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94-96頁。
【教材說明】
本課是看圖歸類識字。通過圖幫助學生熟悉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熟悉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并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快樂學習、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在每一理念,每一個環節,我都巧妙地設計不同的情景,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才能的廣闊天地,調節多種手段促進孩子主動去識字。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卜、心、風”三個生字,認識一種筆畫臥鉤和一個偏旁風字框。
2、通過拼讀音節讀兒歌,掌握生字,了解兒歌的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
3、愿意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認識一些蔬菜,了解它們的特點,指導書寫。
2、讀準“菜 卜 風 藏 茄 嘴”的音,指導書寫“心”。
【教具學具準備】
蔬菜名稱的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
1、你們知道黃瓜在古代叫什么名字嗎?黃瓜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叫黃瓜嗎?
其實黃瓜的原名叫“胡瓜”,說來還有一個小故事。
漢時張騫從西域帶回一種瓜種,在民間推廣種植,并逐漸成為主要蔬菜品種,人們把它叫做“胡瓜”。但是當時的皇帝認為“胡”字不好,并規定:無論說話,寫文章不準使用“胡”字,誰犯了違法規定,就要殺頭。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皇上想懲罰一個犯了錯誤的人,就指著桌上的一盤胡瓜問:“你知道這個叫什么名字嗎?”大家對常吃的胡瓜當然熟悉,但是如果說出是“胡瓜” 的”胡”字,又會被砍頭。這個人就想了想,回答說:“這個成熟后是黃色的,叫黃瓜。”皇上聽了很高興,這個人也沒有收到處罰。于是“黃瓜”這個名字便在民間留傳開來。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黃瓜是屬于哪一類食物嗎?(蔬菜)
那你們平時跟媽媽去菜市場買過蔬菜嗎?指名學生回答。
如果學生回答去過:去過菜市場的小朋友,你認識蔬菜嗎?今天教師就帶你們到農民伯伯的菜園里去認識蔬菜。
如果學生回答沒有去過:沒有關系,今天教師就帶你們到農民伯伯的菜園里去看看。
3、(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讀一讀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菜園里。全班齊讀題目。
4、“菜”和“園”這兩個字你平時在什么地方見過?
在菜市場賣菜的攤位上看到過“芹菜”、“青菜”、“白菜”;
在幼兒園、花園、公園門口見過“園”字。
二、學習生字詞
1、蔬菜朋友給自己做了很漂亮的名片迎接小朋友們,來,我們一起去菜園看看吧。
2、(出示豆角圖片)哇,好漂亮的豆角,誰能介紹一下它的樣子?指名學生說。
(板書:豆角 青 細又長)
3、分別觀察黃瓜、茄子、蘿卜、辣椒、南瓜圖片,介紹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