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2-10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

  課時目標

  1、學生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書寫本課生字“歲、齊、華”。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觀賞華山風光,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描寫華山高的句子,并能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簡筆畫(華山)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背課文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詠華山(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借助拼音讀通了課文,知道了——(出示課件) 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著先生去。這個小孩兒就是,那年。

  3、比我們還小呢! 小小年紀就會寫詩啦! 瞧,這就是他寫的詩,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讀。

  5、你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地方嗎?(出示課件:加“華山”2個字)

  二、創設情境,細讀課文

  過渡:看,這就是華山。(課件出示華山圖) 它是我國的一座名山,你們想看看嗎?

  1、捧起書,自由地讀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華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讀。指名回答。

  是啊! 小寇準的感覺就和你們一樣,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 啊! 華山真高哇!

  2、是呀,華山真高呀,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華山的高? 請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讀一讀。

  (1)自由讀。(師行間巡視)

  (2)生找句子。討論:

  (出示課件) 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輕聲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討論)

  你們想不想看看華山的美景?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錄像,加解說語。)

  看完了錄像,再讀讀這兩句話,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讀一讀。

  (3)指導朗讀。指名讀,評價(師畫簡筆畫,結合簡筆畫指導朗讀。)

  (4)齊讀。

  (5)指導背誦。

  華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們想不想把這兩句話背下來? 生自由準備。

  指名背。

  齊背。(出示無字插圖)

  3、在第二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寫了華山的高呢,看看誰最細心,能把這句話找出來。

  (出示課件) 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1)指名讀。

  (2)(指黑板) 是呀,難怪小寇準會從心底發出驚嘆:

  生齊讀:啊! 華山真高哇!

  4、小朋友們都被華山險峻的風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發出了贊嘆,這就是——(指課件齊說:情不自禁) 。

  三、借文悟詩讀演內化

  過渡:小寇準也和大家一樣,情不自禁地贊美起華山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他寫的詩。

  1、出示詩句:

  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讀。

  (2)你讀懂這首詩了嗎? 其實,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課文中,趕快找一找吧。

  (3)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钡囊馑?(出示古詩和句意。)

  (4)哪句話寫了“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詩和句意)

  (5)理解“舉頭”、“回首”的意思。

  (6)請女生讀詩句,男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2、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不用老師教都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一起好好地讀讀這首詩。

  3、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練習。

  (2)指名讀。下面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誰再來讀一讀?(樂曲)

  (3)指名學生配樂朗讀。

  (4)指名上臺表演朗誦。

  (5)站立齊讀。

  4、點題,像我們這樣贊美華山就是——(指課題) 詠華山。

  5、是呀,小寇準小小年紀就能做出這樣的好詩,難怪先生連連點頭稱贊:(——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說)

  6、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詠華山! 齊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

  1、其實,描寫山的詩還有很多很多,你們想讀一讀嗎?

  2、趕快拿出來讀一讀吧! 好好練一練,待會選擇一首你讀得最棒的詩讀給大家聽聽。

  3、指名朗誦。

  4、關于山的古詩還有許多哪,課后你們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們生活會的時候,在班上交流。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小寇準7歲就能寫出這么好的詩,這和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是分不開的。你們想不想和他比一比?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幾個新朋友。 (出示) 歲華齊

  1、指名讀。

  2、學習“山字頭”,領讀。

  3、看一看,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4、你們看,這三個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結,范寫。

  6、生描紅,師巡視。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去過紫金山嗎?今天,老師想再帶領大家來認識一座山,它的名字叫“華山”。(板書,齊讀)這個“華”字是個多音字。(板書)

  2、你們去過華山嗎?那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圖片,簡要介紹)華山在我國的陜西省,它又高又險,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登華山的路只有一條,而且曲折難走。

  3、古時候,7歲的寇準登上了華山,還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做“詠華山”。(板書,齊讀)這首詩,大家都會讀嗎?試一試吧。R誦古詩)

  二、學習課文

 。ㄒ唬┏踝x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指名讀,分行帶讀

  3、再次自讀課文 ,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知道了什么。

 。ǘ┓侄螌W習

  1、你們覺得華山怎么樣?(高、美麗等等)板書:高

  2、是呀!課件出示:華山真高。(指名讀)

