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精選14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7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案例
盛麗華
師:請小朋友一起讀課文最后一段。
生:(齊讀)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師:“慚愧”是什么意思?
生:“慚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慚愧”是“難為情”的意思。
師:小松樹為什么感到難為情?
生:他知道自己錯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這句話看出來的。“低下了頭”說明了他不好意思。
師:開始,小松樹是怎么樣啊?
生:他以為自己長得高。其實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為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樹。
生:他很神氣,以為自己了不起。實際上是他長在山頂上才顯得那么高。
師:小朋友真聰明。起初,小松樹就不應該看不起大松樹,不應該自高自大,所以他覺得慚愧了。后來小松樹的想法又怎么會發生變化的呢?
生:是風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這個道理。
師:現在,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生:我剛才真沒禮貌,我要向大松樹說對不起。
生:如果沒有風伯伯教育我,我還真以為自己長得高呢!
生: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的功勞啊!
生:要是我也長在山下,和大松樹長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長在山上,他會比我看得更遠。
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好,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做一棵謙虛的小松樹。
(教學反思)我先讓學生理解“慚愧”的意思,再弄清“慚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認識的過程,最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理清脈絡。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2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學生很興奮)
師:在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樹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樹之間發生了一件事。(教師貼出二棵松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師揭題,指名生讀題,齊讀課題)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所以我在導入課時,就努力去創設一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簡筆畫來吸引學生,加之導入語又帶著點兒神秘的語氣,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閱讀興趣給激發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師:現在,我們就來聽一位叔叔給我們講這個故事,要認真看書、仔細聽喲!
(播放課文錄音。)
(評析:一年級學生有的不會聽課文錄音,往往只是聽,不看書,這樣就起不到范讀作用。所以,我在這里提出認真看書、仔細聽很有必要。)
師:你覺得這位叔叔讀得怎么樣?生評。
師:你要向叔叔學習什么?生自由談。
師:想像叔叔這樣讀嗎?請大家自己試著讀讀課文,爭取讀準每一個生字詞,讀通順每個句子,遇到難讀的生字詞或句子時你準備怎么辦?
生:我可以讀幾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朋友請教請教。
生:我也可以請教老師。
(學生讀課文)
(教師出示生字詞)
師:你們看,生字從課文中跑出來啦!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沒學過之前,你就已經認識了。
生:我原來已經認識“棵、松”。
生:我上幼兒園時,就已經認識了“爺、伯、孩”。
生:我早就認識“回”了。
師:小朋友們認識的字真多!還有哪些字現在你通過聽讀或別的方法也學會了?
生:我看電視時認識了“答”。
生:我在走路時看廣告牌認識了“托”。
生:學數學時,學到了比多比少,我認識“多”了。
生:我看童話故事書時認識了“低、摸、呢”。
(師即時對他們的識字方法、途徑給以恰當的評價。)
師請生齊讀一下認識的字。
師:(劃出“摸、慚愧”)這些不認識的字請大家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
(評析:識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了這樣幾點:先自學后教,先了解學生已認識的字,并評價、激勵學生多途徑的巧妙識字法,在此基礎上來教學那些不認識的字。以學定教。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寓識于讀、以識促讀。這樣安排既符合識字規律,又充分了解學生,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三、自主朗讀,感悟體驗。
師:看,生字娃娃現在又回到了課文中。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不懂的地方,同桌間也可以互相討論討論。(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師:看來同學們讀懂了這一段。原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它倆經常在一起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
(評價:教師通過板畫、形象的語言,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
(學生讀課文)
師:你們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它太驕傲了!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
師:你不僅談了自己的看法,還能結合小松樹說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一位讀書小博士。
生:小松樹太得意了!說到“你呢”時說不定都不用眼睛好好看大松樹,只瞟了一下大松樹!
師:你真會讀書,還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生:它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邊說邊做動作)
師:你加上了動作,真形象。
生:小松樹太認為自己了不起了。
師:嗯,我也有這樣的體會。那我們讀課文時就要把小松樹的這種傲氣、不禮貌讀出來。自己試著讀讀。
(學生讀課文。指生讀。)
生:我覺得他沒讀出小松樹沒禮貌的樣子,我來讀一讀。(學生讀得有感情,其他同學表示贊同。)
師:嗯,真是一棵不講禮貌、傲氣的小松樹。我也想來讀一讀,請大家看老師臉上的表情,仔細聽老師讀的聲音,覺得我讀得好的就給我掌聲,讀得不好的地方請提出來。
(師惟妙惟肖地朗讀)學生給以熱烈的掌聲
師:為什么給我掌聲?
生:你讀得很正確、很流利,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
生:你不僅讀得有感情,還加上了表情、動作。
生:你讀出了小松樹那種驕傲、得意洋洋的樣子。
生(讀得很有感情的同學):你讀得比我還好。
師:謝謝你小朋友,讓我們一起進步。想知道我為什么讀得這么好嗎?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在讀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了一棵小松樹,“我”站在高高的大山上,覺得自己可高大、可威風了,朝腳下看去,高樓大廈、我的那群樹兄弟們矮小得跟一只小螞蟻一樣;我向遠處望去能看到千里之外,可我的樹兄弟們說不定只能看到一尺之外!小朋友你說我的心里該多高興、多自豪啊!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就是這棵大山上的小松樹了,對著腳下的大松樹來說一說。
(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練讀小松樹的話。)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3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練讀生字詞。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并糾正
(3)讓學生提醒生字的讀音
(4)開火車讀(品議)
(5)齊讀兩遍詞語
3、再讀課文
(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并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 。
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5、聽錄音范讀,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小朋友們,你們課文讀得非常認真,現在我們一起學習本課生字,看誰學得最棒?
