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2(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
(一) 引導學生制作字卡。 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字卡,有很大好處。一是體現了自主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三是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緩解了識字量大的壓力。四是為以后的寫字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怎樣制作呢?很簡單,也很有趣。 1.材料:白紙、彩紙都可以,薄厚軟硬都行。包裝盒、廢卡片等也行。 2.尺寸:大小隨學生心意而定,一般要求是3~5cm見方即可。 3.形狀:字卡的形狀得適當下點功夫了,這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法寶”!犊措娨暋芬徽n,可以把14張字卡做成電視機形狀(認真畫好一個后復印,下同);《胖乎乎的小手》,可以把13張字卡做成小手的形狀;《棉鞋里的陽光》,可以把13張字卡做成鞋子的形狀,如果學生感到鞋子形狀較難,可以任意制作;《月亮的心愿》,可以把14張字卡做成心形。 4.色彩:可以讓學生給字卡涂上顏色,但不要做統一要求,誰喜歡什么顏色就涂什么顏色。 做字卡雖然顯得很麻煩,但學生很喜歡,而且樂此不疲。您不妨試試。 (二)朗讀課文中認讀。 識字量大,是老師們一直擔心的問題。崔巒老師多次強調,要指導學生整體認讀生字,要通過復現鞏固識字。教學實踐也證明,這是非常高效的識字教學途徑。本冊生字較多,我們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對每個字的偏旁、結構、筆畫、筆順都作細致的分析,既然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我們何不反過來借助課文的閱讀來識字呢?有識之士非常強調語言環境中識字,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學生已經自己動手制作了字卡,就說明他們已經對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如果再領著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隨課文識字,則既是新授,又是復現,而且是生動地復現——每個生字都賦予了親情的色彩,成了有意義的符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特別重視朗讀的教學。通過范讀、練讀、領讀、自讀等形式,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讀得有感情,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筆者曾經試教過《胖乎乎的小手》一課,就采用了朗讀中識字的方法,效果很好。 (三)發揮想象,合作學習,自主記憶。 課文讀熟以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識記生字。這里,最重要的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采用“爆炸式聯想”的方法,針對字形賦予每個生字以形象的意義,讓生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 首先,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小組內評選出最好的參加全班交流。教師也可以適當參與,給學生以啟發性的引導。如《胖乎乎的小手》中,我是這樣做的:射箭的弓拉長了——張;兩個小男子漢大丈夫跑到太陽上面去了——替;小豐豐,耳朵長,站在一條毛巾上——幫。學生們受到啟發,想象十分豐富:月亮一半就很“胖”了,要是圓圓的月亮就更“胖”;小貝貝占領一面墻——貼;青草長了一顆心——情……這些聯想不必十分考究,有些牽強也沒關系,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在想象中、在成功的喜悅中認記生字!督處熡脮分幸呀浱峁┝瞬簧龠@樣的例子,老師們可以借鑒。 (四)擴展閱讀,復現生字。 “溫故而知新”,重復是記憶的金鑰匙。學過的生字,如果不讓學生多次接觸,很快就會忘記,特別是剛剛學完以后,忘記的速度最快,遺忘率也最高,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早有論述。解決遺忘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創造條件讓生字復現。 復現的方式很多,但最好不要機械的重復,要想方設法創造語言環境復現。擴展閱讀無疑是最好的復現方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籍,最好能做些選擇,選擇那些文質兼美的、學生已經學過的生字出現率高的文章。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自編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學過的生字嵌入文章中,效果非常好。嵌入生字是一件比較難的事,難在把生字嵌入的天衣無縫,因此,我們不必過于苛求,牽強點也是可以的。在《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學中,筆者試著編寫了一篇小文章,把本課13個生字中的11個嵌入進去,現附于此處,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