾嗎?”
“再看第二題: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 )”
“18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你能說出下面的數嗎?”
(用計數器表示的數13,16)
“小朋友們,你們可真能干。好了,你們繼續上課吧,我呀,還要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呢。小朋友們,再見!”
課中操。
4、數的順序和大小
黑板上的這些漂亮的數字都是小朋友們剛才寫的,現在讓我們來把它們整理一下。誰來讓它們變得有順序?
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他排對了嗎?
你們手上還有不一樣的數字嗎?把你的數也排到隊伍中去。
你能找一個你喜歡的數來說一句話嗎?
三、小結
自己評價一下你覺得這節課你學得怎么樣?
四、學習應用
現在讓我們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來幫幫森林里的小動物。
1、幫小動物找房子。
20 19 11 12 17
十位是1,個位是9 比11大1 1個十和7個一 2個十
請你設計符合11的門牌號。
磐安縣南園小學 周巧瓊
1.7.1 11-20各數的認識|人教課標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并且知道這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3、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4、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識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組成
教學準備:小棒、蘋果教具、尺子、電腦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放錄音,歌曲《快樂的星期天》
(同時)師:快樂的周末來到了,老師領著假日小隊的同學去軍屬李奶奶家幫好事,這時他們正穿過一條喧鬧的馬路。(電腦出示主題圖)
2、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有什么?
數一數,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各小組討論,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結果,教師選擇性地板書)
3、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想像很豐富,那你們再觀察黑板上這些數,你們能發現什么?
生:這些數都沒有超過20。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和11―――20各數
(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數小棒,感知滿十
師: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邊,繼續數,又滿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嗎?(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一學生上臺跟全班同學一起數。
數完后,師問:通過剛才數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幾個十?2捆呢?
2、擺小棒,學習數的組成:
(1)認識15
請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擺一擺,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學生擺,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擺法,把不同的擺法指名學生展示在黑板上。
問:這幾種擺法你最喜歡哪種擺法?
看你擺好的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是由一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板書:15
教師領讀
(2)認識11和20
問:誰能用你喜歡的好方法一下擺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訴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獨立操作,并說理由)
反饋匯報,問:11和20是由 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指名回答,教師板書:11 20)
同時領讀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十幾就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并且今后在擺小棒時,就可用較簡便的方法擺了。
3、看直尺,感知數的順序、大小
1)、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直尺,找出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讀一讀。(先學生自由的讀,再同桌互讀,蝚后指名讀)
2)問:看著尺子上的數,你能提出些數學問題?
三、有趣練習,鞏固新知(電腦出示)
1、比一比,擺一擺
用小棒擺下面的數:12 16 17 20
(要求:擺每一個數時,指名一位同學上臺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電腦出示練習十四的第2題的點子圖)
出示要求:從1到20。按順序把點子連起來
師:這是一個隱形小動物,這很想和大家成為好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第71頁完成第2題。
3、讀一讀,排一排
(電腦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學們,你們愛吃蘋果嗎?今天,我帶來一大蘋果送緞帶你們,但是你們必須解決了所有的問題才行,你們愿意嗎?
這時,老師拿出小狗汪汪帶來和上面有數字的紅蘋果教具,把它發緞帶大家,讓學生大聲讀出來,并說出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最后所有拿蘋果的同學上臺來按順序排好隊,找自己的位置站 好,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數
師: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些數,你們能找一找,說一說嗎?說給你的同桌聽?
1.7.1 11-20各數的認識|人教課標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的例題,第7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 1 、學生經歷數出 11—20 各數的過程,認識 11—20 各數并能正確地讀數,掌握 20 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 11—20 的數的組成。
2、通過生活化的實例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了解十進制,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參與實踐過程,在生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學生正確讀11—20各數,并掌握它們的大小順序。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十個一是一個十”的觀念。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1、 投影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背景圖,小紅和小明買了一些鉛筆,(出示鉛筆)
學生觀察,分別說說這是幾支鉛筆。對照圖2,教師小結:我們可以把10個支鉛筆捆成一捆,生活中許多時候,我們也把10個物體放在一起,你能舉一些這樣的例子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實物或圖。(例如:一盒口服液,一包皮筋,一包餐巾紙等)。
2、茄子老師想買10支鉛筆,請小朋友做售貨員,比誰拿得快,讓快的小朋友介紹經驗,小結:10個放在一起,拿起來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有兩個體驗:即生活體驗和成功體驗。通過生活體驗,學生可以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創設生活情景,并且讓學生找出生活中10個物體放在一起的事例,就很自然地將數學中的計數單位“十”與生活中最熟悉的一捆鉛筆有10支、一包餐巾紙有10袋等建立起聯系,獲得了充分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學習例1:
學生經歷數數過程: 下面,我們來進行擺小棒比賽,數12根小棒,比誰擺得又快又好,能夠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
學生動手操作小棒, 可能會出現多種擺法,教師指名演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組織學生討論評價,說一說你最欣賞哪一種擺法?為什么?
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小結:小朋友想出的各種方法都很好,第6種擺法, 把10根小捆成一捆,(師帶著學生一起捆),桌上還有2根小棒,更容易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這樣,和文具商店里面的擺法一樣。
⑵初步認識計數單位: 1捆小棒里有幾個一呢?(10個一)
這10個一我們也叫它1個十。板書:10個一是1個十 。
學生指著自己的小棒說一說。
2、擺一擺,數一數
①11—20這些數,你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嗎?
②學生操作小棒,組內交流,說說為什么用這個數表示?
③你能數出20根小棒嗎?學生操作小棒,可能會出現以下擺法:
或者: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擺法好?
說明: 2捆小棒是2個十。(教師板書)
3、 認識生活中的數。
①我們已經認識了11—20這些數, 他們在生活中很常見,你能舉例嗎?學生如果說到直尺,請學生拿出直尺,讀直尺上的數。
② 從0讀到20 。討論交流:讀了著些數,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如果說到書上的頁碼,則讓學生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頁碼,讀一讀,認一認
④出示羽毛球比賽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這里讓學生擺一擺,數一數,學生發現小棒數目多的時候,不容易一下子看出來,于是學生就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在此嘗試探索的學習時空中,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他們在操作討論中,明事理,悟方法,自始至終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資源共享、學習互補,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三、拓展深化 發展數感
1、 看圖認數:(圖略)
2、 游戲:規則如中央電視臺幸運52的“看商品,猜價格”。
3、“想想做做”第2題:草莓圖和傘圖,先讓學生猜一猜各有幾個?你能夠用好的方法,使大家一眼就能準確地看出是多少個嗎?(學生探索后交流)
3、 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抓一小把小棒,猜一猜有幾根?
【設計意圖:游戲是低年級十分感興趣的活動,這里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利用“猜一猜”的游戲對包容大的練習進行了彩色包裝能起到變“教師要我練”為“我自己要練”的理想效果。】
四、總結評價: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有什么疑問?學得開心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要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化。為此,不僅要讓學生評價獲得的知識、技能與數學活動的經驗,還要積極地關心學習的方法和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感體驗。】
【評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對于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 的指導思想。
1、 幫助學生搭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才能學得主動,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教者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選擇他們樂于學習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給數學找到活水源頭和生活原型,既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們學習數學的價值意義所在,又幫助學生建構了良好數學模型。
2、教師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教學過程 中,要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 、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本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的目的。
3、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突出了“數學活動”的教學,通過活動,學生將感性的實際活動和內心體驗結合起來,獲得成功體驗,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并且練習設計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竟猜的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鐵西區艷粉小學 周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