三、學習生字
松 朋 呢 回 答 伯
1、認讀并口頭組詞。
2、選擇想學的漢字,說說結構。
3、師范寫并講解結構。
4、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請小朋友們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課題豎向書寫,“大”字偏大,“小”字偏小,用綠色粉筆寫。)
2、誰來讀讀課題?
(1)、提示學生把“小”字突出讀來。可給予相應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二者大小有別。你讀得真好!
3、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課題)
4、過渡:這節課,小松樹也來到了我們班。(師邊說邊出示小松樹彩圖,模仿小松樹口氣,小朋友們好!)生打招呼。
5、小松樹帶來了好多詞語,你們會讀嗎?(多媒體出示)
朋友 地方 孩子 (注意輕聲)
松樹 回答 慚愧 (讀準生字)
喂 哇 呢
喂,朋友 長得多高哇 你呢 (了解語氣詞的讀法)
風伯伯 大山爺爺
二、趣讀課文,細品文本,指導朗讀。
(一)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段
你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自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師這兒有一棵大松樹,誰來貼一貼啊?(學生貼圖)
2、出示句式一:_____長在______,個兒長得________。
3、出示句式二:小松樹長在山上,個兒長得矮。
大松樹長在山下,個兒長得高。
4、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指名讀,學生齊讀)
(二)第二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在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師邊描 述邊畫簡筆畫)如果你是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生答)
2、師:是呀,小松樹看到了如此壯觀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它轉臉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樹。它對山下的大松樹說了什么?請小朋友們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小松樹說的話。(出示小松樹說的話)
(2)、指導讀好“喂”這個字。(把“喂”變色)老師用“喂”來說一句話,注意看好老師的表情和動作。看看“喂”應該怎樣讀?(對著一個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給我用用!聽了老師這樣的口氣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給老師用嗎?為什么?(沒有禮貌。沒有稱呼,瞧不起人)那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3)、指讀這句話。體會小松樹的語氣。(讀出小松樹長在大山上,把小松樹讀得再高一點,“多高哇”注意表情和動作)板書:高 遠
(4)、小松樹說這段話時,會是怎樣的表情?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得意、高興,生說,引導學生學著樣子上臺表演。)
(5)、(出示句式)小松樹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長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6)、小松樹說了這番話,此時,大松樹是什么反應?(答)沒有說話,你猜一猜它會怎樣想?(生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課文安排了三教時,我今天上課為第二課時。
2,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標: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3,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2)學寫生字。
教學難點: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二,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教學活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的感悟有深有淺,于是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段落,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悟讀,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上課剛開始,我先指名讀課題,引導讀出兩棵松樹的大小,然后復習本課詞語,接著我出示兩棵松樹的圖片,并讓學生把兩棵松樹送回家。用文中的話來說一說,這樣也達到了復習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首先,創設情景。引出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對話。讓學生自己讀,先自己體會,然后來交流讀后的感覺。在理解小松樹的話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喂”,因為只有讀好了這個字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樹的話,從而達到理解小松樹是一個狂妄自大,沒禮貌的人。與之相反,大松樹的沒有回答,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或許有點困難,但我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讓他們體會,原來大松樹沒有生氣,他只是不屑和小孩子生氣。理解風伯伯的話又是一個難點,我引導學生從“摸”入手,體會風伯伯是一個長者,很慈愛的形象,他是一個正直,站在旁觀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見更客觀。在聽了風伯伯的話后,我讓學生自己找找,此時的小松樹是怎么想的,學生都能說出“慚愧”這個詞,接著我用熟詞法讓學生體會這個詞,從而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此時小松樹的心境,這也讓我順利地實現了我預期的目標。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客觀地說說自己的喜歡的形象,并說出原因,這在無形中也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的道理。 3,總結課文,角色表演
(1)總結課文,客觀地評判文中的三個形象。
(2)指導學生分角色表演。4,教學生字我特地選了兩個左右結構,兩個上下結構的生字,讓學生比較,記憶,再通過老師的范寫,學生描紅,實現對生字的掌握。
四,說教學板書
我這節課的板書力求簡潔美觀,采用師生畫圖貼圖的方式完成,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明,有助于學生記憶。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由三篇課文組成,包括《蘑菇該獎給誰》、《騎牛比賽》、《小松樹和大松樹》。這三篇課文都是蘊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兩篇是童話寓言故事,生動有趣,比起簡單的說教,這種形式更易為學生接受,感觸更深。教材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朗讀感悟,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這三篇課文都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情景,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理解內容。特別是《蘑菇該獎給誰》和《小松樹和大松樹》,充滿童真童趣,要在充分練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感悟課文所含寓意,每篇課文的重點句恰恰是蘊涵道理的中心句,又是理解的難點。
如《蘑菇該獎給誰》可以從題目入手,和課文結合起來,提煉出文章脈絡,可讓學生說說你想知道什么,誰得獎了,他為什么能得獎,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兔媽媽說的最后一句話,因為它敢和高手比呀,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句話,必須反復朗讀課文,結合人物對話時的神態、語氣,邊讀邊想象,抓住重點詞語,如:得意、難為情等。并分角色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小兔、兔媽媽、烏龜的頭飾,表演課本劇,引導學生用書上的語言說話,變成自己的語言,在生動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課文,相信這一系列的活靈活現的角色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使學生易于理解故事內容。本課共用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把自己對課文中每個人物的理解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表現出來。
2、能抓住重點的詞語和句子感受小松樹的驕傲,通過理解風伯伯的話,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3、能用“比”來結合實際生活練習說話,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能根據相應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加以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說話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四、說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懂得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從而感悟課文的內涵。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和誰?
