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之中練口才──《口語交際·有趣的游戲》教學實錄與點評
師:把你最開心的地方說給小組的其他小朋友聽一聽好嗎?每一個小組選一個說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
生:(各抒己見,談興大發)
(因為有了剛才的親自參與,話匣子都打開了。)
五 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師:還有沒有今天大家都沒有玩過的更有趣的游戲?誰能把它介紹給全班的小朋友?
生:我以前還玩過“拔河”的游戲。
生: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
生:還有“采棉花”的游戲。
師:這么多呀!那小朋友們可以向他們詢問一下你以前沒有玩過的游戲的玩法。可以下位去問,也可以跟同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曾經玩過的別的游戲。
生:(小部分學生自由地下位活動,大部分學生在四人小組內眉飛色舞地說)
師:好了,小朋友說了這么多有趣的游戲,下課后可以去玩一玩。不過,要注意安全喲!
【教后反思】
對于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太單調,不能僅就三兩幅單一的圖畫,讓學生干干巴巴地說。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始終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下,有興趣地進行口語訓練,是我本節課的成功之處。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要求及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另外一點,在本節課中,從一開始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入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大膽表達,通過游戲玩樂──自由表達──人人參與──組內交流──拓展延伸,引發了學生思維的交*及補充。同時,學生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識以及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究竟怎樣高效率地放手并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呢?就本節課來說,在引導學生自由組合合作游戲的時候,有種散亂無序之感。到底怎樣做才不會放得太開,才不會有散亂之感呢?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慢慢探索。
【專家點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引導者、參謀,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思維創新、人際交往等各種能力,而它們的實現都有賴于教師的恰到好處的“放”與“引”。在本節課中,執教者能站在一個設計者的角度,帶領著孩子們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的游戲情境、生活情境中,充分引導孩子在積極的自覺自愿的狀態中進行游戲、表達、再游戲、再表達,這是非常符合一年級特別是剛入學不久的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舉措。孩子們完全在歡樂的情境中進行交流,進行口語的訓練,進行思維的創新以及人際的交往,各種綜合能力在執教者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中得到提高。另外,在教學中,執教者尊重了孩子們的個性發展,在各個環節中放手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創新。因而,這無疑是一節非常成功的口語交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