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學設計及反思
(2) 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尖頭小,對小數。”
(3) 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4、 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同桌討論,看有什么發現。
(1) 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2) 讓學生邊讀邊用手指在空中寫兩遍
5、 發散思維
師:看看這些數字,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三、 拓展運用
1、 第20頁第5題,教師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擺一擺。
2、 第2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幾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 游戲:比一比
(1)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的數量是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
(2) 同桌游戲:同桌間拿出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四、 總結:
師:我們這節課學會了什么?
讓學生讀一遍: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教學反思: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
本節課是通過圖形和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認識,初步建立“符號感”,通過將小猴與3種水果的對應排列,以兒童能接受為以后集合、對應、統計的教學打下基礎。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僅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系符號,“>”、“<”、“=”。認識這三種符號后,學生是怎樣區別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學時,特別讓學生注意符號的開口方向:“>”開口向左是大于號;“<”開口向右是小于號;兩邊都相同的數用等于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出順口溜:相同數間用等號;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可以幫助學生對符號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