2、這兩棵松樹,一棵大,一棵小,誰來讀讀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
(1)讀后教師做相應的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他們之間的大小有區別。你讀得真好!
3、課題讀得很不錯,那下面的這些詞語你們能讀好嗎?(出示詞語)學生自讀,再指名讀--一行一行地來讀。
一棵松樹 回答 慚愧
風伯伯 大山爺爺 孩子
摸著 低下了頭 托起來
(1)誰來讀第一行?(注意平翹舌音)
(2)誰來讀第二行?(注意輕聲音節)
(3)誰來讀讀第三行?——讀了這一行你發現了什么?(前面一個字是表示動作的動詞,讀時可以加上動作來讀)]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指導朗讀。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大家看,大松樹和小松樹都長在哪里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小松樹寫在上面,寫小點;大松樹寫在下面,寫大點)
小松樹
大松樹
(2)書上是怎么寫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a 誰能通過朗讀來告訴老師呢?(指名讀)
b我們大家一起學剛才小朋友的樣子來讀。——齊讀。
(3)這一大一小的兩棵松樹長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山,你覺得這座山怎么樣?
(4)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5)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這樣一棵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心里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當它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請小朋友自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后交流:你覺得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呢?(驕傲、得意、神氣……)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3)看,這就是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讀完想一想,這兩句話里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小松樹非常驕傲、非常得意?——學生回答: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
(4)指導讀好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并相應加上點。——逐個讀好這幾個詞語,并進行相應的評價。
a 指導讀好“喂” 。
①老師用“喂”說一句話: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聽到老師這樣對你說話,你愿意把鉛筆借給我用嗎?為什么?(沒有禮貌。)
②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③那你覺得這個 “喂”應該怎樣來讀呢?誰愿意來試一試?——指名學生讀好這個詞的語氣。
b 指導讀好“多高哇”、“很遠很遠”。
①多高哇,后面是個什么標點符號?
②從這個感嘆號里你感覺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很高的樣子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④“很遠很遠”又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看?
⑤評價:老師聽出來了,從你的朗讀中,老師真的感覺到小松樹能看得非常非常遠,怪不得他那么驕傲呢!我們大家也一起來讀讀。
c“你呢”這個詞語,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會遺漏。
①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該怎么讀?(要讀得讓我們好象感覺到小松樹在說什么話呢?)——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③指導讀出驕傲:你呢?
(5)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
(6)先自己練習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把同桌當作大松樹和他一起練一練。
(7)小朋友一起讀讀小松樹的話。假如你就是這一棵小松樹,你再來讀讀,可以加上動作。
(8)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怎么樣?(沒有回答)你來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說話訓練)
——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9)可是大松樹沒有去理會小松樹的驕傲和沒有禮貌,他什么也沒有說,課文里面說他——沒有回答。
過渡:盡管大松樹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會說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出示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呢?
(3)其實我們從風伯伯的話中知道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
(4)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來說一句話嗎?——指導用“比”來練習說一句話。
(7)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加點:看得遠、托起來。)小朋友誰會做做“托”的動作?——動作理解“托”。(“托”是從下往上的。)
(8)練習說話: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9)看大屏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摸著小松樹的頭,他的表情怎樣?
(10)要是老師也這樣摸著你的頭,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11)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風伯伯?
(12)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么讀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b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小朋友們聽懂了風伯伯的話,那小松樹有沒有聽懂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一讀這一段的內容。
(2)出示句子: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a“慚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慚愧”加點)小松樹為什么“慚愧”呢?
b對呀,當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慚愧”。
(3)所以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低下了頭”加點)看——圖中小松樹的動作和表情,他多慚愧,多難為情啊。
(4)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5)做得好極了,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6)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小朋友來猜猜看。
(7)是啊,這時的小松樹,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說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樹,你最想說對大松樹說什么?同桌先討論一下,指名帶上頭飾說話。
對于學生的話,老師要做相應的評價和回應。
(8)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讀一讀。——老師做簡單的解釋。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把課文中的這個故事用你們出色的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課后,可以把這個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爺、松、呢
2、齊讀
3、給生字找朋友
4、選2個你喜歡的字,自學
5、指名做小老師,并說說注意點
6、師范寫
7、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小松樹 風伯伯
高 遠 大山托
大松樹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6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到了我們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出示小松樹圖片)
小松樹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小松樹,今年7歲了,很高興來到一、(2)班,你們愿意和我交朋友嗎?(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小松樹,學習一個和小松樹有關的寓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
2、簡介寓言故事。
3、根據自己的理解讀課題。(要求讀時突出小松樹的小與大松樹的大)
4、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通過色彩鮮明的小松樹圖片、生動的語言賦于小松樹以生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后面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仔細地聽一位叔叔給我們講這個故事。
2、想不想自己讀讀這個故事?輕輕地打開語文書第8課,自由輕聲地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明確的要求,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效果,有利于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看,字寶寶從課文中跑了出來,你還能認識他們嗎?自己讀讀,想辦法記住他!
