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教案(通用14篇)
《練習1》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辨析多音字,認識到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用法不同,讀音也往往會發生變化,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2、了解部分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高右低才寫得穩。
3、積累詞語和古詩。
4、通過制作和介紹自己的小制作,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5、掌握筆畫“折“的運筆方法和例字的寫法。
教學準備:制作作品的工具和材料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辨析多音字,認識到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用法不同,讀音也往往會發生變化,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2、積累詞語和古詩。
教學過程:
學用字詞句
一、了解多音字的特點
1、出示第107面第一題的四個詞語,誰能讀準。
2、查字典,驗證自己讀得對不對,并大體了解這個字的詞語中的意思。
省:xing有思考、檢查的意思。
落:la丟失
間:jian空隙、隔閡。
參差:cen ci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3、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用法不一樣,讀音也往往會發生變化。
二、多音字組詞
找出句中兩個多音字,能給另外的讀音組個詞語嗎?
三、讀準多音字
1、試讀,讀準字音。
2、指讀糾正。
3、給多音字注音。
讀讀背背
一、熟記成語
1、準成語字音。
2、說說這八個成語的結構有什么相似處。(都是“~風~雨”式的,讀起來節奏鮮明,較上口。)
3、理解成語的意思。可聯系事例來說,可造句來理解,可說說字面的意思。
4、熟記背誦。
二、背誦古詩
1、讀準讀順古詩。
2、觀察插圖,讀讀詩句,你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松口一樣;“磨”指折磨;“艱勁”指堅定強勁;“爾”指那。前兩句寫竹子扎根破巖中,基礎牢固。后兩句寫任憑各方面的風刮猛,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擊,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3、你覺得竹石身上有一種怎樣的品格讓你佩服?(立場堅定不動搖,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立場堅定,受到敵人打擊不動搖的品格。)
4、介紹作者:鄭燮,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畫家、文學家,適當介紹他的故事。
5、有感情地朗讀,自然成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部分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高右低才寫得穩。
2、掌握筆畫“折“的運筆方法和例字的寫法。
教學過程:
寫好鋼筆字
一、觀察字形,讀懂“我的發現”。
二、結合例字,說說為什么要做到“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穩?(進行結構大小的比較:這三個字左右部分大小,應寫在豎中線的兩邊,有左高右低的特點。)
三、描紅臨摹,筆筆入目,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四、評價反饋。
學寫毛筆字
一、揭題:學習“折”的運筆方法。
二、觀察兩個“折”的不同:第一個“橫折”為橫豎連寫的復合筆畫。第二個“豎折”為豎折連寫的復合筆畫。
三、教師邊講解要點邊示范兩個點的寫法。
四、觀察例字的寫法,寫折鋒時要緩行,節節有力。
第三課時
課前準備一件小制作。
課時目標:
通過制作和介紹自己的小制作,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小制作展示
1、展覽各自的作品,說說哪一件作品最有意思?或你最喜歡的?
2、小結: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有的還是廢棄材料,制成各種各樣的作品,真是了不起!
二、介紹作品
1、好多作品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所以我們該向大家來介紹一下。該怎樣來介紹呢?(制作材料、制作過程、特點及制作的設想,順序無論先后,只要介紹得有條理,讓大家聽得明白就行。)
2、小組內介紹,其他同學可以提問。
3、班級“產品”推銷會,評選最佳作品和最佳推銷員。
最佳作品評選條件:富有創意,制作精致,
最佳推銷員評選條件:口齒清楚,條理清楚,語言精彩,神態大方。
《練習1》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書寫“冰”、“刺”、“梅”等22個字。
2、區別形近字,并會組詞。
3、讀一讀句子,初步了解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4、熟記成語。
5、讀背《蠟梅花》。
6、寫好上下結構的字,仿寫時既要準確,又要美觀。
7、觀察圖畫,展開想象,會用幾句連貫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熟記4條成語;讀背詩歌《蠟梅花》。
2、看圖說話,訓練學生觀察、表達、想象能力。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教學第一題:看清筆順
1.指導學生審題。
(1)講解題目要求。
(2)在黑板上按正確的筆順范寫“冰”、“刺”、“梅”、“蛇”、‘繩”等22個生字。
2.輕聲讀這些字,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這些字。不時地在行間巡視檢查。
3.要求學生作練習。
(1)出示寫有練習1上這些字的卡片,集體練讀。
(2)請學生上黑板試寫第一組字和第二組字。
4.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1)請學生合上課本,聽寫本練習的32個字。
(2)展示聽寫得好的同學的練習本,表揚好的同學。
1.審題,理解題意。
(1)聽老師講解題目要求。
(2)認真觀察老師書寫的筆順。
2.在練習本上練習寫這些字,有困難的及時求助老師。
3.按老師要求作練習。
(1)看卡片,全班同學集體練讀生字。
(2)積極地在黑板上試寫生字。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練寫。
4.作練習,檢查學習效果。
(1)在練習本上默寫老師聽寫的生字。
(2)觀看寫得好的同學的練習本。
幫助學生記住生字字形,掌握這些生字的筆順。
二、教學第二題:學用字詞句
1、范讀課題,請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范讀這組詞和兒歌。
3.指導學生背誦兒歌。
4.指導學生為兒歌配畫。
1、聽老師讀題,思考題意。
2.聽老師范讀詞語“大江”、“紅花”、“天空”、“長虹”和兒歌。
3.按老師要求背誦兒歌。
4.發揮想象為兒歌配畫。
區別形近字,學會組詞;初步了解句子中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三、教學第三題:寫好鉛筆字
1.指導學生審題。
2.出示生字卡片“另”、“蒼”、“家”,請學生認讀;要求學生,比較這三個字的音形義并給這些字組詞。
3.指導學生練習朗讀這三個字。
4.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1.聽老師審題,理解題意。
2.在教師指導下看卡片認讀生字,注意觀察這些字的音形義并組詞。
(如:另外、蒼天、家人)
3.按老師要求朗讀生字。
4.自我檢查學習情況。
幫助學生把生字寫勻稱,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四、教學第四題:讀讀背背
1.指導學生審題。
2.范讀課文后要求學生自由朗讀。
3.要求學生朗讀成語,并解釋“滴水成冰”、“雪窖冰天”、“鵝毛大雪”這四條成語的意思。
4.指導學生學習《臘梅花》。
(1)讓學生借助拼音試讀古詩。
(2)指名學生試讀。
(3)范讀《臘梅花》。
(4)結合插圖講解《蠟梅花》這首詩的意思。
1.聽老師審題,理解題意。
2.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自由朗讀。
3.聽老師對成語的解釋,理解這四條成語的意思。
4.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古詩《臘梅花》。
進行詞句訓練,鞏固積累詞語。
五、學習第五題:做做寫寫
1、引導學生讀題。
2、出示插圖,提問:這幅圖上有哪些蔬菜?你跟媽媽去買菜,媽媽買了什么?
1、聽老師讀題,理解題意。
2、仔細看插圖,回答:這上面有茄子、土豆、白菜、黃花菜等。互相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
幫助學生認識各種蔬菜,訓練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
六、學習第六題:口語交際
1.引導學生自己讀題。
2.提問:你長大了想做什么工作?為什么?
