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第二課時課堂實錄及評析
2、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韓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喜歡第一只小獅子的原因時,除了讓學生品讀課文中的有關句段,還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引發學生積極思維。
3、 低年級學生好動,韓老師就讓學生模仿小獅子的動作,身臨其境地體會第一只小獅子學習本領的勤奮、刻苦,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大家喜歡它的原因,感悟到它的可愛。
四、充分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堂上,當學生的思維定式時,韓老師及時地點撥:“想想人們不喜歡第二只小獅子的原因還有哪些,講別人沒說過的;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韓老師及時的范讀;當學生概念不清時,韓老師及時講解:“疑問句也是問句!
五、注重引導學生展示學習過程:
韓老師讓學生教她讀獅媽媽的話,實際上就是要學生把自己對獅媽媽話的理解講出來,把自己的感悟過程展示出來。
但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韓老師給學生和課本對話的時間不夠充足,整體感悟不夠,學生剛剛讀了一遍課文,韓老師就匆匆組織學生交流感受。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教研室 李金玲〗
聽了韓老師執教的語文課──兩只小獅子,感想頗多。總體感受是:“新、實、活”教學理念新,教學效果實,教學方法活。這是一節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新課標精神,即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實現師生與文本對話。
我認為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在教學活動中,韓老師始終以組織者、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融入學生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同時凸顯了教師在對話中的“首席”地位。教學活動中,注意傾聽,及時調控,適時點撥、激勵,加上教師那自然和藹的教態和親切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一種寬松、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讀、愛說、樂學。
2、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上課伊始,韓老師利用課件展示圖片,兩只活潑可愛的小獅子呈現在學生面前,瞬間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興趣,加上老師語言的渲染和引導“你喜歡哪只小獅子?”這個問題的巧妙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了學生閱讀、表達的欲望,使學生迫不及待的去翻書讀文。
3、以重點語句為切入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實現與文本對話。
韓老師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文中的兩個重點句子“一只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炭。另一只卻懶洋洋的曬太陽,什么也不干!毕茸寣W生讀,再讓學生模仿動作,再讓學生談感受,學生興趣盎然地去讀、去做、去體會。老師還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拓展性的問題:你想對兩只小獅子說什么?同學們積極發言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首先有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個人讀、大聲讀、對讀,還有學一學、做一做、說一說、議一議等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5、教學評價多元化
評價是促進教學的一種手段,韓老師在教學中主要采用激勵性評價,評價的形式多樣化,有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生生互評。
6、以情感為主線,引領學生讀文、理解、體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