出示注音詞語:一棵空 回答空 松樹空 慚愧空 低頭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著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爺爺空 拖起來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認讀詞語。
(2) 指名認讀詞語。(讀準第二組詞語中的輕聲,并能區分伯伯與爺爺的輩分)
(3) 去掉拼音你還能認識字些字嗎?(利用開火車、齊讀等方式認讀不帶拼音詞語。)
(4) 選用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詞語造一個句子。
【初讀環節學生肯定會遇到難度不同的障礙,通過多種認讀方式,使學生掃清生字障礙,了解課文內容,并把課文讀通順達到流利。】
過渡:剛才字寶寶跑出來和我們做游戲,現在他們又回到了課文中,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并標出自然段。(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座高山。)
(三)、精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習第一小節:(投影出示第一小節)
(1)自由讀第一小節。(師在黑板上畫一座高山)
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樹與大松樹的位置)
(2)出示小松樹與大松樹的圖片:它們長在哪兒呢?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
空 (請一學生到臺前,把小松樹貼在山頂上,大松樹貼在山腳下。)
(3)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一小節。
過渡:
(師邊描述邊畫簡筆畫)大家看,小松樹站在山頂上,每天看著太陽公公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這棵小松樹,你會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課文潛在資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為體會小松樹因為站得高看得遠而得意的心情做鋪墊。】
師:是呀,小松樹每天都能看到這么壯觀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它回頭一看,看到了山腳下有一棵大松樹。小松樹會對大松樹說些什么了,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二小節。
2、學習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
(2)誰來讀第二小節。(指名讀)
出示句子: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
師:老師覺得“喂”這個字讀得還不是很有味道!老師用“喂”來說一句話,你就會明白“喂”應該怎樣讀?
師對著學生說: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用!你愿意借鉛筆給我用嗎?(不愿意)
師:這是為什么?(沒有禮貌)
【這一環節,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聯系實際,從而更好地體會小松樹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態,為感情朗讀奠定基礎。】
師:那小松樹這樣對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小松樹對大松樹沒有禮貌。)
那請你再讀讀這句話。(“很遠”這個詞學生讀得不夠到位)
師:小松樹看得還不夠遠,你能讓小松樹看得再遠些嗎?
學生讀完了這個小節。
(3)面對沒有禮貌的小松樹,大松樹為什么沒有回答?(自由說)
【“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樹沒生氣?(在圖上看到的)
師:真了不起,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4)學到這兒,你還愿意和小松樹交朋友嗎?(不愿意)
(5)齊讀第二小節。
【本環節中,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感悟。】
過渡: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3、學習第三小節:
(1)誰來讀第三小節。
(2)理解:摸著。在生活中誰摸過你的頭?(媽媽)
媽媽摸著你的頭是什么感覺?(舒服)
空空 請你舒舒服服地讀這句話。
(3)學生自讀,指生讀,師范讀,生練讀,指生讀。
過渡:風伯伯的話,小松樹聽懂了嗎?
4、學習第四小節:
(1)齊讀第四小節。
(2)誰來表演一個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的動作?
(3)此時的小松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師:如果我現在就是大松樹你想對我說什么?
師:小松樹為什么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使學生易于理解故事內容。本課共用2課時來完成教學.我重點講講第一課時:
2、根據新課標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第1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鞏固生字讀音,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風伯伯的話,知道小松樹為什么慚愧地低下了頭。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3、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二、說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懂得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從而感悟課文的內涵。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事?(小松樹 大松樹 風伯伯)
〔讓學生認讀生字詞,能鞏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時能使學生更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二)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1、精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問:讀完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誰能用“(誰)長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說說。
(2)誰來幫小松樹和大松樹找找家?
師簡筆畫“大山”,指名將“小松樹”和“大松樹”畫在相應的地方。
(3)齊讀第一自然。
[利用簡筆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同時采用變換句式練習說話的方法,讓學生感悟、體驗,了解同一種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2、精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說話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和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你從小松樹的話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樹認為自己長得高,看得遠,很驕傲。)
(2)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小松樹很驕傲的呢?指導讀有關詞語。(要讀出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多高哇”、“很遠很遠”應加重語氣讀。)
(3)讓學生說說除了看出小松樹很驕傲外,還看出他怎么樣?(沒禮貌,瞧不起人。)指名讀讀有關詞語,(“喂”、“你呢”等詞)讓學生學小松樹說話的語氣。
(4)指導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把小松樹說這些話時的神態表演出來。(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讀出小松樹驕傲、神氣的樣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通過對重點詞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讓他們在動情的語文實踐中積淀語感,增強體驗。〕
(5)看圖討論:如果你是大松樹會怎么樣?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以后,生氣了嗎?它在想些什么?(看圖說說)
[采用假設的方法,讓學生裝扮大松樹,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引調出來,將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樹的態度進行比較,體會大松樹對小松樹的愛護和寬宏大度。]
3、精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大松樹心胸寬廣,不和小松樹計較。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它是怎么說的?
(1)自由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問: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指名說說)
(2)讓學生把小松樹與大松樹比一比,從而體會小松樹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朗讀。(讓學生裝扮風伯伯,對小松樹說幾句話。指導使用和藹的語氣朗讀)
4、精讀第四自然段。
(1)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后,——(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2)小松樹為什么“低下了頭”?(理解“慚愧”的意思)
(3)你能學學小松樹的樣子嗎?
