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案16 世界多美呀
教學設想:《世界多美呀》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本文分兩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可讓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并積累語言,同時受到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學會課題中的3個生字“世、界、美”,認識“羊”字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把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導入應能充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欲望。上課伊始,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在孩子們面前展現一個不停地搖動著身子的雞蛋,同時發出一連串有力的啄蛋殼的聲音。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組合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般的神奇世界,此時即使老師不問:“這是什么聲音?“孩子們也會自問,自己去尋找答案了,想像的翅膀在這里展開。巧妙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讓他們不經意地進入課文的意境,愉快地步入學習課文的殿堂。這就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所在吧!
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多么難啊!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這些詞兒在融入大自然的一瞬間,早已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看著這五彩的世界,讀著這美麗的詞兒,孩子們還能不陶醉嗎?
當小雞急切地走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時,一幅美麗的圖畫又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多媒體把孩子的生活帶進了課堂,也在課堂中喚起了學生原有生活的積累。活動內化理論告訴我們:“人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形式,總是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內化和構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語言的發展,必須在感悟積累的基礎上,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運用、規范、提高,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個美麗的、熟悉的世界,正是內化、拓展課文語言啊!藍湛湛的、綠茵茵的、碧澄澄的、紅艷艷的、金燦燦的、黑壓壓的……一個更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里,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確實,多媒體輔助手段,只要輔得好,輔得到位,最終讓我們看到的是課堂活了,孩子們樂了。
《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是新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學法。把“讀”貫穿于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結合師生的評議,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的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領悟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在反復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