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1》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非常幽靜美麗的地方(出示多媒體畫面),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嗎?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小山村)你們喜歡嗎?你們都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學生自由回答)
【憑借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親身的感受和體驗中提高學習的動機】
3、小朋友說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書上有一首小詩,把圖上的小山村寫了下來,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識字1(板書課題)
二、借助拼音,初讀古詩
1、學生自讀古詩
(1)請小朋友打開書自己來讀讀這首小詩。(要求:把綠線內的生字用線劃出來,田字格中的生字圈出來。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后再讀讀想想,好好地感受一下小山村的美。)
(2)學生自讀課文
【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由地去研讀,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字音
a、區別“四”、“十”的讀音
指名讀
說說這兩個字在發音上有什么不同?(一個是翹舌音,一個是平舌音)
集體讀
b、尋找平翹舌音的字
這篇課文中還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翹舌音呢?
學生說,教師一一出示“三”、“村”、“座”、“二”、“枝”
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提醒學生讀準平翹舌音)
c、讀準“煙”、“亭”
誰當小老師教教大家?(注意讀準后鼻音)
【當小老師是小朋友最向往的,這一富有激勵性的話語令每個小朋友都躍躍欲試。】
(2)檢查詞句
字音都讀準了,誰能把古詩連起來給大家讀一讀。
指名讀古詩(其他小朋友當小評委,看他是否把圈劃出來的生字都給讀準音了)
師生評議,幫助發音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讀。
三、借助畫面,誦讀古詩
(一)逐行指導
1、指導第一、二句
(1)小山村真美呀!讓我們再去好好地游覽一下。一眼望去,二三里路遠的地方你們看到了什么?
請小朋友自己看著圖,好好地讀一讀第一第二句話。
(2)、指名讀。這處景點誰喜歡?請你讀。
【讓學生“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想象畫面,感受語言的優美。】
(3)、指名兩人讀,相機評點:句與句之間要稍作停頓,放眼觀望多愜意呀!
(4)、齊讀第一、二句
2、指導讀第三、四句
(1)、小朋友再往遠一點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再看一看有些什么?一邊讀一邊想,自由練讀。
(2)、指名讀(請你把看到的美麗景色介紹給大家)
相機點評:聽了你的誦讀,老師好象看到了美麗的亭臺、艷麗的花兒,真是美極了。
(3)、齊讀第三、四句
(二)誦讀全文
小山村的景色這樣美,讓我們再放眼去看一看.(配樂誦讀)
【學生誦讀古詩,用音樂激發學生一邊誦讀一邊想像,這不僅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而且能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四、生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