(4)引導學生想象:小松樹低下頭會想什么?會對大松樹說什么?(同桌討論、交流)
〔文章沒有直接寫出小松樹認錯的話語,這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間。在這里,我讓他們代表小松樹,再給大松樹說句話,引導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識,補足文章省略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獲得思想的啟迪。〕
(三)總結全文。
1、分角色朗讀全文。(學生自由選擇角色,戴上頭飾,進行分角色朗讀。)
[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在組內自由挑選喜愛的角色,戴上喜愛的頭飾,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2、說說學了課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像這樣通過一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的文章,我們稱為寓言故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讓學生觀察生字中的重點筆畫,如:松:公的小撇在豎中線上,撇折從橫中線起筆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培養學生自己讀貼的習慣。
2、這節課設計講3個生字。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板書設計。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8
《小松樹和大松樹》 (第一課時)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4
《小松樹和大松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大。
3、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有感情的朗讀對話,理解風伯伯的話。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一座大山,由此導入課文,并板書課題。
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 欣賞課文。
2、 打開課本,初讀課文。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識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
3、 出示生字,讓學生再讀課文,并找到含有生字的詞語或者句子。
4、 指名認讀,并有重點的進行講解。
三、 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1、 再讀課文,劃出小節。
2、 指名讀第一節。
出示圖片。問:他們是誰?你能把他們送回家嗎?
指名貼圖。
3、 過渡:既然大松樹和小松樹是鄰居,那他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著一天,他們又說了什么?
讓學生到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問:你覺得小松樹怎么樣?為什么?從哪兒看出來?( 讓學生充分發言)
出示小松樹的話,指導朗讀。
4、 過渡:那大松樹生氣了嗎?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討論后發言)
隨機演示:將小松樹拿下,與大松樹比較。
5、 那我們小朋友你想對大松樹說點什么?討論后發言。
6、 你們可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起了,看看他說了什么?出示風伯伯的話,指導朗讀。
7、 小松樹聽懂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慚愧”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做出慚愧的表情。
8、 假如你是小松樹,此時,你想對大松樹說點什么?還像剛才嗎?(再次出示小松樹的話,讓學生比較后回答)
四、 課本劇表演
1、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
2、 選拔優秀小演員,上前表演。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轉載自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9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3、學會三個生字:爺、松、呢。
一、導入:
1、課前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大小兩棵松樹,小松樹在大山上,大松樹在山下。
2、提問: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這兒有兩棵松樹,它們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師:山上的這棵小一點,我們稱它為——小松樹;山下的這棵大一點,我們稱它為——大松樹。
3、這兩棵松樹,一上一下,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好好地來學習第8棵。
4、指讀、齊讀課題。
(讀出松樹的大小之分)
二、精讀體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話(引出第一段)
請小朋友看著黑板上的這幅圖,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兩棵松樹分別長在什么地方?
2、指名讀(讀出兩棵松樹大小、位置的不同)
書上是怎么寫的呢,誰愿意為我們讀一下?
3、齊讀
過渡:它們兩個,一個長在山上,一個長在山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讀完好動腦筋想一下:你覺得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小松樹驕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1)自己讀讀,你覺得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小松樹非常驕傲、得意?
(2)指導讀好詞語:多高、很遠很遠、你呢
(3)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了,讀出小松樹非常驕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5)自己帶上動作、表情練讀。
(6)多種形式表演讀:
個別讀、挑戰讀、男女生賽讀
(7)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它的話,大松樹生氣了嗎?如果你是大松樹,你會怎么想呢?
過渡:小松樹的驕傲,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讀
2、看插圖:誰來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風伯伯?(笑瞇瞇、和藹可親)
3、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風伯伯非常和藹可親?
(1)摸著——動作
(2)風伯伯稱呼小松樹為為什么呀?(孩子)
讀好“孩子”,十分親切、和藹
(3)引讀: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笑著告訴它——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風伯伯的話的?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出示:小松樹看得遠不是,而是;大松樹看不遠,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引導學生用“比”說一句話。
(7)指導朗讀風伯伯的話,讀出語重心腸的話、寬厚、慈愛。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這番話,你會有什么想法呢?你會感到什么?
2、小松樹終于知道自己錯了,他慚愧地——低下了頭。
3、給“慚愧”換個詞,從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么樣?
4、小松樹感到很慚愧,那會對大松樹或風伯伯說些什么呢?
三、創造表演
1、這個故事里一共有幾個角色?(3個)
2、以小組為單位,一個讀敘述、一個演小松樹、一個演大松樹、一個演風伯伯。
3、分角色表演讀,選出最佳表演組。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爺、松、呢
2、齊讀
3、給生字找朋友
4、選2個你喜歡的字,自學
5、指名做小老師,并說說注意點
6、師范寫
7、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閱讀的激qing;使學生在角色朗讀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演、說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學生上臺貼圖。
師:這兒有“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誰能把他們送回家。(指生上臺貼圖)
(2)教師引讀:
山上有一棵小松樹,
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4)詢問過渡:
①哪些同學爬過山?當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樓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樓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著優美的景色,這時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這里我摒棄了以前那種追求整齊劃一、尋找統一結論和標準答案的“告之”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例舉談論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訴,也不是外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是自我建構和生成的。
2、導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山上的小松樹和你們的心情一樣——很高興,高興地得意起來,他是怎么說的呢?
(2)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4)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
(5)學生自由學著樣子準備表演。
(6)指名上臺表演。
(7)詢問過渡:“小松樹”這么驕傲,“大松樹”聽了有什么表現?