  3、華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們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說,要5座紫金山加起來才能和華山相比;蛘哒f,要600多層樓才有華山那么高。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再指名讀)

  4、華山這么高,爬到山頂容易嗎?你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讀一讀?(理解“艱難”)。(指名讀詞、句子)

  5、雖然難爬,但華山頂上卻是別有一番景色,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配樂范讀三、四兩句,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6、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相機板書:藍天、山、太陽、白云)

  7、自由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想藍天、山、太陽、白云在哪兒?課件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8、(指名讀,指名說它們的位置)相機在黑板上畫上簡筆畫:在頭上、在腳下、那么近、山腰間。

  9、看到的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可以做動作)

  10、你們讀得真好!老師比原來更喜愛這這雄偉的華山啦!我想要贊美它一下!師朗讀第一節。

  11、你們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來贊美華山嗎?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12、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已經--情不自禁了。(出示詞卡,指名讀)

  13、小寇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

  課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齊讀

  14、你讀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其實課文里就藏著這首詩的意思,你能找出來嗎?

  15、配樂朗誦詩歌,加上動作。

  16、寇準用短短幾句詩就寫出了華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連連點頭稱贊”。誰能學著先生的樣子來夸夸他?

  17、7歲的寇準已經能寫這樣的好詩了,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嗎?

  18、再次配樂朗誦詩歌。

  19、小朋友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華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們喜歡華山嗎?(通讀全文)

  三、學習生字

  1、小寇準的詩得到了先生的贊揚,小朋友們,你們想和他一樣嗎?那么,老師要看看今天哪個小朋友寫字時最認真,姿勢擺得最端正,老師也會對你連連點頭稱贊的。

  2、看與、齊、稱三個字的筆順。

  3、這三個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記住它們?

  4、師范寫,提醒學生注意關鍵筆畫。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3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語第二冊教材的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由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能力、識字能力,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努力體現以下四點設想:

  1、處理識字教學時,以閱讀為主線,寓識字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把識字的要求分步實現,逐步加深:

  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檢測時,側重糾正生字的讀音。

  細讀課文——側重在字詞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導學生把字詞的意思帶入課文語境中,在語言環境中自讀自悟。

  復習階段——重點在字形的記憶上,主要采用學生自己教自己的方法。

  以上三步對識字的分步處理,目的是想保證閱讀教學的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2、閱讀教學過程 中,創設情境,入境悟情,借文學詩,抓重點詞句的理解,領悟文和詩中對華山“高”的描述。

  (1)、揭題階段——鼓勵學生對課題質疑。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華山在哪里”、“華山怎么樣”、“誰詠華山”等問題。課伊始,疑已生,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情感被點燃,所以教師順生疑、順生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

 。2)、初讀階段——為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讀了課文,你覺得華山怎么樣?目的是為了獲得輪廓式的鳥瞰效果。

  (3)、細讀階段——我沒有順文章的寫路去教,而是順生疑:你覺得華山高,從課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華山的“高”呢?抓住學生找出來的句子,進行重點點撥、理解。如“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一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你們怎么看太陽和云?什么感覺?現在在華山頂上怎么看?什么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簡筆畫既創設了語言情境,又幫助了學生更好地領悟語言文字,同時還能讓學生有個性地進行朗讀、體會。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出現古詩,由于前面的理解、朗讀,學生很快能聯系前文自己解釋詩句的意思了。又例“情不自禁”一詞很難說清,教師先把工夫放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山頂景觀”上,當學生獲得這種體驗后,對該詞的理解、領悟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再安排學生整體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領悟文章的寫路。

  3、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主體,在閱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為學而教”的主導作用。

  在研究性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從研究點的選擇、確定,有關句子的收集、分析,整個過程都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體驗得到了尊重,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營造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好氛圍,扮演的角色是指導者、協助者、參與者,如:整節課上都在營造“入境悟情”的語言環境,適當引導、點撥學生借文學詩,以情促情,實現“為學而教”。

