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課堂實錄與反思
課前播放《左手右手》歌曲。
(一) 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歌曲《左手右手》,引出“手”。
師:課前老師播放的歌曲,小朋友聽過嗎?
你在哪里聽過?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板書:手)
或:
師:剛才的歌曲,唱的是什么?
這是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電影插曲,歌名是《左手右手》。(板書:手)
反思:課前播放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插曲,一是調節他們緊張的聽課情緒,二是悄無聲息的引出課文的線索——手。考慮到《左手右手》是一支新歌,所以我預設了兩種不同的對話,以便靈活處理。
2、請一名胖學生起立,舉起小手。
師:這是一只怎樣的手呢?
生:胖乎乎的小手。
師:除了“胖乎乎”,還可以說是一只怎樣的手?
反思:這一設計旨在積累 “肉乎乎”、“肥嘟嘟”、“白胖胖”、“紅潤潤”等詞語,鼓勵學生把話說完整,鍛煉口頭造句能力。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手,共同來寫課文題目。
(師生共同完成板書,板書:胖乎乎的小手)
3、學習生字“胖”。
師:看著課題,老師出個字謎考考你,十五天,什么字?
(生思考片刻后,一個小男生道出謎底并簡單說出理由,齊讀課題)
反思:這個環節教師言語表述不夠嚴謹,因為每月天數不同,“胖”,謎面應該為“半個月”。細節之處不容忽視呀。
(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粗知大意。
師:小朋友,老師告訴大家,讀課文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齊讀和自由讀。齊讀,就是大家一起來讀。自由讀,就是小朋友自己讀自己的,讀的不熟練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下面,我們來自由讀課文,聽明白了嗎?
讀完以后,請用你的姿勢(坐端正)告訴老師。開始吧。
反思:課堂上常有這種尷尬,教師不同形式的讀文要求往往被孩子們的齊讀代替。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避免尷尬出現,同時森頭學法。課堂效果很好。
2、讀后交流:
師:讀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課文寫的是一雙胖乎乎的小手。
生:寫蘭蘭的小手。
(師板書:蘭蘭)
反思:讀文檢測,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學會歸納。
3、檢查生詞
課件:
胖(pàng)乎乎 一張(zhāng)畫(huà) 貼(tiē)墻(qiáng)上 看(kàn)了又看
笑(xiào)著(zhe)說 等(děng)一等 剛(gāng)才 拖(tuō)鞋(xié)
幫(bāng)忙 喜(xǐ)歡 高興(xìng) 變(biàn)大 學會(huì)
(1)借助拼音分行讀。(指名讀第一行,生齊讀。以下類同。)
(2)高低聲輪讀。
(3)去調拼音齊讀。
(4)鞏固練習(字卡)
反思:多種形式,不同方法的練讀,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分行檢查,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情,調控課堂。
(三)再讀課文,感悟愛心
1、通讀課文
師:生字寶寶是個調皮的孩子,一眨眼,他們又藏到課文中去了,小朋友還會讀嗎?
師:下面請聰明的小朋友再來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蘭蘭的小手會做什么?
反思:帶問題再讀課文,教會學生閱讀的基本方法,同時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2、讀后交流,梳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