師:其實,“大松樹”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聰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樹”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組討論。
②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生1:他想,為什么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
(請生上臺演示圖片,把山上的小松樹拿下來,與山下的大松樹作比較,看到底誰長得高。)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為此,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點目標。在教學中,我無時無刻都在營造著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或通過精心設置的導語;或用激勵性、挑戰性的話語;或在學生朗讀之后,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在整堂課中就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當然,這“讀”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書唱山歌”,而是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明白樸實的道理”、“提升閱讀的樂趣”。這里我選準課文的空白點,以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個個都參與學習,人人奉獻思維結果。為讀好下文打好語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你們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塊兒了,風伯伯是怎么說的呢?
(2)指讀(出示風伯伯說的話)。
(3)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導朗讀風伯伯的話。
(4)你覺得風伯伯的話有道理嗎?
師:請你扮演“風伯伯”對“小松樹”說句話:
(出示句式)
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為。
(5)原來,小松樹被大山爺爺托起來才能看得遠,開始他還很驕傲呢!再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學生齊讀小松樹的話)我們讀書要把前后內容聯系起來,多讀多想,這樣會把書讀得更好。再來讀一讀風伯伯的話。
(6)角色朗讀“小松樹”和“風伯伯”說的話。
評析:為了滲透閱讀的方法和對課文進行全面的欣賞,在此處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配上相應的表情動作,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創造性地再現課文,完成朗讀積累的任務。
4、導讀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表現怎樣?
(2)指讀。
(3)理解詞語:慚愧。
“慚愧”是什么意思?
(4)齊讀,讀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擴展: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時他會想些什么?他會對大樹樹說些什么?
(生1:他想我錯了。)小松樹知錯就改,我們向他學習。
(生2:他對大松樹說:“大松樹哥哥,對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該說這些話,真是對不起。)小松樹變得謙虛、有禮貌了,我們向他學習。
……
三、以演代讀,自然內化。
小朋友說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課文表演出來嗎?(想)請小朋友四人一組,自由組合,想和誰表演就和誰組合。
1、教師指導四人一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學生自由組合,排練課本劇。
3、推選一組上臺表演,教師現場加以指導。
4、這一組配上音樂,再完整表演。
為了激發學生表演積極性,師當主持人報幕:
第8課《小松樹和大松樹》課本劇表演現在開始,我先來介紹介紹“演員”(介紹表演者),等表演結束,還要評選最佳演員,請觀眾朋友們認真欣賞!
評選最佳演員,獎勵合作的小紅旗。
5、配上音樂,集體表演。
評析:內化語言是一個能動的自我構建過程。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我竭力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通過自讀欣賞、聽讀欣賞、用眼觀察、身心一體地多感官參與,語言、語意、圖像、情感、觀念等要素融合,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完成誦讀積累的任務。
總評:
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案例中,從情境導入到導讀課文,到表演內化、拓展活動,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教師用貼圖、充滿激qing的話語、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教師關注著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說、演,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案例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學重點。教學活動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本案例設計了多種促讀的方法,如邊讀文邊看圖,分角色表演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讀、師生共讀等等,并在讀后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10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最后一篇課文《小松樹和大松樹》。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難點:理解大松樹和風伯伯對小松樹的寬容和諒解。由于課文中的主要對話人物是小松樹和風伯伯,小松樹在風伯伯的教育下,由開始的目中無人,傲慢無禮到后來的知錯、慚愧,所以學生在理解小松樹態度的轉變上,應該比較充分。但大松樹和風伯伯對小松樹的寬容和諒解卻是隱藏在文本中,比較含蓄地表現出來的,而且由于這兩者的角色在生活中都是長者,一年級學生受年齡特點的限制,很難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文本中的角色相對應,所以在挖掘長輩寬容犯錯的晚輩,對他進行溫和、耐心地教育這一點上,比較困難。
教學方法:由于這一課說的是一則寓言故事,需要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明白一個道理,所以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讓孩子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內化文本要揭示的道理。
教學程序:1復習導入。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讓學生上黑板貼出小松樹和大松樹的位置,幫助學生復習了第一自然段,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2突破重點。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將“小松樹認為自己看得遠是因為自己長得高”和“風伯伯認為小松樹看得遠是因為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了”進行對比,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小松樹為什么一開始傲慢無禮,聽了風伯伯的話后卻很慚愧。在理解風伯伯的話時,可能有學生對“托”這個動作不太明白,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這個字的偏旁,“提手旁”說明這個動作要用到手,再讓學生把語文書托起來,同時教師作示范,幫助孩子理解“托”。3突破難點。我采用了“一點切入,先易后難”的方法。在揭示了風伯伯說的道理后,我由風伯伯對小松樹說話的動作“摸著他的頭”,并通過教師邊范讀邊做動作,讓孩子體會風伯伯對小松樹的語重心長、呵護關愛。再讓孩子通過大松樹的反應“沒有回答”,并結合書上的插圖,體會大松樹的寬宏大量。最后在學生理解“慚愧”后,讓他們站在小松樹的角度,分別對大松樹、大山爺爺和風伯伯說一說內心的想法,讀與說相結合,學生對小松樹態度的轉變就理解得更加深刻。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孩子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后,問:“慚愧”是什么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么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范,學生再讀。
5.后來,小松樹的想法怎么會發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托)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么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最高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板書: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慚愧
長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遠 大山托
大松樹(風伯伯)
(沒有回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12
課題
8、小松樹和大松樹
課時
安排
兩課時
第(2)課時
教學
目標
1、教給學生的讀書方法,要能根據相應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
2、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懂得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的道理。
教具
學具
準備
小黑板
教 學
重難點
1、指導朗讀。
2、理解課文大松樹謙虛,小松樹由驕傲到慚愧的心理轉變,風伯伯的語重心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小朋友,通過上世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第8課的生字寶寶,老師考考你們還記得嗎?(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詞)
(1)開火車讀。
(2)學生齊讀。
(3)、說一說我們學習了幾個偏旁?(口、子、父)
(4)書空易寫錯筆順的字:孩 呢。
(在低年級中識字寫字是一個重點,所以我復習了生字和易寫錯筆順的生字。)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小松樹和大松樹比高比看得遠的事)。那我們今天再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二、 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讀了請告訴老師小松樹和大松樹它們分別長在什么地方?(小松樹長在山上,大松樹長在山下)指導看課文的插圖,進一步了解它們生長的位置。(板書:小松樹 大松樹)看,小松樹長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猜他會看到什么呢?
