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8》教學設計(人教版一下)
【教材分析】本課由五句諺語組成,不僅形象地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天文、氣候等方面的知識,還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諺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而質樸的語言形式,從而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和積累諺語,豐富自己的知識。本課雖為諺語,但韻文味道很濃,各句雖然意思獨立,但從韻腳來看全文一氣貫通,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韻律美。
學習課文時,學生或許能說出課文中一些句子的意思,但不是直接從大自然中探求感悟而來,而是從書本、影視中得來的間接的知識。因此,增加學生的感性體驗,把本課的學問性知識轉化成體驗性知識,是教師的著力所在。
學生對識字課已經很熟悉,而且積累了許多的方法和經驗,很多學生能夠留意生活中的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互教互學中擴大視野,體驗與伙伴合作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初、眉”等幾個生字。會寫“北、角”等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4、有主動積累諺語的愿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主動積累諺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建議】
本課在教學時,可分為三大教學板塊:我會讀、我知道、我在想。
一、“我會讀”
主要體現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先讓學生借助于工具——拼音來識字,然后擺脫拼音,讓學生依靠腦力來識字。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然后一步步縮小語境,直至脫離具體語境也認識這個字。這一板塊主要體現了變“教學”為“學教”的教學理念。“學教”即“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學后教”不僅是一種時間順序的調整,“以學定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兩者都表明了學生在新課堂教學中的根本地位。
1、先讓學生自己借助于工具──拼音來識。
2、然后齊讀投影片上沒有注音的課文,遇到障礙時再回到課文中借助拼音讀。
3、縮小語境,指名讀詞語卡片。
4、再次縮小語境,指名讀詞語生字卡片。
5、每一個同學在自己的小組內自豪地向組員展示自己的成果: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我知道”
是讓學生先在小組后集體交流課前預習成果,不但要介紹自己讀懂的句子,還要介紹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什么方法讀懂的。在展示的時候,鼓勵學生可以用語言、畫畫、表演等方式來解讀課文,使理解的方式多元化。
三、“我在想”
鼓勵學生真的提問題,提問后大家圍繞這些問題課后討論。變“教本”為“文本”的教學理念滲透于該教學板塊中。教科書僅僅是眾多文本之一,社會知識、生活經驗、師生交流、教師和學生本人也是重要的學習資源。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從父母那里學,到同學那里學,到課外書中學,到大自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