3.練習。
(1)指名練說。
(2)指導學生寫話。
1.自主讀題,理解題意。
2.思考,互相交流,表明自己的理想和見解。
3.學生練習。
(1)學生練說。
(2)學生練習寫話,再互相交流,讀讀自己寫的內容。
使小朋友從小就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之而努力。
《練習1》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對聯,了解有關岳飛的歷史資料。
2、積累詞匯與古詩。
3、學寫鋼筆字,寫好包圍結構的字;學寫毛筆字,掌握豎鉤和橫鉤的寫法。
4、學寫請假條。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用詞用句
1、指名讀題,弄清題目的要求。
2、讓學生查字典,查出“辜”、“鑄”、“佞”的意思。
3、查查資料,了解岳飛的有關歷史資料。
4、再讀讀這副對聯,看看學生們是否弄懂對聯的含義。
(辜:罪過 鑄:鑄造 佞:指*詐諂媚的小人。)
二、讀讀備備
1、教學第一部分
(1)讓學生讀讀這些詞語,讀準字音。
(2)讓學生對這些詞語提出不懂的地方。
(3)老師簡單講解。
[學海無涯:學習像是在海上航行,沒有邊際,要學的知識無窮無盡。
書山有路:讀書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徑是什么?就是勤奮。
九牛一毛:像是九頭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的數量中微不足道的數量。
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比喻極大的數量中微不足道的數量。
孜孜以求:不斷追求,不知勞累。
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成一件事情。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在學問、技術等方面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后,再繼續努力,向前發展。
(4)比一比,看誰記得快,看誰記得準。
2、教學第二部分
(1)先讓學生試著讀讀這首詩。
(2)簡要講講這首詩的含義。
(3)領著學生反復吟誦,體會梅花的堅強品質。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寫好鋼筆字
1、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a說說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b出示:困、周、間,指名讀一讀,并說說這三個字是什么結構,有什么發現?(三個字是包圍或半包圍結構。)
c在寫的時候,包圍的外框不要寫得太滿,里面部分不要寫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導書寫,學生書空。
e教師范寫,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筆要寫成點。
f學生練習在田字格里描紅“困”,并臨寫。
g按以上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周、間”兩個字。(教師巡視指導)
二、學寫毛筆字
1、 指導學生觀察“水”中的豎鉤。 在豎中線居高起筆,下行至“鉤”處微向左下挫筆,再提鋒向上縮筆,然后快速向左上鉤出。
2、 教師執毛筆范寫豎鉤。
3、 學生臨帖描紅(提示正確的執筆姿勢)。
4、 指導觀察“家”中的鉤——橫鉤。
5、 學生臨貼描紅。
6、 學生自由練習寫兩種鉤,互相交流書寫心得,教師巡視指導。(程度高的學生還可以練習寫含有鉤畫的字。)
第三課時
學寫請假條
1、講解請假條的格式。
2、讓學生讀讀前兩個自然段,說說謝哲平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了請假條。
3、讓學生自學請假條,歸納出請假條的格式,并且說一說,怎樣寫。如開頭,結尾。
4、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請假條。
5、創設情境,讓學生寫請假條。
6、寫完后修改、評議。
[1] [2] 下一頁
關于處處留心:
秦檜是忠良,千古罪人是冤案,看看考古驚現秦檜遺囑,我們就能明白幾分:
中國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發現,終于隨著引人爭議的拆遷開發工程而誕生。在建設過程中發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檜親筆遺囑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
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透露,有關文物部門已經初步確定該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檜親筆書寫的“遺囑”,對其生前的引人爭議的行為作了一定的辯解,并對中國知識分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據了解,國家文物局鑒定專家和各研究機構的著名宋史專家均已云集現場。
自稱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將密切關注該文物的鑒定,如確定先祖罪名不實,根據疑罪從無和無罪推定的司法原則,將可能入稟法院要求取消岳飛廟中的秦氏夫婦跪像,如仍要設立跪像,則應“將跪像腦袋換為書本,代表食書不化、空言誤國的腐儒們該為中國的落后而懺悔”。
該份被專家初步認定為秦檜“遺囑”的文物,書寫在一塊長達2.2米、寬約50公分的綢緞上,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出土該批文物的村莊位于本市郊區,早先名為麓洱,現名為壺侑,因風光優美,出產茶葉,宋代時一度是高官們的莊 園。此次所發掘的宋墓,專家估計為秦氏子侄輩的墓穴,時間應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為岳飛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時逐漸失勢,一些身前文物成為族人累贅和朝野忌諱,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隨本次墓葬發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資料表明,此地莊園基本為岳秦兩家分領。兩家比鄰,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發現之一。
據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鑒定秦檜該份遺囑作于高宗紹興十四年(1145年),時年55歲(秦檜生于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飛含冤被殺(紹興十一年臘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檜在該份遺囑中,首先告誡子孫遠離,自己深知將“獲譴汗青”,“蒙羞萬年”,叮囑子孫在他死后萬莫貪戀祿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風暴來臨后為他爭辯,“庶幾可得茍全性命”,并對幾個已身據高位的族人詳細指示了退出政壇的方略。專家正是據此認定此書信為家族內的遺囑。
據已經詳細閱讀該份文物的一位匿名專家介紹,秦檜在該份遺囑中表明自己堅信對金議和是當時的“國情”下保全家國的唯一出路,也曾經和岳飛直接探討過此問題,但岳飛表示“要為不可為之事”。而宋高宗其實并不反對北伐作戰,因為戰爭在很大程度上令他“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顯然皇帝很陶醉這種救世主的感覺。但因為岳飛在規復舊河山之外,經常公開宣揚要“迎還二帝”,而金國也不斷在戰爭失利時派密使威脅高宗要“送還汝兄”,并不斷暗示囚在五國城的宋欽宗與岳飛有秘密來往,令高宗疑竇叢生,甚至到了“寢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飛,就是因為金使送來了岳飛與欽宗聯絡的“確切證據”,欽宗甚至揚言返國復辟后將清洗“老九”(高宗為徽宗第九子)的人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飛對證確認。
據了解,秦檜在遺囑中說,高宗與岳飛的晤談一概秘密進行,他也不能與聞。但事后高宗告訴他,岳飛一再表態自己只想規復北方迎還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歸田。至于帝位歸屬,岳飛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間事”,沒有旗幟鮮明地表態。
秦檜在遺囑中對岳飛的戰功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岳飛的善戰為其議和提供相當大的便利空間,以打促談效果很好。但岳飛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較孤僻,與人不好相處,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與皇帝言語不合而撂挑子走人,與皇帝結了深怨。
岳飛不大考慮高宗本人的利益,不僅和被囚敵國的欽宗有謠傳中的來往,還多次當面勸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隱疾(據后世醫學推斷是陽痿)而無子嗣,因此十分懷疑岳飛擁兵欲立擁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違背了祖宗傳下的抑武揚文的宗旨,估計也是因此引發高宗殺機,不惜破除有宋以來不殺大臣的誓言。秦檜表示,他已竭盡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和張憲,但高宗指示全殺,他亦無奈。同僚們在岳飛被殺后不敢質問皇帝,都來質問秦檜,秦檜也不敢和不便說皇帝的意思,只好說“莫須有”含糊應對。
據透露,秦檜在遺囑中激烈指責中國知識分子(士大夫)空言誤國,“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國而好言國事”,以為慷慨激昂就能救國救民,更以為說過就等于做過了。自己不挑擔子,還好以大帽子壓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韜光養晦,就會被指賣國;只要一與金國議和,就會被指媚外,而戰爭需要大量積累,需要“暫息兵戈勤稼穡”與民生息。秦檜說自己不得不以強勢壓下這種言論,斷了不少空談者的仕途和財路,但“開罪言路罪在身后”,國事艱難又難免掛一漏萬,身后的名聲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秦檜說岳飛對知識分子的空言比他還反感,并認為岳飛本人究竟并非讀書人出身,更注重實戰成效。
秦檜在遺囑中辯解說,帝位一旦有紛爭,內戰必起,國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江山;而即使帝室無恙,但畢竟皇帝已經對擁兵大將起了猜忌,此隙一開絕難彌合,即使岳飛本人無所謂,但手下驕兵悍將也難保萬一。至于自己事后為皇帝分謗,從公議而言,高據相位責無旁貸,為江山社稷只好犧牲自己的令名;從私情來說,高宗于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專”,他也只能為知己者死。
所以,教誨子孫,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富貴,而高宗百年后秦家必將被清算,“民忿欲泄終需泄”。他感慨,“生逢亂世家國顛沛”,總想做點經世濟國的實事,但“為實事者均不見容于當下”,岳飛難以見容于皇帝,而他必將更難以見容于言官史冊,后世只有那些維持亂世危局的當局者才能體會他的苦心了。
據專家介紹,民間形成定見的秦檜是金國“*細”的看法,都無實證,卻有很多反證。南宋的史學家就留下很多資料,如李心傳寫的《要錄》說,秦檜不是金人“*細”,只是主和派而已。徐夢莘寫的《三朝北盟會編》說,前御史中丞秦檜和家屬從金軍占領的楚州孫村中逃歸至漣水軍丁祀水寨,只使用“逃歸”二字。熊克寫的《中興小記》說,秦檜從敵中歸來,也沒說他是“*細”。
只有張邦昌友婿朱勝非寫的《閑居錄》說,秦檜全家及婢仆從金國歸宋,不是“逃歸”。朱勝非是擁護張邦昌的,而秦檜是一直反對金人立偽張邦昌,秦檜與朱勝非矛盾尖銳。秦檜執政時,朱勝非被廢居八年,有利益沖突,因此專家認為可以斷定朱勝非《閑居錄》所記是對秦檜的打擊報復。另有《金人南遷錄》說,天會八年,金國諸臣害怕宋朝君臣報復,主張放縱秦檜歸宋朝。然而《金人南遷錄》是一本謬誤百出的書,此書對秦檜的敘述是“曉然傅會”,是錯誤的。
而從宋高宗的詔令中可以看到趙構是熱烈歡迎秦檜逃歸宋朝,他將秦檜比作漢代的蘇武,常持漢節。秦檜自己寫的《北征紀實》中,可以看到他在金軍中想盡千方百計,最后才能逃歸宋朝,情節十分具體,絕難杜撰。秦檜逃回宋朝,皇帝趙構稱贊秦檜“忠樸過人”,比作蘇武,朝中宰相重臣如范忠尹,李回等人說秦檜是忠臣,使許多朝臣不再懷疑秦檜是“*細”,李綱書寫贊揚秦檜“精忠許國”,“立大節于宗社傾危之秋”。這充分說明金人并不是縱使秦檜歸宋朝。
課前思考:說說寫寫
這一題要求學生學寫請假條,知道請假條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況下應該寫請假條。
首先,讓學生讀前兩個自然段,說說謝哲平在什么情況下寫了請假條。然后讓學生自學謝哲平寫的請假條,歸納請假條的格式,再說一說。第一行居中寫“請假條”三個字;開頭頂格寫稱呼加冒號。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正文;“此致”另起一行空兩格,另起一行頂格寫敬禮,標上感嘆號,右下角寫上請假人的姓名,再寫上日期等。
學生在寫請假條之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情況下可以寫請假條。
課前思考:
在交流學習收獲時,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一是鼓勵學生將學習收獲寫成研究報告,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二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將教材中的內容和自己通過自學學到的內容排成課本劇在課堂上表演。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收獲,又可以體現出學生互相間的交流、合作能力,同時實現課堂中的資源共享。
相關中華成語:
刺骨懸梁 勤能補拙 胸懷大志 業精于勤
映雪讀書 愚公移山 鍥而不舍 發憤忘食
專一不移 不甘后人 不恥下問 學無止境
學如穿井 知難而進 穿壁引光 映月讀書
讀書三到 圓木警枕 鐵林成針 鐵硯磨穿
溫故知新 笨鳥先飛 十年寒窗 手不釋卷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課前思考:寫請假條
1、讓學生讀讀前兩個自然段,說說謝哲平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了請假條。
2、讓學生自學請假條,歸納出請假條的格式,并且說一說,怎樣寫。如開頭,結尾。
1、審題
1) 揭示說說寫寫的題目:請假條
2) 幫助學生弄懂本次說說寫寫的要求:學寫請假條,知道請假條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況下應該寫請假條。
2、指導
1)請學生默讀課本上的相關內容,邊讀邊想謝哲平寫的請假條,然后討論歸納出請假條的格式。
2)指名說。
3)歸納出請假條的格式。
4)小組合作學習:自學謝哲平寫的請假條,然后討論歸納出請假條的格式。
5)匯報,教師總結。
6)想想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情況下需要寫請假條。
3、練習
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請學生練習。
學生寫,教師巡視,注意指導。
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展出,請學生互相評價,提出修改意見,進一步熟悉請假條的格式和寫法。
課后反思:
(1)讀背詞語
這些詞語都是激勵人們要勤奮學習,不斷進取的。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誦讀,讀準字音。讀后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由于學生的積累程度不同,交流時,有的同學已經對其中的內容有所感知,通過討論,教師的講解,完全理解成語。再讓學生反復誦讀,熟記于心。比一比,誰記得多,誰記得快。表揚記得多,記得快的同學,鼓勵同學們要多積累。
上一頁 [1] [2]
《練習1》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要求學生掌握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字詞意思的方法,并在預習中加以運用。
2、誦讀《古今賢文(真理篇)》,幫助學生誦讀、感悟并積累傳統文化知識。
3、寫好鋼筆字。處理好筆畫繁簡相差較大的字排列在一起時的位置和大小。
4、練習口語交際。要求學生對未來作大膽的猜測和想象,并進行口語表達。
5、學寫毛筆字。
第一教時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設情境:查大敬在閱讀時,不知“鑒往知來”的“鑒”的意思,就去查字典,結果出現了五種解釋,他不知該取哪一種?