  4、實現多媒體的效用性。

  如:課件中的“華山遠景圖”,為創設情境服務;寫字指導階段的“筆順圖”,可讓學生對照,應證自己的識記方法,同時鞏固記憶字形;第二段課文學完后讓學生看“華山風光片”,其目的之一是讓學生讀語言文字時產生的想象畫面與真實畫面進行疊加、驗證、篩選;第二個目的是引起學生搜集信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4

  一、分析教材

  《詠華山》蘇教版小語第二冊教材的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也就是把一首詩包含在一個小故事中,即寇準跟先生登華山時詠詩贊美華山的事,而故事本身就是對“詩”的意境的啟發。在學習中要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如“山腰、遠遠近近、只有天在上”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同時感受寇準的聰明才華,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本課可以通過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學情分析

  《詠華山》是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由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能力、識字能力,所以對于山的高還是容易理解的,他們的興趣是詩的含義及到底華山高到什么程度。所以老師課堂所要做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詞語及課件的輔助理解華山的高,如何聯系上下文理解詩的含義,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舉頭、回首”等詞語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課文,體會文中的詩的韻味。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 學會12個生字,理解本課生詞;

  3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鼓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華山)、小黑板、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爬過山嗎?我國最有名氣的山有五座,它們是……人們稱它們為“五岳”,(出示:五座山圖片,老師介紹)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華山。先一起來讀好它的名字。(板書:華山, 學習生字“華”,點明它是多音字。)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華山吧。 多媒出示動畫:欣賞華山的風光

  3、看了有什么感覺呀?(美、高)很多到華山的人和你們一樣,都喜歡寫詩或文章來贊美它!看,這里就有一首七歲孩子寫的詩(出示:《詠華山》一詩)自己來念一念!(出示帶拼音的古詩)

  4、讀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由易到難排列問題:誰寫的?為什么寫?詩是什么意思?)

  課文就解答你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我們來看看吧!

  二、 初讀課文:

  1、 自由輕聲:

  要求:

  1)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

  2)讀通每一個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 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小孩 情不自禁 登華山 遠遠近近

  山腰 艱難 情不自禁 吟誦

 。ɑ驅⑸謿w類來認讀)

  3、昨天預習小朋友都給課文標段了,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呢?(提示古詩和上面內容上一段,有標點符號)同座位分段讀課文,讀得好的夸夸他,不好的地方互相糾正。

  4、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簡評。

  5、現在你們解決了哪些小問號呢?

  誰寫的?——哪段告訴我們了?引導學生讀出這一段。

  為什么寫?詩又是什么意思?(引導:可以用一句什么話或一個詞語來評價華山——板書:高 華山真高哇!)

  6、看來同學們對課文都基本上了解了大概意思。過渡:華山到底怎樣的高呢?讓我們一起再來細細讀讀課文第二段,尋找答案吧!

  三、 精讀全文

 。ㄒ唬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段,指讀。

  2、討論:華山到底怎樣的高?請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三四句:你能用動作告訴大家:假如你是華山,藍天、山、白云、太陽都在哪里嗎?(或上臺玩拖移游戲)高不高?練讀,(引導:如果你在山頂,還可能看見什么呢?)總結:華山真高哇!練讀這兩個句子。

  還從什么句子體會到華山的高呢?第一句。為什么能從這句感覺到華山的高呢?讀詞語:艱難

 。ㄒ龑В耗惴路鹧矍俺霈F什么樣的畫面?我們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再讀詞和句,讀出艱難的感受。)

  總結:奇險天下第一山,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山真高哇!

  我們南京也有一座很高的山,是什么山呀?對了,老師還知道:紫金山有5座紫金山那么高!華山怎么樣?引導學生再次齊說句子——華山真高哇!

  3、讓我們再來完整地讀讀這一段,再次體會華山的高吧!男女生讀!

  4、 如果你在華山頂上,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5、小朋友們都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想去看、寫去拍照……寇準也忍不住作了一首詩,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都叫——“情不自禁”,出示詞語“情不自禁”,指名讀。

  6、小寇準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讓我們也像寇準一樣,再來吟誦《詠華山》吧!(出示古詩,齊讀。指導什么叫吟誦?)