(這個問題設計,從而讓學生領會到小松樹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為下文作鋪墊。)
(2)指導學生朗讀。
過渡,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它們是鄰居了,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們聊了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繼續往下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用“------”畫出小松樹說的話。
3、指名說說你畫了哪句?
教學過程
4、從小松樹的話你學得小松樹怎么樣?(板書:得意)
5、你能讀出它的得意嗎?
6、從哪些詞最能體現出小松樹很得意?
7、除了驕傲和得意還看出小松樹怎么樣?(沒有禮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8、指導讀小松樹的話。a、個別讀。b、小組讀。c、齊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運用了多讀,讓學生從讀中悟出小松樹的得意。)
9、大松樹聽了,它是怎么做的?(板書:沒有回答)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大松樹其實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樹高,但它沒有回答,說明大松樹怎么樣?(板書:謙虛)。
過渡,可小松樹的話被誰聽到了?(風伯伯)
(三)學習第三然段。
1、自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風伯伯聽了小松樹的話是怎么做的?它說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2、風伯伯聽了,是怎么做的?(摸著小松樹的頭)在生活中有誰摸過你的頭?他為什么摸你的頭?這就是長輩對小輩的愛。
(閱讀教學中,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基于基本語義層面,結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適時點撥,將文本與孩子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鏈結”起來,實現更深語義層面的解讀。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生活中誰摸過你自己的頭,他為什么摸你的頭?然后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然后再讓學生體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關愛。)
3、風伯伯那么的愛小松樹,它對小松樹說了些什么?用橫線畫出風伯伯說的話。
4、從風伯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導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明白了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小松樹聽明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解釋慚愧這個詞,本課是指小松樹因為做錯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課本的插圖,看看小松樹的樣子。
3、這時,如果你是小松樹,你會對大松樹說些什么?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么?
(從中進行思想教育)
4、指導朗讀。
三、指導朗讀全文。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 得意 慚愧
大松樹 沒有回答 謙虛
風伯伯 摸 疼愛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13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松、伯、孩、托”四個一類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準備:小松樹圖、大松樹圖、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并設問導人。
1、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師師范書空手勢)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還和很多新的字詞寶寶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們打聲招呼嗎?
出示:喂多高哇回答摸著托起來慚愧
指名讀,師相機正音。齊讀,出示“掌聲”(動畫)鼓勵。
二、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你們真棒!(出示大、小松樹圖片,老師示演兩人出來說話。)大家好,我們是……(生齊呼:大松樹和小松樹),聽到你們把詞語讀得這么好,我們也忍不住想出來考考你們了。你們還記得我們的家在哪里嗎?
指名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
師:恩!你們的發音真準確!誰能動手來把我們送回家呀?
指名上臺貼圖,師根據板書需要對大松樹的位置給出建議。
師: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我替他倆謝謝你了。
(2)倒述課文,引起思考。
詞語過渡,板書:慚愧,指名讀。
問:“慚愧”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難為情
問:文中說誰慚愧、不好意思了?小松樹。
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他知道自己錯了。
課文里是怎么說的?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起初,小松樹是怎樣的?他以為自己長得高。他以為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很了不起。
問:哪些同學爬過山?當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山下的那些樓房啊!樹木啊!人啊跟在平地上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著優美的景色,這時你的心情怎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山上的小松樹和你們的心情一樣——很高興,高興地得意起來。
(2)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出示小松樹放大的圖片。(師:他看到了小松樹的動作,覺得他……,你覺得呢?)得意、驕傲的。
(3)指導讀句子
師:(出示小松樹說的話)他不僅樣子得意,還說了好多話呢!請看大屏幕,先自由地讀一讀。
a、師:“喂!”平時你會這樣來稱呼別人嗎?如果你聽到一個小朋友用這樣的稱呼去叫他的長輩或者是比他年長的哥哥、姐姐,你會覺得他怎么樣?很沒禮貌。
b、“多高哇”后面是什么符號?小松樹說這句話時把語調揚得怎樣?(師動作引導)高高的
c、理解“很遠很遠”,練習abab式的詞語。
師:“很遠很遠”?小松樹為什么要把一個詞語說兩遍?是他不小心說錯了嗎?(不是!)那他是想強調什么?強調他長得高,看得遠。
師:對呀!把同一個詞語重復說兩遍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時候也可以用到這樣的詞語,比如今天來聽課的老師非常多,我們可以說……(很多很多);比如一個人長得特別高,我們可以說他長得……(很高很高)。
d、“你呢”指誰?小松樹是什么語氣?
e、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小松樹怎么樣?