(2)學生讀這段文字。思考:究竟該取哪一種?又是根據什么來確定的?
(3)指名回答。
(4)教師簡單小結:聯系具體的詞來確定。
2、教學第二部分。
(1)學生讀四個句子,想想句子大致的意思是什么。
(2)學生試著說出加點字的意思。(可以查字典)
(3)學生再讀句子,看看哪種解釋更適合句意思。
(4)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確定詞義的方法。
(5)小結: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有時光查字典不行,還要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
3、教學第三部分。
(1)教師提問:預習課文有哪些方法?
(2)學生思考并回答。
(3)師生共同小結:在預習課文時,可以用今天學習的這種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詞。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積累)
1、誦讀《古今賢文(真理篇)》。
(1)請同學自由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舉句子。
(2)教師范讀,指導讀準字音。
(3)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大致意思:都是闡發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的。
(4)學生反復誦讀。
(5)學生練習背誦。
2、積累與反饋。
(1)指名讀,集體練讀。
(2)鼓勵學生說出賢文蘊含的道理,正確而有感情、有節奏地背誦。
(3)拓展(關于古代修身養性的人和事)。
第二教時
三、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學會合作》。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出哪些相鄰的字的繁簡相差較大,指出筆畫的間架要勻稱。
(5)教師重點指點“競爭、需要”等詞的間架機構和整體布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注意對學生寫字習慣的養成教育)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學生仿寫。要求一氣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對寫得不好的字,加以糾正并講話訓練。
四、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創設情境:穿過時空隧道,我們步入未來,出現在我們周圍的將會是什么景象?
(2)全體學生大膽猜測和幻想。
(3)同桌互相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說出來。
(4)分組推選同學上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5)師生評議。
3、反饋。
五、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出示學生優秀書法作品讓學生欣賞。
2、學生對照自己的毛筆字談感受。
3、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的字是“醫、匪”。
4、指導。
(1)學生觀察“醫、匪”的書寫方法。
(2)教師講解兩個字的寫法,學生練寫。
(3)教師查看學生練寫情況,發現問題再指導。
5、練習。
(1)學生再次練寫,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在米字格中練習,教師指導兩個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練習1》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了解我國歷史上中的各個朝代,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為民族歷史而驕傲的情感。
2、寫好鋼筆字:通過描紅,臨寫,進一步培養學生把握整體布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各朝代歷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談話:任何國家的歷史對那個國家的人民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同學們從小要了解歷史。今天,我們來學習并背誦《朝代歌》。
2、投影,示范。
3、教師將《朝代歌》里的各個朝代分解出來,并作簡短介紹,特別要學生注意朝代的順序。
(附《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4、學生自讀。
5、互讀。
6、分組讀。
7、請學生說說了解那些朝代以及那個哪個朝代的名人。
(附《朝代和人名》
朝代 人名
春秋 孔子
戰國 扁鵲
秦 秦始皇
漢 王莽
三國 諸葛亮
晉 陶淵明
南北朝 祖沖之
隋 李春
唐 李世民
五代十國
宋 蘇軾
元 忽必烈
明 朱元璋
清 乾隆
8、學生熟讀并背誦。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根據題目,明確要求。
(2)指明本次寫的內容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引導學生觀察古詩的書寫格式,注意字與字、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根據情況小結。
(3)學生仿寫。
(4)教師巡視,提出要求:注意行款布局,一氣呵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誦讀與積累:教學時,注意聯系《水滸傳》進行想象,不必解釋每個成語或四字詞語的意思。重要的是讓學生熟讀成誦。
教學重難點 成語背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第三題(誦讀與欣賞)
二、小結 1、指導。
(1)指名讀題,弄清學習要求。
(2)學生自讀十二條成語或四字詞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哀鴻遍地 妻離子散
逆來順受 官逼民反
忍無可忍 逼上梁山
劫富濟貧 鋌而走險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替天行道 志存高遠
(3)教師范讀后,學生自由讀。
(4)大體上了解十二條成語或四字詞語的意思。
部分成語解釋
哀鴻遍地: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民。
鋌而走險:指因無路可走而采取冒險行動。
替天行道:按照天意,在人間做正義的事業。或者借指代行人民群眾的意愿。
2、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小組內朗讀。
(3)指名朗讀。
3、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讀。
(3)集體背。
(4)指名讀。
教師針對學生具體情況簡單總結。
課文中的成語,大部分都和水滸故事所處的年代有關。所以,我們指導學生理解的時候,要結合水滸故事。否則,學生根本無法真正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也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練習口語交際:說水滸故事。
教學重難點
練習口語交際,說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六度體現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啟發談話:我們在平時看了故事之后,就要學會說。所以,我們要好好練習自己的口語。
(2)指名讀題,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和要求:練習說故事。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現實中,要形成一個交際場,交際的雙方不管是說,還是聽,都必須有個具體的說或聽的目的,否則交談是沒有意義的。)
2、指導。
(1)回憶看過的水滸故事,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指名說)
《水滸》故事選
1、拳打鎮關西
2、倒拔楊柳樹
3、棒打洪教頭
4、楊志賣刀
5、智取生辰綱
6、景陽岡打虎
7、醉打蔣門神
8、李逵斗張順
(2)小組說
在小組內,把自己的故事好好練習。
(3)老師巡視。
分組練說推薦理由。
(4)每組推薦代表上臺說,師生評議。
3、反饋。
二、老師范講故事
1、老師精心挑選一個故事《智取生辰綱》
"綱"是成幫結隊地運送貨物的意思。生辰綱"就是運送壽禮,梁中書為了給丈人蔡京慶賀生日,置辦了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貝,準備派楊志押送去東京。這時正是大熱天,挑擔子的士兵們走得汗如雨下,怨天怨地,"唉,蔡太師要是冬天過生日就好了!"那天中午,好容易爬上黃泥岡,士兵全部躺倒在樹陰下,無論楊志怎么催促也沒用。另有一幫販棗子的客人也在松林里休息。這時有個漢子挑著酒桶唱著歌走上岡來。士兵們口渴極了,就湊了錢要向那漢子買酒喝。楊志吼道:"不許買酒!誰知道這酒里有沒有蒙汗藥!"那幫販棗子的客人圍過來了,他們買下一桶酒,用自己帶來的兩個瓢舀著喝著。喝完這桶酒,有個客人在另一桶里又偷偷舀了一瓢,正喝著被那賣酒漢子發現了,這客人趕緊拿著半瓢酒逃開。另一個客人也拿了一個瓢來舀酒,被賣酒漢子奪過瓢,把酒倒回桶里,"哼,你這客人要不要臉?"楊志見兩桶酒都被人喝過了,也就不再反對士兵買酒,最后他自己也喝了一點。
那些販棗子的客人哈哈大笑,指著楊志等人說:"倒也,倒也!"楊志等頓時頭重腳輕,軟癱在地上。販棗子客人從松林里推出他們的獨輪小車,把棗子倒掉。楊志他們眼睜睜看著金珠寶貝被裝上小車推下岡去。
三、課堂總結
哪些同學聲音洪亮,舉止大方?