  7、這首詩的意思就蘊藏在這段中,你們找到嗎?同座位找找!交流。

  8、你們能用動作表示出詩的意思嗎!自己試試。( 指導理解“更”、“齊”、“舉”、“首”的意思。)

  9、那你們能邊做動作邊背詩嗎?這首詩題目是什么呀?對了。ò鍟涸仯

  10、現在知道“詠”是什么意思了嗎?就讓我們在一起贊美華山吧! (師生齊背《詠華山》)

  12、先生聽寇準吟誦《詠華山》后有什么反應呢?讀第三段,指名模仿先生贊美!如果你是那位先生,你還會怎樣說?

  13、真不簡單,寇準當時——“才”七歲,(年紀。┻@樣的好詩竟然是一個剛7歲的寇準吟誦的。老師如果在場,一定也會夸他——你的語文學得真好!

  師小結:希望我們班小朋友也能向寇準那樣從小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檢查朗讀 :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 同桌互讀。

  3. 背誦古詩, 指名讀古詩,評議。

  4、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 學習生字

  1、 認讀生字、正音、質疑

  2、 給生字找朋友: 近 進

  3、 分析字形 沿、頂、除

  沿:右半部分,上邊是,不是“幾”

  近:先寫“斤”,再寫“辶”,第二筆是豎撇

  與:熟字去偏旁記憶,“寫”去掉“冖”

  齊:撇捺要伸展

  4、 描紅、臨寫 要求:

 。1) 看準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2) 在練習本上練寫生字

  教師巡視指導。

  三、指導學習拓展閱讀文章《六歲小詩人》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認識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3、 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要多親身去感受,去體驗的啟發。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誰去過華山?想看看華山嗎?

  2、 課件播放一小段表現華山高的錄像。

  3、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叫《詠華山》。讀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自然段。

  2、 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

  3、 課件出示17個帶有拼音的生字、學生想讀啊個就讀哪個,讀對了,其他同學跟讀3遍。

  4、 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

  5、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自由讀,指名讀。

  6、 用手勢告訴教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導寫字。

  五、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教學后記:二類字比較難認。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引入

  形式:開火車

  二、讀文感悟,鞏固識字。

  1、 齊讀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 學習第2、3自然段。

  3、 畫出講華山高的句子。

  4、 再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華山的樣子。

  5、 指名讀。

  6、 站在高聳入云的華山上,七歲的寇誰情不自禁地吟詠起詩來。

  7、 吟誦詩句。

  8、 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9、 齊讀第2、3自然段。

  10、 分角色朗讀。

  11、 說說寇準為什么能作出好詩來?你受到什么啟發?

  12、 記一記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質疑

  五、小結

  教學后記:學生能從學習課文從中去學習詩,更容易讓他們理解詩的大意。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6

  今天在學校上了一節《詠華山》的校內公開課,整節課下來,感覺還可以。

  課上,我緊扣“高”字,幫助學生朗讀、理解課文。先讀第二段,說說華山給你什么印象;再讀這一段,找出哪幾句話來寫華山的高。邊理解邊指導朗讀,效果很好!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上我還畫了簡筆畫,播放課件,課件的內容主要是展現華山高、美的圖片,這些勝過教師的語言講解。

  學生一看到圖片,立即感受到了華山的高。當他們看到登上華山后欣賞到的美景,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贊嘆,又及時幫助學生理解了“情不自禁”!當然,語文教學還不能忘記對學生的語言訓練。課堂上,我多次啟發學生想象、說話。如用“真!”說話;欣賞完圖片,你想說什么;寇準七歲就能寫出這么好的詩,你想對他說什么……這些教學環節,都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和說話能力。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7

  在《詠華山》這篇課文中古詩是全文的中心、話題,所以要避開繁瑣的零碎知識,直接將學生引入課文中心。結合本文“文包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一、從詩到文

  A、出示古詩,學生質疑——在讀通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這首古詩提出自己的疑問。

