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個性強,但一旦遇到困難會失去動腦的方向,產生對父母的依賴。這篇富有童趣的故事《烏鴉喝水》體現的主題是“遇到困難怎么辦?動動腦筋,你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為了讓學生領悟其中的道理,我引領學生經歷了:情感體驗,實踐體驗,創新體驗。從對事物的親身感受開始,在對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產生情感,引發聯想,并生成意義。這個故事有三段,內容簡單明了,一年級學生大多聽過。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資源,借助教學重難點,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復習鞏固“烏,鴉”等9個生字。
2、能力目標: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 “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困難”。能用“漸漸”說句子,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朗讀指導;明白道理。
教學過程:一、談話交流,激趣揭題
1、小朋友,有過口渴的經歷嗎?現在我們談談口渴的感受,誰來說說口渴是怎樣的?生:口渴了,很想喝水。口渴了,喉嚨里很干。口渴了,難受。口渴了,嘴唇很干,很難受。
這只烏鴉(教師板書烏鴉圖)也很口渴?那它是怎樣喝到水呢?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烏鴉喝水的故事。[評析: “口渴”來至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教師抓住這一教學契機,讓學生暢談心中的感受,很好地使談話激題變生創激題,激發學生的說話欲望。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深化知識,激發情感,將生活與課堂融為一體。]
2、在游戲中復習生字。
想看這個動畫故事嗎?瞧,動畫城門上貼了一張“芝麻開門”題,上面寫有生字,哪位小朋友為大家讀對了題,那門自然會打開,你們就可以聽到故事了。[評析: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于做游戲,把“芝麻開門”游戲寓于復習生字這一枯燥的環節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人人參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3、邊看動畫故事邊思考:烏鴉是怎樣找水喝的?
二、走入情境,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段。師:現在請你們自由地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們讀懂了烏鴉口很渴。
師:你從哪里知道請你把課文中的內容讀讀?(生朗讀同時,課件出示第1句)。
師:你從哪個詞知道的烏鴉特別想喝水。生:到處。
師:現在,我們學學烏鴉的樣子做“到處找水喝”的動作。(生試著做)
師:你有什么感覺呢? 生:我覺得很累;我想喝水;我很想喝水。(教師及時指導朗讀課文中的第一句)。[評析:學生生活閱歷淺,認識理解能力欠缺。通過做動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烏鴉找到水來之不易,這樣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把學生引入嘗試的情境中,使他們躍躍欲試,以至積極傾吐自己的感受,激活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過渡:你看烏鴉它找到了水,可是卻沒喝著水。(教師點擊課件圖)它為什么會喝不著水呢?它遇到什么困難呢?(板書)小朋友再讀課文第一段,找出句子,動筆畫一畫。
師:把你劃出的句子讀讀,并且感受一下,當時烏鴉的心情;誰愿意來讀這句,你為什么這么讀?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