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在家》口語交際課案例
生:張老師,您好!
師:你爸爸媽媽在家嗎?
生:他們都不在家。
師:哦,這么巧,你一個人在家呀。
生:(遲疑的)老師,你有什么事嗎?
師:(笑)你就讓老師站在門外呀,這是待客之道嗎?
生:對不起,老師,請您進來坐吧。
師:(見學生沒別的反應)唉,這嗓子可真不舒服。(生齊笑。)
生:老師,請喝茶。
師:謝謝,你真會招待客人啊。
生:老師,你先坐一會兒,我給媽媽打電話吧。
師:不用了,老師是想和你媽媽商量一下,看她愿不愿讓你參加“六一”演出。
生:老師,我愿意!等媽媽回來,我告訴她,讓她給您打電話。
師:你真乖,那老師先走了。
生:老師再見。
(全班同學鼓掌以表揚。)
師:剛才小朋友說得真不錯,我再到別的人家走走。
師:喂,有人在家嗎?
生:誰呀?有什么樣事兒嗎?
師:小朋友,快開門。我是來你家修水管的。
生:我家水管壞了嗎?
師:是你媽媽早上給我打電話的。你叫你媽媽來開門。
生:媽媽有事出去了。
師:那你也得讓我進去呀。總不能叫我白跑一趟吧。
生:那怎么辦?
師:快開門嘛。我的時間可是很緊的。
生:叔叔,要不你等一會兒再來。
師:唉,你怕什么嘛!我的公司離這兒遠著哪。
生:這樣吧,你先等等,我上樓去給媽媽打個電話,叫她早點兒回來。
師:算了吧。我不等她了。真氣人,下回呀,我不來了!
師:剛才這位小朋友做得對嗎?為什么?
生1:我覺得不對。水管壞了,要馬上修好的。人是他媽媽叫來的嘛。
生2:我覺得他做得對。因為小朋友一個人在家,不能讓陌生人進來的。
生3:我也說他做得對。這個叔叔如果是騙人的怎么辦?再說,他后來不是要給媽媽打電話了嗎?
生4:那要是真的怎么辦?下回水管不是沒有人給修了嗎?
生5:要真是修水管的,媽媽再打個電話,一定還會來的。
……
意圖:這幾段對話在學生經過自由練習后展開,分為三塊:第一塊針對學生剛剛經過的自由練習,有檢查的作用,同時經過老師的摸底,以打電話為中心內容,讓學生明白一個人在家時接聽電話的一些要點。第二塊以老師的家訪為內容,教育學生獨自在家時,自己熟悉的親人、師友等來了要熱情接待。第三塊還是強化學生陌生人來了不開門的自我防護意識,讓學生明白,即使真是有特殊事情的人,也不能讓他隨意進門。后兩塊內容以老師為紐帶,更具隨機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體會到媽媽不在家時發生偶然事件所要求的語言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