十分得意,很驕傲,看不起別人。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男、女生賽讀。
(5)詢問過渡:“小松樹”這么驕傲,“大松樹”聽了有什么表現?板書:沒有回答。
問:小松樹都這樣說話了,大松樹為什么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為什么沒有回答?你覺得他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自己高,不想跟小松樹爭了。
他覺得自己大一點,應該讓著不懂事的小松樹……(你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
師:恩!大松樹真是個懂謙讓、明事理的好孩子,我們要向他學習!
(6)師:小朋友們!大松樹這么謙虛,既然我們今天看見了,就讓我們來仔細比較比較,說句公道話,好不好?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這兩棵松樹分別長什么樣?看看樹干……再看看松針……。(師引導用“又又”來說一說。)
師:如果說這樣看還不夠確切,請這樣再看!(同步演示圖片,把山上的小松樹拿下來,與山下的大松樹作比較。)問:到底誰高?(大松樹!)誰?(大松樹?)那為什么小松樹能看得比大松樹還遠呢?(他是被大山托起來的。)師板:托起來
3、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你們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塊兒了,風伯伯是怎么說的呢?
(2)指讀,出示風伯伯說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讀得真流利。這句話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讓學生仔細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風伯伯是怎樣跟小松樹說話的?他說話時還做了什么?(摸著小松樹的頭)
b、(讓學生們回憶一下)誰曾經摸著你的頭跟你說過話?(爸爸、媽媽……)你當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從“摸著”這個動作,你感覺到他們對你怎么樣?(很關愛)
c、是呀,從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對他說話,我們可以知道風伯伯教育小松樹時不是嚴厲地批評而是耐心地開導,說明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愛護。
(3)老師讀旁白,學生讀風伯伯的話,要求:語速稍慢,讀出風伯伯慈愛的語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
(2)齊讀,讀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3)擴展: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時他會想些什么?
他想我錯了……。師:小松樹知錯就改,好樣的!
他會對慈祥的風伯伯說些什么?對剛剛被他瞧不起的大松樹,他又會說些什么呢?
他對大松樹說:“大松樹哥哥,對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該說這些話,真是對不起……。師:小松樹變得謙虛、有禮貌了,我們向他學習。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學實錄案例--盛麗華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理解小松樹和風伯伯的話。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會風伯伯的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跟老師一起來板書課題。
“松”第4筆是點,不是捺,要寫的左窄右寬。
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不僅認識了小松樹和大松樹,而且還和很多新的字詞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們打聲招呼嗎?
3、大家還記得小松樹和大松樹分別長在哪里嗎?
根據生回答,畫“山”簡筆畫,貼大小松樹。
二、精講課文
1、師:小松樹長在山上,大松樹長在山下,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誰來說說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生1:小松樹取笑大松樹。
師:能說的完整些嗎?
生2:小松樹長在山上,大松樹長在山下,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樹。
師:這次回答的即完整又有條理性,真不錯!
3、師:剛才前面小朋友說小松樹看不起大松樹?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第二小節;小松樹說的話。
師:你愿意來讀一下嗎?
生讀。
師:從剛才小朋友的讀,你覺得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松樹?
生:自大、驕傲……
師:你為什么這么說?
生:因為……
師:你現在就是這棵自大的小松樹,你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
師:小松樹長在山頂上,可以看到太陽公公從東邊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還看到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你現在就是小松樹,看到這些,心里會有什么感受?
生1:可舒服啦!
生2:好美啊!
師:是呀,小松樹看到了如此壯觀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這時一轉臉,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于是它說到......(你再來讀)
生讀。
師:誰還愿意來讀一讀?(指讀)
生讀。
5、師: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沒有回答。
師:它為什么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給他說點難聽的!
生:因為……
師:你覺得大松樹生氣了嗎?
生:…
師:大松樹沒有回答,它會想些什么呢?
生答。
6、師小結
小松樹長在山上,它自以為長得很高,便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真是太驕傲、太得意了。面對小松樹的傲慢無禮,大松樹什么都沒有說,他沒有與小松樹斤斤計較,他的心胸真是寬廣。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讀第三小節。
7、師:風伯伯聽了小松樹驕傲自大的話之后,批評他了嗎?
生:沒有。
師:那風伯伯是怎樣做的呢?
生:……
師:“摸著”是什么意思,你用右手摸一下左手,什么感覺?
生:舒服……
師:那風伯伯為什么不使勁地拍他,不使勁地吹他呢,而是很舒服的摸著他呢?
生:關愛
師:好,那你用關愛的語氣來讀一讀風伯伯的話。引讀: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你來)
師:剛才,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到底高多少呢?(請看大屏幕)
師:誰來說說到底高多少呢?
生:高可多。
師:你能通過讀來告訴老師嗎?
師引讀: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
師:誰能用“比”來造個句子?
生:…..
師:現在咱們大家都知道了,其實小松樹不高呀,他為什么會看得遠呢?
生:(齊)那是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呀!(板書)
6、師: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是怎么做的?
師:他為什么低下了頭?
生:他知道錯了。
師:這時小松樹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后悔、不好意思...
師:于是,小松樹??地低下了頭。
7、師:小松樹這時感到很慚愧,它會想些什么呢?
生:......
師:假如,現在你是小松樹,你想對大松樹說些什么?
生:......
8、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即懂事又謙虛禮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讀
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我們現在來當一當小演員,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好嗎?
指名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全文
小松樹在風伯伯的引導、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懂得了做人要謙虛禮貌,不能驕傲自滿,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像小松樹一樣知錯就改,做個謙虛、禮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