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認數(一)教案
(1)例題從森林運動會的情境圖中分別提取兔與猴、松鼠與熊的只數進行比較,是讓學生知道,比較兩種物體數量的多少,只要把兩種物體對齊著排一排、比一比。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繼學習中經常進行的數學活動,從現在起就要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通過排和比,獲得對“同樣多”“多”“少”的體驗。
(2)例題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樣多”“×比×多”“×比×少”等數量關系,分別用符號=、>、<表示兩個數間的大小關系,讓學生感受用符號表示關系比圖畫和文字語言簡便。教材把>和<同時教學,5>3和3<5都表示松鼠與熊的只數關系,讓學生體會符號和關系的表達是可以轉換的。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號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過比較數的大小,加強數的概念。兩道題設計成兩個認知層次,第1題在圖形直觀下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題目要求先“擺一擺”,目的是經歷兩種圖形對齊著排排、比比的活動,體會并初步學會這種比較的思想方法。教學時不能僅看教材里的圖畫就進行數的大小比較。再根據圖形的數量寫出數,從圖形個數的有多有少,理解數的大小關系,在這些活動中能再次體驗數的意義。第2題沒有具體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較數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題里獲得的經驗,也可以依據數的排列順序進行思考,使數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強。
練習一是0~5認數的綜合練習。有三個特點: 一是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1題看直線上的點寫數,回憶各個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數的排列順序。第5題寫0、2、3和5,這些數比1和4難寫,給學生多一些練習機會。二是重視知識的現實應用。第2題在數出三種動物套中圈的個數以后,比較這些數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這里就應用了比較數的大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3題應用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的知識回答現實情境里的問題。圖中蜻蜓的只數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識有了擴展。三是適度地開放。第4題除5=外,其他題都有多個答案。通過自己填寫和相互交流,體會思考問題要全面。
5.教學數10,豐富學生的認識。
認識10的教學仍然按“數物體個數—用算珠表示個數—用數表示個數—寫數指導與練習”的線索進行。“想想做做”中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認識。
(1)滲透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這項活動中感受10根和1捆的關系,直觀接觸10個一和1個十,為以后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作些鋪墊。
(2)學習按群數數。引導學生2個2個地數櫻桃的個數,5個5個地數手指的個數,既提高數物體個數的效率,又具體感受10與2、10與5的關系。
(3)體會雙數和單數。10只鴨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間隔。從左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這些數都是雙數。從右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1、第3……第9只,這些數都是單數。學生照這樣數一數,感受了雙數和單數。
(4)辨認左和右。在數物體的個數時,聯系左邊和右邊等內容,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左和右。
(5)直觀看出相差數。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兩行對齊著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種圖形的個數多,哪種圖形的個數少,還能數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個,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個。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數問題所需要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