老師對學生講的故事進行點評。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練習7》是一個歷史文化含量很高的練習。“語文與生活”板塊是對我國各個歷史朝代的粗略概括。首先是背誦“朝代歌”,了解我國歷史上共經歷了哪些朝代;其次是了解各個朝代的名人。這個板塊看似簡單,卻需要大量的歷史知識作依據,而大多數學生是不具備系統的歷史知識的,因此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例如填寫“歷史名人”,應該引導學生從經濟、文化等各個角度去了解。“誦讀與積累”和“口語交際”兩個板塊都和《水滸傳》有密切關系。“誦讀與積累”中的成語描寫的是《水滸傳》中起義前后的情景,當然各個朝代里只要有戰爭,這些情景都會出現,并不只是《水滸傳》里才有這樣的場面,這一點應讓學生明白。“口語交際”是讀《水滸》,講《水滸》。 所以教學這個練習,師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課前思考:
本次練習中涉及到了“歷史朝代歌”、“各朝代名人”、《水滸傳》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展開都需要學生進行課前的搜集與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盡興、盡情地表達。在進行名人搜集時,我要求學生進行有梯度的準備,一是先搜集課本上接觸到的人名,讓學生有共同認識;二是搜集耳熟能詳的名人,讓學生加深對他的印象;三是可以拓展性搜集,讓有足夠接受能力的孩子汲取到豐富的課外“養料”。
為什么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水滸傳》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俠肝義膽的面目出現,雖然“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豪爽總是讓人覺得痛快大氣,可惜仔細一看卻發現,倒在好漢們刀下們的貪官污吏和惡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漢們濫殺無辜的場面也不乏見。例如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一節雖然一怒之下殺掉幾個謀他性命的仇家,但捎帶也殺了好幾個無辜百姓和貧苦良民。并且在殺完人以后在墻上用蘸鮮血寫幾個血淋淋的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許當豪杰不殺兩個人顯得有些沒有底氣,但是殺人到了如此不看青紅皂白之地步,的確讓人覺得有不寒而栗之感!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這樣的“好漢”,你敢瀟灑地和他高談闊論一番“該出手時就出手”么?“少不讀水滸”是中國人的一句俗語。其中重要的涵義便在于冷靜地意識到水滸中的各路豪杰固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讓人快意,然而打家劫舍的行徑畢竟不為社會所容。小孩子如果從小看水滸入迷,舞刀弄槍倒也罷了,如果發展到有那么一天發展到拿某人腦袋來祭刀,豈不危哉!
教學反思:
通過練習,發現學生搜集到的信息比較豐富而全面,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為了讓采集到的“果實”能更多更好享用起來。我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幾個“朝代組”,每組圍繞一個朝代進行細致闡述,于是課堂一下子豐富起來了,氣氛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后讓學生進行有效歸總。
教學反思:
練習7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朝代歌》。在教學這首歌謠時,我先讓孩子們看字典后面的附錄,具體了解了中華民族歷朝歷代的歷史,然后再背誦,效果不錯。在教學成語時,這些都是《水滸專》中膾炙人口的故事,我先引導學生回顧了《水滸》故事,了解了時代背景,學生背誦時也就能很輕易地掌握。讓同學們自己說,可以邊說邊演,接著是在小組內說,最后是選同學上臺說。只要講三個故事就可以了。在這里,自由度得到了最大的體現。至于口語交際,學生喜歡,我就叫他們多講了幾個。老師講故事,一方面可以展示故事的魅力,一方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學生看了老師的表演,就可以修正自己的演講,把故事復述得更好!
上一頁 [1] [2]
《練習1》教案 篇6
【教學目的與要求】
知識目標:
1.認識戲劇中常見的幾種臉譜,了解它們所表示的意義,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人物的故事。
2.讀八個成語和一篇賢文,通過查詞典等方法去了解它們的意義。
3.練習寫好捺變點的字,并知道捺變點的原因。
4.試著介紹某些物品,介紹時抓住該物品的特點,要介紹得使他人喜歡。
能力目標:
在指導學生完成目標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隨時點撥并適當教給一些方法、要點,讓學生逐漸學會學習。
情感目標:
1.了解祖國戲劇文化及書法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戰斗英雄的故事及古人刻苦學習的事跡,激勵學生向他們學習,培養優良的品質。
3.向別人介紹物品時態度大方,語言親切、簡潔。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讀讀背背
難點
口語交際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
戲劇臉譜圖象及有關知識。
學生準備
1.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收集有關戲劇臉譜的知識及代表人物的故事。
2.帶幾種圖書、玩具,并標出價格,準備參加展銷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認識戲劇中常見的幾種臉譜,了解它們所表示的意義,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人物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認識臉譜
1.播放一段京劇。導入: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光戲劇就有幾百種之多。誰能說出剛才看到的是什么戲?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戲劇的種類?
2.展示教材128頁的四個臉譜,指導學生觀察說話。
3.出示人物:關羽、包公、孫悟空、秦檜。
4.指名講有關的故事,適當補充。
5.指導學生認識紅臉、黑臉、白臉及所代表的意義。
6.請學生填空,然后交流。
7.分組講自己喜歡的人物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讀八個成語和一篇賢文,通過查詞典等方法去了解它們的意義。
2.練習寫好捺變點的字,并知道捺變點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1.導入:成語我們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又要學習8個新成語,看看它們都表示什么?展示劉伯承在馬背上的畫面。
2.講解有關知識,在此過程中,揭示6個成語:戎馬一生 身經百戰 運籌帷幄 好謀善斷 約法三章 秋毫無犯
3.講述“刮骨療毒”的故事,引出“傳為美談”這一成語。
4.談話:我們剛剛領略了將士們英勇善戰的風采,現在再來體驗古人勤奮好學的品質。
5.展示畫面,體會“囊螢映雪”的意思。
6.引導自讀:我們再來學習這篇。
7.組織全班交流,適時點撥。
8.讓學生交流體會,討論。
9.讓學生熟讀背誦。
二、寫好鋼筆字
1.出示字卡:述、談、趣
2.小結提問:這幾個字中原來的捺都改成了點,想想主這是為什么?
3.范寫。說說這三個字書寫時需要注意的筆畫。觀察比較,形成共識。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試著介紹某些物品,介紹時抓住該物品的特點,要介紹得使他人喜歡。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1.組織討論:大家一定看過廣告或去商店買過東西,回憶一睛,哪則廣告或者哪次買東西給你的印象最深。
2.說說廣告是怎樣介紹產品的?營業員給你介紹了什么?
3.提出任務:平時我們經常接受營業員的服務。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營業員,推銷你的物品。根據板書內容,想想應該怎么介紹。
4.指名“推銷”,聽了他的介紹,想買這種物品了嗎?
5.總結學生的“推銷”及“建議”,幫助學生形成共識。
6.巡視指導,發現“優秀推銷員”。
板書設計
練習7
小小展銷會
名稱
展銷產品 外觀
用途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田字格中書寫“淡、述、趣”。背誦8個成語及一段賢文。
個性練習設計
1.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戲劇人物,講講有關的故事。
2.為“推銷”一種物品寫一段“推銷詞”。
《練習1》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認識大寫的數字,并學習填寫匯款單。
2、熟記四條成語并朗讀、背誦兩句名人名言。
3、觀察一幅“買文具”的圖畫,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
1、填寫匯款單
2、看圖說話,訓練學生觀察、表達、想象能力。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學習字詞句
1、辨認大寫字母
2、描紅
3、練習
(1)根據教材所創設的情景學習填寫匯款單
(2)用大寫字母填寫匯款單
4、反饋。
二、學寫鉛筆字
1、審題。
(1)讓學生清楚本題要求。
(2)復習寫字要求。
2、指導。
(1)指名認讀“熱 盤 想”3個字。
(2)引導學生說說字的結構方式及寫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導寫出“熱”。
出示“想”字,學生觀察,注意觀察走的起筆和收筆。
(4)指導學生寫“想 盤”。
3、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認真練習描紅,教師個別輔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4、反饋。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
1、審題。
2、指導。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
(3)理解四條成語的意思。
3、練習。
4、反饋。
二、讀名人名言。
1、審題。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名人名言。
(2)指名試讀。
(3)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名人名言。
(4)教師再次范讀。
3、練習。
練習背誦,指名試讀。
4、反饋。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4《買文具》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通過親歷和課堂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使學生在購物中領會交際要說話清楚,注意禮貌。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市場經濟意識。
課前準備
學生:自由結伴幫一位需要文具的同學到超市或文具店購
買文具,親歷購物過程。
教師:制作課件;為營造文具店的氛圍,準備部分文具、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交流欲望,感受購物的交際要求
教師創設:同學們,老師布置你們昨天到超市購買文具,我也到了超市,卻看到了一位叫小雨的小朋友和售貨員阿姨在吵架,原來,小雨要買數學用的算草本,可是他不告訴阿姨,自己中貨架上亂翻,還扔了一柜臺,有的筆記本都扯撕了,阿姨勸他,可他卻和阿姨吵了起來,小朋友,小雨這樣做對嗎?誰來勸勸小雨?
