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教學案例及反思
2.認識生活中的例子。
師:平時你們見過像這樣比高矮的例子嗎?
學生踴躍發言,列舉了許多例子。如,中南大樓比教學樓高,紅綠燈比汽車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學生自由活動。
在背景音樂中,學生自由下位尋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討論。
【由遠及近,由抽象到直觀,學生自己發現、探討,舉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另外,讓學生自由下位尋找、討論,打破傳統課堂嚴肅、拘謹的組織形式,還學生以自由、輕松的空間,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二、比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計:剛才有同學發現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請兩個同學——和站起來,大家估計一下,他們誰比誰長得高一些?
(2)提問:他們估計得對不對?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們誰高誰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驗證比長得高,比長得矮。
2.出示課本第16頁圖例。
(1)談話:(出示左圖)小強和小麗也在比身高。看這幅圖,誰能很快告訴我,誰高誰矮?
生1:小麗高些。
生2:小強比小麗高,但是他踮起腳跟了。
(2)提問:小強是踮起腳跟才比小麗高,你們認為怎樣比,才知道誰長得高呢?
生:小強要把腳放平再下來比。
(3)交流:(出示右圖)他們又比了一次,再看他們是怎樣比的?誰長得高一些?
生1:一樣高。
生2:小強比小麗矮一點點。
(4)反饋:像左圖那樣比,我們能不能說小強比小麗長得高呢?(生:不能。)看來,比身高的時候,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現在你們會比身高了嗎?
3.小組活動。
(1)內容:前后四人一組,比一比,誰長得最高?誰長得最矮?
(2)要求:小組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學生活動約3分鐘。
(4)反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講臺邊演示邊說方法。
組1:兩兩相比。
組2:一個人和三個人依次相比。
組3:站一排相比。
【在這個活動中,四人小組首先要商量確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實驗,最后在全班演示匯報,真正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體驗。】
三、課間休息。(略)
四、練習(課本第17頁)。
第1、2、3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4題
師:(出示模擬圖)螞蟻三兄弟要回家,他們走了3條不同的路,看看誰走的路最短?誰走的路最長?你是怎樣想的?
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展示學生的想法。
五、游戲。
1.激趣:請和上講臺來,同學們猜猜看,我讓他們上來干什么?(生猜)看看他們倆誰比誰長得高?
2.活動:能不能想個辦法,使變得比高?
3.其他學生指導,這兩個學生表演。
(學生情緒高漲,出現了許多方法,如矮個學生踮起腳,高個子蹲下來,矮個子站到板凳上,另一個學生把矮個學生抱起來,等等。)
4.師:還能怎么辦?誰來幫幫他們?
5.談話:你們想出這么多方法使兩個同學的高矮發生了變化,真聰明!其實長短、厚薄在一定條件下也都是可以變化的,這個問題留到課下你們自己試試,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