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秋姑娘的信》
評課《秋姑娘的信》秋姑娘的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秋天的情境圖。(排隊南飛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儲備食品的松鼠、風中挺立的小樹、火紅的楓葉等。)
導語:小朋友,你們看,楓葉紅了,大雁南飛了,青蛙冬眠了,松鼠也在忙著準備過冬的糧食,秋姑娘來啦!她給小動物們帶來了一封封信,你們想知道她信里寫的是什么嗎?
2、揭示課題:現在就讓我們來細細讀一讀秋姑娘的信吧。
(這一層次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簡明、生動、富有感染性的語言創設與課文相符的情境,使學生的視覺感受到大自然的“形”之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呈現出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配樂讀課文,邊聽邊想:秋姑娘分別給誰寫了信?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3、指名讀文,師生評議。
4、同桌互讀,相互正音。
5、跟著課文錄音輕聲讀。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一階段的課文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讀書能力。因此這一層次的設計,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自讀活動,既讓學生讀通課文,又不感到枯燥乏味。)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導讀好第一句。
示貼畫:大家看,秋風輕輕地吹,一片片楓葉在空中飛,哦,原來這是秋姑娘用摘下的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寫信呢!(指名讀、范讀、齊讀,注意讀好輕聲。并通過聽辨的方式,區分“片片”和“一片”的不同)
2、感情朗讀第二至五句,引導體驗。
(1)秋姑娘在信里寫了些什么?請小朋友自由朗讀。
(2)把你最喜歡的一封信讀給同桌聽。(生活實踐策略)
(3)指導讀秋姑娘的信。
①對著圖上的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讀一讀秋姑娘的信。(想象實踐策略)
②讀了秋姑娘的信,小動物們會怎樣想呢?(動態生成策略)
③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你們能讀出秋姑娘對大家的關心嗎?(指名比賽讀,學生評讀。)(生活實踐、人文熏陶策略)
(4)在四人小組里演讀,一人讀一封信。再請表現出色的一組同學上臺演讀。
(5)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關心、體貼別人!我們把四封信連起來讀一讀,再次體會秋姑娘的美好心靈。(配樂齊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讓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讀——看圖讀,進入意境——感情演讀——配樂齊讀,在讀對、讀通、讀好課文的訓練中理解、感知、玩味課文內容,從而自然而然地體驗、意會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將文章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感受,用外化的表達促進內化的吸收。)
3、想象說話,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生活實踐、動態生成策略)
(1)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會寫些什么呢?
(2)小組交流。
(3)指名交流。
(讓學生想象說話,留給了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思維,同時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相互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的信息,促進了學生多方位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引導讀好最后兩句。
小朋友說得太好了!秋姑娘就是這樣摘下片片楓葉,寫了一封封的信,寄去了她對朋友們的關懷,等到冬爺爺來的時候,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呢?能讀好最后兩句嗎?(自由讀——指名對讀、評讀——齊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這一層次的設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教師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創設畫面、表演等手段,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激情,讀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