引導學生在談話中初步感受購物時的交際要點:
(1)把要購的物品式樣、用途等介紹清楚。
(2)禮貌地與售貨員打招呼,請他(她)做參謀。(你好、請問、麻煩、對不起、謝謝、再見)
二、情境再現,匯報、評議中落實交際要點
1、小朋友們,你們昨天結伴到了超市或文具店,你們怎樣和售貨員對話的?準備一下,再匯報給大家看。
2、學生準備。
3、匯報表演:有哪一組愿意把昨天購物的經過表演給大家看。其他的同學準備表揚他們或為他們提個小建議。
4、師生評議(圍繞交際要求進行)進一步落實購物的交際要求。
三、再創情境,現場感受,提高購物的交際能力
1、同學們,數學老師準備表獎幾位口算能力最強的同學,他準備出10元錢,去買10本能適合我們二年級同學用的日記本,可是他晚上還要備課,哪組同學愿意幫老師這個忙。
2、都愿意去買,看來咱們班的同學真熱心。可是光有熱心還不行,日記本的種類繁多,我聽說有的店還可以打折,怎么才能用這有限的錢去辦讓老師和受獎同學都滿意的事呢?你們分組準備,咱們現場評選,哪一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就讓哪一組去購買。
3、小組分頭準備。
4、競選開始。
(1)把講桌布置成文具柜臺。
(2)其他的小朋友你們要做一位文明小顧客,小觀眾,先說說你們打算怎樣做?
(3)表演開始:
教師可參與,親自或輔助扮演售貨員,隨機“刁難”顧客,(尺度以學生能接受能應對為宜)提高交際質量。
四、推薦最佳小組
現在你來推薦一下由哪一組去購買,說說你的推薦理由。
推薦的過程就是購物交際能力提高的過程。
《練習1》教案 篇8
練習1
教學目標:
1、學習輕聲。了解同樣的詞,詞尾讀不讀輕聲所產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過誦讀積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3、通過口語訓練學會有所側重地介紹一個民族。
4、繼續寫好鋼筆字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理解有些詞語盡管寫法一樣,但讀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樣,在句子中必須結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進行正確朗讀。
教學準備: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風土人情和民族習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學生讀題,審題。
(2)學生分角色演示題中的生活場景。
(3)學生回答題中的“妻子”該怎么讀,為什么。
(4)學生說答案。
(5)師生一起小結。
2、教學第二部分
(1)在小結的基礎上學生讀題。
(2)學生得出結論:由于詞尾或不讀輕聲而各自產生兩個詞義或 不同的一組詞。
(3)學生說說每組詞的意思的不同。
3、教學第三部分
(1)學生讀題目中的四個句子,了解具體的語言環境。
(2)讀每個句子中加點的詞和括號里的不同讀音,了解它們的意思,辨別它們詞義和詞性的不同。
(3)再次讓學生仔細閱讀四個句子,嘗試選擇正確的讀音。(學生交流,教師指導,訂正)
(4)共同評議,小結。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欣賞)
1、誦讀
(1)學生讀《愛我中華》,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學生朗讀全文,做到熟讀成誦。
(4)在熟讀背誦的情況下,學生試著說出歌詞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所學課文理解歌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找出歌詞中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句或幾句話(愛我中華),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讓學生聯系自己對祖國的情感來說說自己讀過歌詞后的體會。
(注意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領會、欣賞把感情融入到具體描寫中去的方法)
第二課時
一、教學口語交際
(一)審題
1、啟發談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區、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多注意搜集有關的知識,并向別的同學介紹。
2、指名讀題目,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指導
1、教師指導學生準備好說話的內容。
2、學生根據自己選定的民族用幾分種的時間做準備。(巡視指導)
3、分組練說各自的介紹內容。(各組學生對介紹情況互相提出意見,進行交流。)
4、每組推薦代表上臺演講,師生評議。
(三)反饋
1、指名上臺進行口語交際。(師生共同評議演講者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口語表達的語氣、語速、語調等是否得當)
2評議小結。
二、寫好鋼筆字《示兒》
課前思考1:
關于練習1的“誦讀與欣賞”的教學:
《愛我中華》是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為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寫的歌。它與第一課《我們愛你啊,中國》同是表達愛國熱情的,但兩篇文字的側重點不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前后對照從內容、情感上去尋找兩者的同異。
關于“口語交際”,從內容上看這是一次非常好的練習,因為素材多也易找。但從交流上來看,學生對篩選材料的能力還不強,不是太會取舍,要教師提前示范,才可能提高口語交際的實效。
課前思考2:
學生在學習“語文與生活”中,理解有些詞語盡管寫法一樣,但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所以告知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還有一種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結合上下文;同時在理解詞語的意思后,才能夠更加準確的朗讀。
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的進行補充課外的,也可以讓孩子動腦思考。
課前思考3:
“語文與生活”這一組練習中的辨析相同寫法、不同讀音的詞語部分的教學。要注意讓學生根據注音讀正確,然后聯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積累再說說這些詞意思的不同。
然后適當地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生產 等
課后反思1:
關于“口語交際”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實際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56個民族,圍繞某個少數民族作具體的介紹,從該民族的聚居地點、著裝特色、飲食習慣、主要節日等方面有序地介紹,學生從中積累了知識,拓展了知識面。
課后反思2:
學習誦讀與欣賞《愛我中華》部分,這是一首歌詞,學生大都熟悉。在教學時,主要讓學生自己學習與展示為主。
首先,請學生欣賞歌曲《愛我中華》,激發他們的情感;然后請他們說說著首歌詞所寫的主要內容,理解其內涵;最后,讓他們學唱這首歌。學生們因平時有所耳聞,一會兒,他們就會跟著唱了。
我想,這樣的課堂,學生是喜歡的。
授后小記:
學生在學習“語文與生活”后,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又指出了一些讀音相同,但是寫法和意思不同的詞,比如:
蓮子——簾子 電子——墊子 舌頭——蛇頭
筆試——比試 行李——行禮 比畫——筆畫
……
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獲得了許多知識,他們通過自己的感悟,體會到文字的魅力。
《練習1》教案 篇9
練習1教學目標:1、認識輕聲這一注音方法,能區別同一詞語是否輕聲在詞義上的區別,會運用輕聲的注音方法。2、熟讀并背誦《愛我中華》,體會歌詞中的思想感情。3、描紅古詩《示兒》,注意行款整齊,字體工整。4、寫好毛筆字,學寫毛筆字“陪”“將”,注意字形左窄右寬。5、口語交際。根據資料了解一種以上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學重點:語文與生活 口語交際教學難點: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教具準備:小黑板 掛圖教學時間: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教學第一部分:語文與生活(一)學習第一題。1、學生讀題,要求學生自讀這部分內容,了解詩歌所寫的內容 2、討論:古詩中“妻子”該怎么讀?3、教師小結:“妻子”一詞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應該讀作“qī zǐ”,“一個詞尾如果是‘子’、‘兒’、‘頭’,就應該讀輕聲”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二)學習第二題。1、出示題目學生自讀第二題。 2、學生比較,交流。弄清里面詞語的意思。老子:(lǎo zǐ )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老聃(dān)。(lǎo zi ) 是口語中的父親,或者是驕傲人的自稱。 地道:(dì dào ) 是指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dì dao )。1真正是有名產地出產的;2真正的;3指工作等夠標準,實在。照應:(zhào yìng )配合,呼應。 (zhào ying ) 照料。東西:(dōng xī )指“東”和“西”兩個方向。(dōng xi )有兩種理解:1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動物(多指厭惡或喜愛的感情)兄弟:(xiōng dì) “兄”和“弟”。(xiōng di )三種理解:1弟弟;2稱呼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3男子跟輩分相同的人或對眾人說話時的謙稱。對頭:(duì tóu )三種解釋:1正確,合適;2正常;3合得來。(duì tou )有兩種解釋:1仇敵,敵對方面;2對手。 3、學生再次齊讀這些詞語。4、教師小結(三)學習第三題。1、學生讀句子,想一想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討論選擇。2、全班交流。(1)運氣讀“yùn qì”;(2)運氣讀“yùn qi”;(3)孫子讀“sūn zǐ”;(4)孫子讀“sūn zi”)3、學生再讀體味這些詞語的意思。二、教學第二部分:誦讀與欣賞 1、自由讀歌詞。 2、指名讀,正音。 3、討論理解。 4、欣賞歌曲(會唱的可以考慮教學生唱一唱這首歌)。 5、教師小結三 、總結,布置作業 唱會《愛我中華》。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一、復習把上節課的“語文與生活”中的句子復習一遍,指生讀。二、教學第三部分:寫好鋼筆字1、審題。(1)指名讀題。(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2、指導。(1)學生自由讀這段話。(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些鋼筆字的特點,揣摩運筆方法。(3)讓學生說說寫鋼筆行楷的注意點。(要從每個字的整體去觀察,不要看一筆描一筆,要一氣呵成)(4)以“死”,“州”等字為例指導學生體會運筆特點。(5)教師強調行款布局和整體章法。3、練習。(1)學生練習描紅。(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在讓學生仿寫。4、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糾正強化練習。(學生書寫時教師要注意巡視觀察,反饋時注意評點、糾正)三、教學第五部分:寫好毛筆字1、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兩個字“陪”“將”。①字形特點②筆畫特點2、教師示范書寫,講解要點3、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4、評講書寫作業5、學生再次練寫。四、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布置下一節課需要準備的東西。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料,制成小卡片。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口語交際: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料,寧多勿缺。 活動材料:一張中國地圖,mtv《愛我中華》 活動進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你能說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嗎? 2、學生們暢所欲言。 過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別具一格,你們想走進他們嗎?二、創設情境,走進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圖,說說分別講的是那些民族? 2、小組探究: 根據搜集來的資料,判斷圖上是哪幾個民族,說說你是從什么地方判斷的。 要求:小組長要讓組員都有發言的機會,要互相傾聽他人意見。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小組選代表發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過渡: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真實豐富多采,你能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家庭成員向大家介紹嗎? 三、自組小組,自選介紹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風采。 2、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成小組,練習導演。 (學生根據自己愛好自由組成旅游團體,自導自演,展開研究,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度,讓學生主體實踐和親身體驗。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交往活動中,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教師更多的是提供幫助、指導,甚至協作研究,與學生一起討論。) 3暢所欲言的介紹會,師生共同評議。 4、談談這次旅游的感受。 四、發展思維,內化積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讓學生判斷是哪個民族,并說說這個民族的代表性節氣、風俗。 2、出示一張中國地圖,指導學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區。 3、觀看mtv《愛我中華》,你想對祖國說些什么?你打算怎樣為祖國貢獻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種渠道搜集資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資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錦。 板書設計: 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要求: ①介紹一種你了解的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②語句通順,條理清楚 教學后記
《練習1》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學用字詞句:讀一讀對話,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引導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通過幫小猴查字的方式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繼續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對策:創設爭奪“最佳猴師獎”來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出示一首兒歌“工具槍”
其中有兩個字“靶”“兜”學生不認識。
2引導討論:兒歌很有趣,可里面有兩個生字沒學過,怎么辦?