  B、帶著問題讀課文!處熡幸馔怀觥斑@首詩描寫的是什么樣的景色?”這個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主要閱讀目的,自己在文中尋找與詩有關聯的句子。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簡筆畫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地展現畫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借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這一環節注重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并通過朗讀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理性認識——實際操作——感性認識”的認識過程,自己領悟出華山的高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從文到詩

  本文的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詩句。教完重點句后,要引導學生回到古詩上。其實,前文的句子已為學習古詩打好基礎。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文與詩的聯系。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讀懂了哪句詩?”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再反復誦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受到中國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從而激發起學生更高的求知欲望。

  三、從詩到法

  我國教育界的老前輩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主要體現在學法指導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詩后,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找到文與詩的聯系,“讀懂詩先讀懂文,讀懂文即讀懂詩”。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學會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本篇課文重在描寫華山之高,所以在板書設計上,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板書不能多而雜,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個“高”字就可以了。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壯麗雄偉。

  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作業安排和設計:

  課內:組詞、抄寫生字、看生字說偏旁結構、聽寫生字。

  課外:背誦課文。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22。詠華山(齊讀)

  2.學習生字“華”

  3.釋題。

  詠,就是用詩詞來敘述。

  4.指導看圖。

  (出示華山風景圖)簡單介紹華山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圖意然后提問:通過看圖,你們覺得華山有什么特點。

  5.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本課是誰詠華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二.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2.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詞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開火車讀生字。

  3.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理解部分字意。

  4.描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要求:

 。1)看準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2)在練習本上練寫生字

  5.照樣子,按筆順描紅。

  四.課堂小結。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2、背誦古詩。

  3、識字,寫字。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磁帶,投影片,大黑板上畫上背景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今天我們學習(齊讀)24、yong詠華hua山指讀兩個生字、正音。

  2、你讀了課題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問:"詠"是什么意思?"華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詠華山"是什么意思?

  誰在用詩贊美華山?這是一首怎樣的詩?

  為什么這個孩子能寫出詠華山的好詩?

  這個孩子是什么時候的人,幾歲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輕聲地讀一讀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讀生字,糾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節)

  登華山艱難爬上山頂沒著山路吟誦情不自禁

  遠遠近近寇準古時候朵朵白云連連稱贊山腰間

  a自己練讀,看誰讀得準、記得快。

  b擦掉音節,同桌練讀,指讀。

  3、把詞語放到課文中,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4、標自然段序號。

  5、分段指名讀,評讀:他是否達到老師的要求了?哪個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剛才,小朋友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來討論討論這些問題。

  1、華山在哪里?

  師介紹:華山在我國陜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華山真(高啊)!

  2、"詠華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師述:"詠華山"就是吟詩贊美華山。

  3、誰在吟詩贊美華山?(寇準)

  寇準是什么時候的人?當時幾歲?(生交流)

  師述:寇準是北宋時候的人,家鄉在陜西省渭南。從小聰明好學,長大后當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齊讀最后一段課文。

  4、課文講的是寇準七歲時的什么事?(生交流)

  齊讀第一自然段。

  5、寇準寫了一首什么詩?(生交流)

  師引導學生看投影片:寇準和先生艱難地爬上山頂,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師:我們一起跟著他們爬上山頂,那么遠遠近近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太陽離我們那么遠,爬上山頂卻覺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覺得那么高,現在卻只在--(山腰間)。華山真--(高啊)!華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念了出來。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6、寇準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是華山的雄偉壯麗感染了他。)(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

  7、聽配樂錄音課文。齊讀課文。

  8、今天,我們就討論到這里,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四、學寫生字。

  看書,在田字格中找出獨體字讀一讀:與、更

  1、看書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結構的字讀一讀:歲、華、齊、首。

  2、學習部首:山(山字頭)、文(文字頭)。

  怎樣記四個上下結構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書上筆順書空,書上描紅一遍。

  4、逐個分析怎么寫好?(說說主要寫好哪幾個筆畫,如起筆、走之兒、門字框)

  范寫,生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5、學生再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讀題。

  2、師生接說:課文主要寫了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先生--去登華山。這個小孩兒名叫--寇準,那年--才七歲。

  3、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跟著他們一起登華山,細細領略華山的雄偉高大。

  二、細讀課文第二段。

  1、師:(指黑板上背景圖)我們到了華山腳下,眼前的就是華山,你覺得華山怎么樣?

