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1)小老師領讀
(2)看圖巧記字形
(3)書寫指導:舟
(4)師引讀帶有生字的語句
3、跟錄音讀課文,找找還有那些字不認識
4、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5、交流識字
(1)出示:模仿、形狀、小苗苗、輪子、古人
(2)叫號讀詞(師正音)
(3)齊讀詞兒
(4)交流記字好方法,部首教學:“草字頭”
(5)默記生字、讀生字
三、讀兒歌,看圖背誦
1、自寶寶都認識了,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自己準備一下。
2、學生自由準備
3、交流
(1)指名分句讀
(2)男女對讀
4、指導背誦:誰能看著圖片度?
5、同桌準備
6、交流:
(1)指名同桌對背 (2)師引背 (3)找好朋友合作背
四、復習鞏固,拓展閱讀
1、游戲:讀句子
江上小船就是舟,車像輪子往前跑。
漢字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古人寫魚畫條魚,燕是空中一飛鳥。
古代人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漢字。
五:課后作業
我為漢字編故事: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象形字,知道了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大家都覺得古人很了不起,很有想象力。其實,你們也行!看看這些字,發揮你的想象力,猜猜古人怎樣造出這些字的。
選一個,編個小故事告訴大家。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讓我對此體會頗深。例如圖畫與字的配對游戲,多媒體中有關事物與字之間演變過程的演示,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系,學生顯得興趣盎然,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外我發現,孩子們對抽象的字識記困難,但對字與圖相對應的識字,卻較為輕松。例如在教學象形字“川”時,先將水波的圖展示給大家看,然后出示“川”字讓孩子們觀察,問:這幅圖與“川”字有何相似之處?馬上有孩子說:“水波的形狀就是川字。”就這樣,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川”的字形。又如,在教學勺等字配上相應的畫面。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地猜出了相應的字,比教師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
16、識字的小秘密
教學要求:
1、 認識本課生字11個,初步了解形聲字的造字規律,培養認字能力。
2、 正確朗讀課文,背一背。積累詞語不少于10個。
3、能開動腦筋,想出識字的好方法,用幾句話和好朋友交流,激發識字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2、 出示并學習:秘密
3、 什么叫秘密?你們有小秘密嗎?
4、 識字也有小秘密,接下來我們學習第18課,識字的秘密。(齊讀課題)
二、學習兒歌(一)
1、 自由讀兒歌。
(1)用筆找出“看看有點像,比比不一樣”的字。
(2)指名說說什么地方“有點像”,什么地方不一樣?
相同:都帶有“堯”字,韻母都是“ɑo”
不同:部首不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2、學習生字:澆
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例:有了水就能教花,所以“澆”是三點水;大雨澆得全身都濕透了,三點水就是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