3復習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
4比賽查字典,看誰先找到正確的部首,最快查到這個字,把兒歌念給大家聽一聽。
二、設疑激趣,解疑學法
1出示“豐”像這樣沒法拆開的字我們怎樣才能找到它的部首呢?
2引導學生角色互換,練讀對話,學習方法。(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當學生來提問,學生解答)
3交流:聽了小“老師”的解答,誰知道怎樣查“豐”字?
4動手查一查,驗證對不對。
5四人小組討論:遇到不能拆開的字,怎樣找到它的部首,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三、創設情境,練查字典
1出示小猴思考圖,小猴怎么啦?
2出示生字“世、義、電、書、我”。原來這幾個字的部首小猴實在找不到了,哪個小朋友愿意教教他?
引導開展“爭當小猴老師”的活動。
第一輪:誰最快找到“世”的部首,最快查到“世”就當老師教教小猴子。
四人小組競賽,練習查“義、電、書、我”。(商量如何分工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
集體交流。
對完成最快最準的組授予“最佳猴師組”。
小結:小猴子在你們的幫助下,也很快查到了這些字,并學會了方法:——
學生交流——如果一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的第一筆是橫(或豎、撇、點、折)那么,它的第一筆就是它的部首。
四、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集體解決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先討論,再動手查字典進行驗證。
第2教時
教學目的
1、寫好鉛筆字。
2、讀讀背背,積累四個描繪春天美好景象的成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巾、蓋、端“這幾個豎畫比較多的字,要寫端正、寫美觀。
難點:指導寫好“端”。
對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端”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過描紅、仿影,再認真臨寫,讓學生在寫字實踐中把字寫好。
教學過程
一、指導寫字
出示生字卡片。
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找出三個字的共同之處。(豎畫比較多)
學生說一說。
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醒學生書寫注意點。
在書上描紅、仿影、臨寫。
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個別糾正。
二、讀讀背背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學生看圖說話。
出示成語:
百花盛開 爭奇斗艷 五彩繽紛色色俱全
教師范讀。幫助學生大體了解成語的意思。
百花盛開:成百種花卉一齊開放,萬紫千紅,姿態各異,豐富多彩。
爭奇斗艷:形容百花盛開,競相逞美。
五彩繽紛:形容顏色繁多復雜,非常好看。
色色俱全:各式品種齊全。
學生自由練習讀一讀。
個別讀。
同桌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學生再讀。
學生看圖自由讀,個別讀。
集體讀。
小結。
收集或摘錄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或句子。
第3教時
教學目的 :
口語交際:講童話故事
通過舉辦“童話故事會”開展言語交際訓練。
教學重點
難點及對策 重點也是難點:
開“童話故事會”進行口語交際。
對策:寓游戲、激勵、教師示范于口語交際中。
課前準備: 人人準備好一個童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師講童話故事(內容簡單并有趣)
二、開展童話故事會
1引導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講故事。
2各組選出一名學生在班上講給全班的同學聽。
(以擊鼓傳花式來確定小組)
3根據該生講的情況,老師給該組學生頒獎。
4評選故事大王
課前思考: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勵實踐
(出示森林圖。)聽說森林里正在舉行一個“童話故事會”。(板貼課題)小朋友想不想去參加呀?(想)瞧,參加比賽的有孫悟空小組、藍貓小組、唐老鴨小組、神龍小組、威力虎小組和藍精靈小組。(老師逐一把小組標志放到小組桌上。)你想參加哪個小組,就到哪個小組去報到,并戴上頭飾。)
二、組織交流,充分實踐
1.比賽快要開始了,先請百靈鳥宣布比賽規則。請各參賽組員先在小組內交流童話故事,然后各小組推選出一名組員參加比賽,注意:所講的童話故事不要太長,要生動有趣!
2.小組交流,推選代表。
3.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評說。
讓學生當裁判,評價哪一組講得最好?為什么?
三、評價反饋,表揚總結
1.表揚優勝小組,頒發“故事大王”獎。
2.請“記者”去采訪優勝小組或個人。(請一位同學扮演“小記者”。)請獲得“故事大王”的小組或個人介紹經驗。
四、課外延伸,強化交際
請小朋友把自己所講的或聽人講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評一評。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勵實踐
(出示森林圖。)聽說森林里正在舉行一個“童話故事會”。(板貼課題)小朋友想不想去參加呀?(想)瞧,參加比賽的有孫悟空小組、藍貓小組、唐老鴨小組、神龍小組、威力虎小組和藍精靈小組。(老師逐一把小組標志放到小組桌上。)你想參加哪個小組,就到哪個小組去報到,并戴上頭飾。)
二、組織交流,充分實踐
1.比賽快要開始了,先請百靈鳥宣布比賽規則。請各參賽組員先在小組內交流童話故事,然后各小組推選出一名組員參加比賽,注意:所講的童話故事不要太長,要生動有趣!
2.小組交流,推選代表。
3.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評說。
讓學生當裁判,評價哪一組講得最好?為什么?
三、評價反饋,表揚總結
1.表揚優勝小組,頒發“故事大王”獎。
2.請“記者”去采訪優勝小組或個人。(請一位同學扮演“小記者”。)請獲得“故事大王”的小組或個人介紹經驗。
四、課外延伸,強化交際
請小朋友把自己所講的或聽人講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評一評。
課前思考:(學查字典)
一、復習
1出示一首兒歌“工具槍”
其中有兩個字“靶”“兜”學生不認識。
2引導討論:兒歌很有趣,可里面有兩個生字沒學過,怎么辦?
3復習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
4比賽查字典,看誰先找到正確的部首,最快查到這個字,把兒歌念給大家聽一聽。
二、設疑激趣,解疑學法
1出示“豐”像這樣沒法拆開的字我們怎樣才能找到它的部首呢?
2引導學生角色互換,練讀對話,學習方法。(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當學生來提問,學生解答)
3交流:聽了小“老師”的解答,誰知道怎樣查“豐”字?
4動手查一查,驗證對不對。
5四人小組討論:遇到不能拆開的字,怎樣找到它的部首,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三、創設情境,練查字典
1出示小猴思考圖,小猴怎么啦?
2出示生字“世、義、電、書、我”。原來這幾個字的部首小猴實在找不到了,哪個小朋友愿意教教他?
引導開展“爭當小猴老師”的活動。
第一輪:誰最快找到“世”的部首,最快查到“世”就當老師教教小猴子。
四人小組競賽,練習查“義、電、書、我”。(商量如何分工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
集體交流。
對完成最快最準的組授予“最佳猴師組”。
小結:小猴子在你們的幫助下,也很快查到了這些字,并學會了方法:——
學生交流——如果一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的第一筆是橫(或豎、撇、點、折)那么,它的第一筆就是它的部首。
四、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集體解決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先討論,再動手查字典進行驗證
授后小記:
本課練習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學生們在原有的方法之上學習較快。但是在小組比賽查字時個個不知所措。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作為教師在教與學生知識的同時還需給與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們學會分工,學會交流,學會互相幫助
課后反思:
喜歡小動物,這是兒童的天性,讓學生戴上頭飾裝扮成小動物參加童話故事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生的情趣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懷著濃厚的興趣,帶著飽滿的情感,走進“交際情境”,去作進一步的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做了一回評委。主體性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機會,讓學生當一回評委,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聽的能力,同時又提高了說了能力。
課后反思:
一、教材整合顯魅力
吸取音序查字法的經驗,開學初在進行教材整合時,我將練習1~~練習4,四個練習中的部首查字法進行了整合教學,將原本要拉長近半個學期的教學練習進行綜合訓練,特別是練習1和練習2是講部首的提取方法,一個是合體字該如何提取部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內;當兩部分都是部首時,取上不取下,取左不曲右,取外不取內);另一個是獨體字該如何提取部首(如果一個字不能拆開,分不清屬于哪個部首,就可以按起筆的筆畫歸入)。將這兩個部分整合在一起教學,會一下子掃清學生在查字典時所遇到的“攔路虎”。
二、遺漏環節顯弊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遺漏了兩個環節,在之后的閱讀教學的練習中顯現出一些弊端。
1、部首查字法與音序查字法的區別
部首查字法,可以是在閱讀課外讀物時來用,當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部首查字法弄清讀音,幫助學生可以順利將文章讀下去。
音序查字法可以是在寫作時用,知道讀音卻不知道這個字該怎么寫或該用哪個字,這時就需要用到音序查字法。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刻意地強調到底何時采用何種查字法,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學中,學生都是一味地運用部首查字法,忽略了音序查字法的作用,在寫作時遇到生字仍然只會舉手問:“老師這個字怎么寫?老師可不可以用拼音代替?……”
2、合體字、獨體字提取部首的方法講得還不夠細,特殊字例的區分不到位
例如:合體字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內,在教學時只是強調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內。可是當上、左、外都不是部首時,學生可能就有些茫然。此時,如果教師例舉一些比較特殊的、有代表性的進行對比教學,
可能學生的概念會比較清晰。
如:鄧 籃 超
部 雜 題
特別是“雜、題”這兩個字,學生往往習慣性認為部首是“九、是”,然而實際卻是“木”和“頁”。
再如:獨體字不能拆分,分不清屬于哪個部首,就可以按起筆的筆畫歸入,可是當遇到某些獨體字本身是部首時,有些學生的思維就混淆了,比如“爪、高、方”等,這些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應查自己,而像“黑、羽”這類字本身也是部首,也應查自己,而往往學生就有可能將這類字進行拆分。
所以,我認為在教學過程時,還是要將一些特例拿出來向學生做一說明或進行訓練。
《練習1》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人們說話的言外之意。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2.讀背《浪花和礁石》,學會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有聲有色地讀。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理解人們說話的言外之意。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難點:讀背《浪花和礁石》,學會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有聲有色地讀。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要求學生自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發現這段話中的知識點。
(2)學生說出讀后所獲。
(3)指名讀哥哥的一句話演說,提出問題。
(4)學生思考、交流、討論,教師相機點撥。
(5)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觀點并說出理由。
(6)師生小結“怎樣理解別人的言外之意”。
2.教學第二部分。
(1)學生仔細看圖和文字,將圖和名稱連線,找出這些物體的共同特點。
(2)師生歸納:這些都是航天器。
(3)要求學生回憶出:你們在哪見過?是實物還是影像圖片?
