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學設計3(北師大版)
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后,分工整理。教師巡視,重點指導整理有困難的小組,必要時作為參與者和同學合作整理。
師:請各組介紹一下你們整理的減法表。
設計意圖:交流為學生創設了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和分享他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感受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
2.探索規律。
師:觀察我們整理的減法表,你發現了哪些規律?
學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減幾,也就是10減l~10各數;第二排都是9減1~9各數;第三行都是8減1~8各數……
•從上往下看,后一個算式的兩個數字都比前一個算式的少1,得數相等。
•從右上往左下看,后一個算式的前一個數減少1,后一個數不變,得數減少1。
師:1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都已經進行了整理,相信同學們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進步。
下面,我們來個口算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確率。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1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就學完了,需要多加練習才能算得更快更準,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課下多練習別驕傲。
板書設計:
10以內的減法表
作業設計:
一根10米長的繩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這根繩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識點: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能力要求:能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課后反思:
課題:整理與復習(一)(共 1 課時,第 課時)
教學目的:
1、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系的能力。
2、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
3、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對實際問題進行數量分析的基礎上,選用恰當的數學方法計算。
難點:在比較兩類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具有初步的對應思想和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描述關系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時間過得真快啊,半個學期過去了,同學們學會了什么呢?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疑問?學生可能回答:
我學會了數1—10的數。
我學會了比較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
我學會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在作比較的時候,我有時分不出來,有什么好辦法呢?
加法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減法又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呢?
師:同學們還真學會了不少知識。對于你們的問題,我們結合具體事例大家一起來解決吧!
設計意圖:作為一節階段性復習課,不能只是單純地做習題,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因此設計了這樣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復習課的主線,引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