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所見》教學片斷及反思
【教學片斷三】
品嘗成功的喜悅:
師:剛才我們看了圖片,也讀了古詩,并且明白了詩意,下面,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編成一個小故事,講一講,或者演一演。好,下面分四人小組編故事,或者合演小品。
。ㄉ炙娜诵〗M合編故事,合演小品。)
師:哪個小組來把合作的結果,給大家講一講或者演一演。
生:我來講,從前,有一個放牛的小孩坐在黃牛的背上,他非常地高興,就唱著歡樂的歌兒,唱著唱著,他不唱啦,因為他看見一棵高高的樹上有一只知了,他想捉住知了,就連忙閉上嘴站在那兒。
生:我們小組來演一演,好嗎?
師:當然可以,大家掌聲有請。
。ㄉ菀谎莨旁姷膬热。)
師:大家來當評委,評一評怎么樣?
生:我覺得第一小組講得好,因為他的聲音很響亮。
生:我也覺得第一小組故事講得好,因為聽了那個故事,大家就知道了那首古詩的意思是什么。其實,我也會講,放暑假的一天……
生:我認為第二小組演得也可以。不過還要努力。
師:《所見》這首詩,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所見)這首詩,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異口同聲地說)沒有!
生:(搖頭晃腦地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一節課在瑯瑯的讀書聲中結束了。)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要想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合編故事、合演詩意,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讓學生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