(4)學生回憶并回答。
(5)教師提問:在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談談對它的了解。
(6)學生分組說。選出講得好的代表小組參加班級的交流。
(7)每組派代表在講臺前講。聲音要響亮,舉止要大方。
(8)全班評議。看誰對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詳細。
(9)教師鼓勵學生課外多學習,做學習的有心人。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講清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或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同桌討論:怎么才能讀得有聲有色?
(4)指名回答上面問題。
(5)師生歸納:一邊讀一邊體會“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變化,就能讀出各不相同的語氣來。
3.練習。
(1)根據上面的方法練習朗讀,學生自練,再分組、分角色練習。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朗讀。
(2)集體齊背。
(3)指名背。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難點:學寫毛筆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讓學生讀這兩句話,指出這是選自剛剛學過的課文《滴水穿石》。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注意觀察整體。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輔導。
(3)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兒。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
(2)教師范寫。
(3)學生再次描寫。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的偏旁:建之旁、走之兒。兩個例字是:建、這。
2.指導。
(1)學生細心觀察偏旁和例字的寫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書寫方法。
(3)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
3.練習。
(1)學生臨摹,教師巡視,幫助寫字有困難的學生。
(2)練習“建、這”的寫法。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兒。
(2) 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學生再次練習寫。
第三課時
練習口語交際,學當健康小顧問。
教學目標:
學當健康小顧問。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健康的小常識介紹給大家,以鍛煉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
教學準備:課前調查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結合口語交際話題“健康小顧問”作啟發談話。
同學們,健康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學習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學缺乏健康意識,養成了許多不良生活習慣。這時,你會為他做些什么呢?(板書:健康小顧問)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教師引導學生將課前搜集的資料回憶并整理出來。
(2)要求學生介紹時要針對本班同學的情況,表達要清楚,回答咨詢時要有針對性。
3.練習。
(1)分組推薦代表上講臺做健康小顧問,介紹健康小常識。
(2)同學提問題,“小顧問”接受咨詢。
(1)教師引導學生對“小顧問”的表現作出正確的評價。
(2)教師點評。
二、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禮貌用語
符合身份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第一個板塊《語文與生活》中萊特兄弟的“哥哥”的話的意思是:無論做什么事,只有腳踏實地、勤奮努力,才能成功。那種只會夸夸其談,而不愿努力的人,是永遠實現不了美好理想的。讓學生在感悟的同時,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并且對照自己更深一步體會。
第二小題對熱氣球、直升飛機、飛艇、戰斗機、航天飛機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先上網查找,然后在班內交流。連線對學生來說應該不是問題。
第三題是誦讀《浪花和礁石》,在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并且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體會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要求學生能用學過的成語來夸夸浪花,說說自己在浪花身上學到了些什么?
第四小題是寫好鋼筆字,要求學生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啟示,明白寫好鋼筆字也要持之以恒。
第五小題是口語交際——健康小顧問,目的是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健康知識介紹給大家,一鍛煉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
第六小題學寫毛筆字讓學生練習建之旁和走之兒的寫法,要求學生能對照例字,認真寫好。
課前思考:
本次練習讓學生先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第一題,學生預習后,對哥哥的話應該不難理解,同時搜集與此相關的明言相呼應,增加積累。對于口語交際——健康小顧問,目的是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健康知識介紹給大家,我想同時也是鍛煉學生的搜集資料的能力,當學生已有了比較多的積累,在交流中他們一定會信心十足,積極地投入到共享這方面的知識中。
教學反思:
學生能理解萊特兄弟的“哥哥”的話的意思是:無論做什么事,只有腳踏實地、勤奮努力,才能成功。那種只會夸夸其談,而不愿努力的人,是永遠實現不了美好理想的。讓學生在感悟的同時,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并且能舉一些例子來更深一步體會。
學生對熱氣球、直升飛機、飛艇、戰斗機、航天飛機的相關知識還是比較了解,特別是男生,對軍事尤其熱中,學生能把自己在網查找的資料在班內交流。
在學生在課堂上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基本能背誦。,并且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體會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學生能用學過的成語來夸夸浪花,賓個能說說自己在浪花身上學到了那些。
生能認真寫好鋼筆字,也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啟示,明白寫好鋼筆字也要持之以恒。
口語交際——健康小顧問,目的是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健康知識介紹給大家,一鍛煉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課上學生能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一些資料。
教學反思:
第三題是誦讀《浪花和礁石》,在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在朗讀過程中著重體會體會浪花的的精神,用學過的成語來贊美浪花,同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本單元的課文,進一步體會那種滴水穿石的精神。
上一頁 [1] [2]
《練習1》教案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第二題
教學目的:
1.學習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據不同情況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能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從一個字的多個義項中選擇正確的義項。
教學具準備:字典。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激qing介紹。
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嗎?
他聰明又好學,可喜歡讀書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2、動畫導入。
小朋友,很高興認識你們。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話書,里面遇到好幾個字不認識,(出示:腔 糧 酣 敲)字上面又沒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嗎?
3、揭示課題。
要想幫小猴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只有學會一種新的查字典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學習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學習對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
⑵領悟方法。
學生交流師生對話的主要內容——提取部首的兩個知識點。
①一個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個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個字的兩個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內的方法來提取部首。
⑶反饋練習。
出示“葦、取、困”,讓學生找出它們的部首并說明理由。
2、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漢字。
卡通猴:我的難題就要解決了,我們快來找一找吧!
⑴教師示范。
重點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時,在找到要找的部首項后,有的字典要數生字的總筆畫數,而我們用的《新華字典》是數除部首外幾畫,然后在相應的筆畫數中就可找到我們要查的字的頁碼了。
⑵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表格。
⑶集體交流
3、學生選擇正確的義項。
卡通猴:字是認識了,可我還不懂得它們的意思,你們能給我講講嗎?
⑴教師講解示范。(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一個字往往有幾個義項,必須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從字典上找出正確的義項。)
⑵學生實踐練習。
⑶全班交流。
三、鞏固拓展
1、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紙
2、全班交流。
3、評出優勝小組。
四、課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本領。大家以后要勤查字典哦!這樣,我們可以學更多的知識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一、三、四題。
教學目的:
1.按筆順正確書寫漢字
2.寫好鉛筆字。
3.熟記4條成語。
教學重點: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理解四條成語的意思。
教學具準備:字卡。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認清筆順。
1.讀題,明確要求。認識這些漢字的筆畫,能按筆順寫好這些字。
2.指導。
(1)出示14個漢字,問:這些漢字你們認識嗎?指名讀一讀。
(2)說說這14個字各是什么結構的字?
(3)四人小組討論:在這14個漢字中,哪些漢字的筆畫容易寫錯?
(4)老師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并書空。
二、寫好鉛筆字。
1、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 、指導。
(1)說說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2)出示“拜”,指導書寫。
a 說說“拜”是什么部首?什么結構?擺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b 老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拜”,提醒學生橫畫多的字,上下要寫得緊湊些才好看。“拜”的第二筆、第七筆寫在橫中線上就好看了
c 學生書空后,再在田字格里描紅。
d 老師示范仿影,臨寫生字。
e 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仿影,臨寫生字。
(3)按以上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書寫“瞄”和“鼻”兩個字。
三、教學第四題:讀讀背背。
1 、審題。
(1)指名讀題。
(2)老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讀四條成語。
(2)老師范讀正音。
(3)學生自由讀
(4)大體了解的四條成語的意思。
3、 練習。
(1)指名讀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互相背誦。
4、反饋
(1)集體齊背。
(3)指名背誦。
布置作業 :
1、背誦四條成語。
2、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仿影,臨寫生字。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說話要注意姿勢。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知道在交際中,既要注意口頭語言的表達,還要有良好體態語言的配合。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知道,在口語交際中,既要注意口頭語言的表達,還要有良好的體態語言的配合。
教學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說話要注意姿勢。
一、指導看圖,引導討論。
1、指導看圖,思考: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說話?他們說話的姿勢正確嗎?為什么?