  師:華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個詞語說明登華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艱難")

  "艱難"懂嗎?(困難,很難)

  讀第1句時,讀出因為華山高峻而十分難爬。(自由讀、指讀、齊讀)。

  3、登上山頂后,看到了周圍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覺?往下讀課文,"啊!……白云。"

  生答板書:高

  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1)自已讀,體會一下。

  (2)這時連用了兩個什么標點符號?

  表示爬上山頂后什么心情?(驚訝、驚嘆、激動)

  (3)范讀,生注意師的表情。

  自己讀,指名讀,做出表情。

  4、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

  (1)看圖指名說:你站在高高的華山頂上,看到了什么,會有什么感覺?

  (2)書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華山很高很高找出來讀一讀?

  (3)出示第1句: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A男讀

  B指名上臺指出藍天、遠山、近山

  遠遠近近:寫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離,有遠有近,也寫出了山的多。

  這些山看上去怎么樣(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華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們的,都在我們的,周圍沒有哪一座山能和華山。

  指3個說自由說師:華山真高啊!

  D再讀上一句話:指2(評讀:讀出了華山高),齊讀。

  (4)出示第2句: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a、指讀

  b、看圖:我們一抬頭就能看到(太陽),我們平時看太陽感覺那么(遠),站在華山頂上看太陽是那么(近),山腰間飄著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間"?我們平時看到白云總是高高地飄在藍天上,現在只到華山的山腰間。對太陽和白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c、填空;一抬頭,太陽。一回頭,看到。(指3,齊)。

  d、讀出來

  (5)讀兩句話(書上)

  a、師生接讀

  b、指2,齊

  (6)看板書練背。

  5、我們站在華山頂上,感覺到華山如此雄偉、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簡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念了起來。

  請小朋友往下讀課文。齊讀。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樣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聽老師吟誦這首詩。指名吟誦。

  (3)出示圖、聽詩意、生讀詩。(出示有關詩句,有意顛倒排列詩句。)

  a只有藍天在我們的頭頂上,周圍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只有天在上

  b沒有一座山能和華山一樣高。--更無山與齊

  找一找哪個字說"一樣高"?(齊)

  c一抬頭,太陽離我們很近很近。--舉頭紅日近

  哪個字表示"抬起"的意思?(舉)沒有?(無)

  d回過頭來,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間。--回首白云低

  哪個字是"頭"的意思?

  (4)這首詩有問題嗎,誰來糾正?(學生按順序排列詩句)

  (5)做動作朗讀詩,體會詩的意思。指名讀,齊讀。

  6、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孩子的先生聽了--連連稱贊真是一首好詩!大家豎起大拇指一同來稱?quot;好詩!好詩!"一個剛七歲的孩子為什么能脫口吟出這么好的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讀書時邊讀邊起,用心體會。我們也應該努力學好語文,少壯不努力--(齊說)老大徒傷悲,我今方少年,理當展翅飛。)

  7、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動作)。

  8、表演、朗讀第二段。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現在要請一位小朋友來扮演小孩,做動作吟育古詩,誰有這個本領。老師表演先生。其他的話由全體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爬山的艱難,想象爬上山頂后的感覺。

  (二)小結:今天,我們去登了華山,還學會了一首寫華山的詩,收獲真不小。

  請小朋友完整讀課文,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三、學寫生字。

  1、在書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結構的字:頂、除、沿

  2、學"頁字旁"。

  3、怎么記?分析結構,偏旁。

  4、看筆順圖,指說書空

  5、范寫講解關鍵筆畫的寫法。

  6、學生描1、仿1、臨1。

  7、教師根據巡視情況評析。

  8、學生繼續練寫、教師巡視。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0

  本課時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

  1、我能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雙綠線中的11個字,認識2個偏旁。我能利用上下文或通過查字典、上網等方法或途徑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正確、優美的書寫生字。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我能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4、我能在理解詩文的基礎上,為古詩配畫。

