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教學設計與意圖說明
三、 應用拓展
1. 基礎練習。
(1) “想想做做”第1題。
獨立練習,然后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對于24 - 9的計算,可以先算10 - 9 = 1,再算14 + 1 = 15;也可以先算14 - 9 = 5,再算10 + 5 = 15。
(2) “想想做做”第2題。
獨立練習,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從每組題中發現了什么,著重使學生體會算每組后三題,實際上都可以先算每組的第一題。
2. 對比練習。
按要求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1) 不退位減法:6□ - 4 35 - □
(2) 退位減法:6□ - 4 35 - □
3. 應用練習。
(1) “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獨立練習,并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列式、怎樣算的?
(2) “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
提問:你是怎樣想的?是怎樣算的?
4. 開放練習。
想一想,( )里能填幾?
45 - ( ) = 3□
提問:括號里可以怎樣填?為什么?
再問:括號里最大可以填幾?最小呢?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重點設計具有基礎性、對比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更充分地感知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和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認識,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四、 全課總結
提問: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總說明]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口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我們不能無視或低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正如奧蘇伯爾所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心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并應據此進行教學!痹谔剿30-8與34-8的退位減法之前,讓學生用數字娃娃寫算式并進行比較,既可以借此了解學生對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認知基礎,又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在新知教學結束之后,又通過對比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溝通知識間的聯系,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2. 關注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優化。
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對每一個問題都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和處理方式。教師對待這些不同的生命個體,應該做的是:(1)尊重。就計算方法的教學而言允許各種計算方法的存在,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2) 鼓勵。充分相信每個學生的潛能,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匯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發展求異思維和探究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3)引導。在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并逐步理解和接受最基本的方法,自覺實現算法的優化,有效地防止無價值的或思維含量低的方法的簡單重復。
3. 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
數學學習最主要和最持久的動力來自于數學問題本身。教學設計中,教師注意通過挑戰性的問題導入、形象化的直觀操作、多樣化的方法展示、應用性的問題解決等環節,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感受數學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