2、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3、學生任意選擇一幅圖進行口頭訓練,抓住重點說。
4、指名說,師生互評。
5、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簡要的小結。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說話,應當注意恰當的姿勢,一般應做到大方,端正不隨便。這樣不僅會增加說話的表達效果還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同學們平時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說話姿勢。
二、創設情境,學生演練并評議。
1、 引導學生再次看圖,想想:圖上的小朋友怎樣做才對?
2、鼓勵學生將正確的說話姿勢表演出來。
3、根據學生的表演及時評價。
三、擴展訓練
讓學生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的實踐。
1、分組思考討論: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不正確的姿勢?
2、交流發言:把平時不正確的說話姿勢說出來。
布置作業:
回家把口語交際的內容說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說話要注意姿勢
《練習1》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學會聯系劇情領會唱詞的弦外之音,了解與戲曲有關的諺語。
2、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3、誦讀與感悟,通過朗讀與續寫增加語言積累。
4、口語交際,學會拒絕。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
三課時
課前準備:
《紅燈記》唱段
學情分析:
同學現在更多地接觸的是流行音樂,對于我們的戲曲缺乏了解,再加上對抗日時期的一些特殊的時代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想在教學已教師講述為主,穿插學生的交流,希望讓他們盡可能地多了解和熱愛我們的國粹。“幸福”的含義對學生來講并不陌生,我在這個環節希望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口語交際的環節,我想學生都能拒絕別人,只是方式上可能需要教師給予一些指導。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語文與生活,學會聯系劇情,領會李玉和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聽一聽,學一學這個唱段,讀一讀,抄一抄跟戲曲有關的一些諺語。
2、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教學重點:
學會聯系劇情,領會李玉和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了解與戲曲有關的諺語。
教學難點:
領會李玉和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
一、語文與生活
1、學習第一部分:聯系劇情,領會李玉和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
(1)同學們,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而現代京劇在對傳統京劇進行了變革的基礎上,更講究唱詞的優美和內涵。
(2)出示〈〈紅燈記〉〉中李玉和的一段京劇唱段。
(3)簡介〈〈紅燈記〉〉的劇情,把這唱詞的前因后果講清楚。
(4)認真看唱詞,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
(5)聯系劇情來想一想這段唱詞的弦外之音。
“渾身是膽雄糾糾”、“千杯萬盞會應酬”意思是不管敵人如何兇殘狡猾、詭計多端,他都會冷靜應付。
“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比喻形勢險惡,敵人越來越瘋狂。
“把冷暖時刻記心頭”,提醒母親時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
“出門賣貨看氣候”,“來往帳目要記熟”,提示鐵梅在與地下同志聯系時一定要謹慎小心,切記對準暗號,不可稍有疏忽。
“防野狗”指警惕敵人特務爪牙耍花招,面對白色恐怖,要學會斗爭。
“喜鵲唱枝頭”指革命取得勝利。
(6)小結:這段唱詞充分表現了李玉和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和堅定的必勝信念。
(7)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礎上,再細細讀這段唱詞。
2.學習第二部分:聽一聽,學一學這個唱段。
(1)再次放唱段,讓學生對照唱詞聽。感悟其內在情感。
(2)指導學生學唱。
3.學習第三部分:讀一讀、抄一抄跟戲曲有關的一些諺語。
(1)指名讀諺語。
(2)想一想這些諺語的意思,再交流。
(3)練習誦讀這些諺語。
(4)抄寫這些諺語。
二、寫好鋼筆字
1、審題,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欣賞這段話的行款布局的美觀。
3、重點指導:越、輪、嫦娥。
4、學生練習臨寫。
5、反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誦讀與感悟,讀背《幸福》,練習續寫,體會“幸福”的真諦。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讀背《幸福》,進行續寫,體會“幸福”真諦。
教學難點:
體會“幸福”真諦。
一、誦讀與感悟
1、 讀背〈幸福〉
(1)、讀題,明確要求。
(2)、學生自由讀文,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別人請教。
(3)師范讀。
(4)指名讀,齊讀。
(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
(6)交流討論。
(7)練習背誦。
(8)指名背誦。
2、續寫
(1)指名讀題,明確續寫要求。
(2)討論:“河流的幸福”、 “蜜蜂的幸福” 、“小鳥的幸福”、“我的幸福”分別是什么?
(3)自由續寫。
(4)將自己續寫的部分與原文連起來一起誦讀。
(5)交流誦讀后的感受。
(6)小結。
二、學寫毛筆字
1、審題,明確本次練習“虎字頭”和“病字頭”的寫法。例字為“虎”、“ 病”。
2、指導寫“虎”。
3、指導寫“病”。
4、自由練寫,指導。
5、反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學會拒絕,培養學生敢說“不”字。
教學重點:
學會拒絕別人。
教學難點:
拒絕別人的語氣要委婉,要明辨是非。
一、審題
1、同學們,當別人對你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讓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你應該怎么做?
2、對,我們應該學會拒絕。板書:學會拒絕。
3、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學會思考:為什么要拒絕
1、指名分別讀題中所列的三種情況。
2、認真思考,為什么要拒絕?
3、交流,指出三種情況不合理的原因所在。
4、對,我們要是非分明,要會思考,要弄清別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
三、學會拒絕
1、面對這三種不合理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拒絕呢?這兒并不是簡單地說一個“不”字,而是要婉轉、誠懇地說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對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絕”。
2、小組討論怎樣去拒絕,并試著分角色表演。
3、小組推薦代表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4、除了這三種情況,還有什么情況下你也會拒絕別人的要求呢?
自由創設情境,練習拒絕。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練習3
口語交際:學會拒絕
教學反思:同學們能很投入地深入到戲曲學習的部分,很有新鮮感,但是在學唱的部分,同學們的紀律就出現了問題,有搗亂的現象。對于幸福的理解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寫到“醫生的幸福”、“老師的幸福”等,從同學的字里行間,我感受到同學純潔的心靈世界。在決絕他人的環節,在這堂課上,我沒有特別強調拒絕的方式和語氣,很多同學會拒絕,但是方式方法不太好,以后上這堂課的時候要注意強調,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的多,說話都很霸道,需要引導他們一些說話的技巧。
《練習1》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1、學習改正錯別字,并能在了解詞義的來源的基礎上,指出為什么會寫錯別字。2、誦讀與積累8個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3、口語交際,小小新聞發布會。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難點:學習改正錯別字,并能在了解詞義的來源的基礎上,指出為什么會寫錯別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部分——語文與生活
1、創設情境1:小芳正在做作業,爸爸指出她寫的“蘭球”字寫錯了,小芳不服氣,爸爸說出了籃球的“籃”字的來源。
(1)學生讀這段文字。思考:爸爸說的是否有道理?
(2)交流。
(3)教師介紹“蘭、籃、藍”的來源。
2、創設情境2:王華打完籃球回家。一路上,他們發現路邊廣告牌上有幾個詞語不對勁。
餐廳 咳不容緩 默默無蚊
你能幫解開心中的疑團嗎?
3、小練習。
(1)學生讀四個句子,試著改句中的錯別字。
(2)全班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理由。
(3)共同小結錯誤的原因:讀音雖然相同,卻不了解詞義的來源。
4、教學第三部分。
(1)學生讀這四個成語。教師指出這幾個詞語都有錯別字。
(2)學生指出其中的錯誤,并思考為什么會出錯。
(3)指名改正錯別字,說出理由。(因為不了解詞義的來源而寫錯了的)
(4)小結: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詞義的來源,把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養成時時學,處處學的好習慣。
二、教學第二部分——誦讀與積累
1、提問:什么樣的成語故事被稱為是寓言故事?
(有警世勸誡意義的成語故事)
2、本學期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3、出示八個詞語,請同學自由認讀,指導讀準字音。
4、這8個成語包含著8個有趣的小故事,說的都是一些錯誤的想法與做法,有著警世勸戒的作用,你能說說這些成語中的故事嗎?
5、聽故事,想一想從每個故事中你能明白了什么?
6、學生練習背誦。
7、反饋。
8、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兩條當前的熱點新聞,要求學生對所搜集的新聞事件作比較詳細的了解。
2、布置黑板。
3、教師在班上選擇一個新聞發布會的小主持人。
活動內容:小小新聞發布會
活動過程:
一、分散活動。
1、學生分8個小組,先組內說新聞。每一小組推選一則最熱門、最有價值的新聞。
2、集體輔助被推舉人說好新聞,做到表達清楚,流利。
二、集體活動。
1、主持人宣布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并宣布發布會的進行規則。
2、分組推選“發言人”上臺發布新聞。
3、“聽眾”現場提問。“發言人”當場給予回答。
(師生共同參與,主持人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問題,做到問題有對性,表達清楚,流利)
4、師生評議。
三、評選“最佳新聞”和“最佳新聞發言人”。
1、根據剛才8個同學的表現,由學生推舉,并舉手表決。
2、頒獎,以資鼓勵。
3、為獲獎的同學鼓掌。
四、教師對活動發表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