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后感
三、鞏固課文內容,強化基礎訓練
生字詞掌握得很好,課文理解的怎樣呢?
1、指名讀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與文本直接對話,讓學生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此環節需要注意: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不設定統一感知目標。)
生說師板書:燕子飛得低
小魚游到水面上
螞蟻往高處搬家
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進行句子練習。師:因為要下雨了,所以燕子飛得低。誰能像老師這樣用上“因為——所以——”來說一說?
2、角色朗讀,背誦積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什么意思呢?對,就是文章讀得遍數越多,意思越容易理解。下面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文,教師相機創設情境指導讀文。重點指導小白兔和燕子的對話,注意指導讀出疑問句、感嘆句的語氣:“燕子,燕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呀!”(強調“這么”,突出低的程度。)“小心淋著雨”(突出小魚的關心)。(出示圖)看圖引讀;試背;指名背;師引導齊背。
句子練習(延伸課文內容,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讀讀說說”:(提前板書)我們正忙著搬東西呢!
讓學生用“正……呢”進行擴展說話訓練。
(此練習學生可能會模仿他人說句子,教師要及時表揚那些說得與眾不同的學生,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一背(自主選擇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自由背誦,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指名試背;開展背誦競賽。(背得好的發小獎品)
小結: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短的時間就積累了這么多。如果每篇課文都能堅持積累,你的語文一定能學得特別棒!
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么有趣的課文如果能分角色演一演,印象會更深。請四名同學分別當課文里的四種小動物,戴上頭飾來表演,一名同學讀旁白,其他同學當觀眾。
小結:多有趣啊!大家都想親自演一演,課后同一小組的同學可以一起合作表演。
四、拓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我們平時都是從哪兒知道天氣情況的?學了這課以后,我們知道可以從一些自然現象了解天氣情況。除去課文里這些,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還有許多與平時不一樣的現象。你還知道哪些?(讓學生談)希望同學們要像小白兔那樣看到不明白的現象積極地問別人,還可以從書中尋找答案,這樣你們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就會越來越聰明。你還知道哪些自然現象能預報天氣變化?(比如:蜻蜓低飛,水缸出汗,蟬不叫等)
五、作業:
學做小小氣象員:觀察燕子,小魚和螞蟻如何預報下雨的。有條件的還可以觀察能預報下雨的其他事物。每次預報后做好記錄。并評出最佳氣象員。
(此活動突出學科知識的融合性。)
板書設計:
小燕子 低飛
小魚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螞蟻 搬東西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