  本課時重點難點或學習建議

  我通過朗讀聯系上文,找到文中與各句詩相對應的句子,并借助文中優美的文字體會詩的意境。

  本課時教學資源的'使用

  我能利用資源(如:圖片、文字等)了解華山及寇準的相關資料。

  學習過程

  學習要求或學法指導

  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1、搜集資料。

  華山:

  寇準:

  利用“加、減、換、編兒歌、猜字謎等方法記憶,比一比看誰記得生字多。

  2、預習要求:一讀、二圈、三標、四問。

  我會讀——為漢字注音。(你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字讀音嗎?請在該字的下面點上“·”。)

 、

  詠沿艱難

  頂禁吟誦

  贊宋寇

 、

  華間與齊

  稱代歲

  我會寫——識記字形。

  華:

  間:

  與:

  齊:

  稱:(偏旁:)

  代:

  歲:(偏旁:)、

  請根據課文中讀音給生字組詞。(注意“華、間、稱”在文中的讀音。

  huà

  華

  huá

  我會用:漢字開花。

  華間

  與齊

  稱代

  歲

  學習交流與問題研討:

  初讀課文。

 、傥抑拦适掳l生的時間、人物、事情:

  ②我知道文中的“小孩兒”是代的,吟誦《詠華山》時,他才歲。

 、畚視髡b《詠華山》這首詩: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芪矣胁焕斫獾牡胤叫枰埥蹋

  精讀課文。

 、僖龑W習:

  我理解“艱難”、“情不自禁”的意思

  我能說出對華山的印象。

 、谛〗M合作學習:

  我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

  我能找到與文中對應的詩句。

  文詩

  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廴嘟涣鞣答。

  練習檢測與問題延伸:

  我為古詩來配畫

  課后反思:

  1、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利用導學案,把生字的學習放在課前,由學生主動識記生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前,教師檢查各個層次學生導學案學習單完成情況,有選擇地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2、本篇課文是一篇文包詩,文中有詩,課文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詩人、寫詩背景、詩意等。因為有了課前導學環節,掃除了生字詞障礙,這樣有較多的時間幫助學生品讀詩句,理解詩意。詩文對應的教學,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這樣組員在討論中共同提高。最后,學生在音樂中進行詩配畫,讓孩子們感受到詩中有畫。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1

  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詠華山》,它是蘇教版小語教材采用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根據課文敘述寇準跟老師登華山時詠詩贊華山的事,我為本課制定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會讀本課生字詞,通過反反復復誦讀課文,理解生字詞;借助圖畫,依托觀察、思考及想象,進行詩文對應,體會古詩的意思,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從而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造力。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渠道。在教學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學習、交流、檢查讀課文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等,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啟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評議,深化理解了課文內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創新見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了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得雙向互動的交流得以實現。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么重要。因此,我這堂課的教學也注意到這一點: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幅華山掛圖來創設情境,讓生首先對華山有感性的認識,再激發學生去爬山的欲望,引發學生的向往與遐想,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古代有個七歲的小男孩,不但登上華山還念出一首贊美華山的詩。這樣,學生便會急于知道詳情的強烈愿望而去自發性進入閱讀。同時鼓勵學生在讀書時,利用邊讀邊想的閱讀方法去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體情悟道,突破“文包詩”難點。

  “文包詩”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詩文聯系,借文悟詩。因此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品描寫華山高、雄偉壯麗的句子上,讓學生通過觀察,貼圖的形式,理解華山高聳入云的壯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能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讀課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體會華山巍巍,聳入云霄的特點后,出示詩句,讓生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詩文對應,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我設計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讀本課生字詞,通過反反復復誦讀課文,理解生字詞;

  2、借助圖畫,依托觀察、思考及想象,進行詩文對應,體會古詩的意思,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們爬過山嗎?今天,老師就給你們推薦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覽的名山,叫華山,

  請大家看這座山(指圖)-這就是華山

  2.你覺得華山怎么樣?

  是呀,我也覺得華山雄偉壯麗,高聳入云?吹竭@么高的山,老師情不自禁的想吟誦一首詩來贊美它(只要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歡這首詩嗎?這首詩是古代一個7歲小孩寫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誰,為什么寫這首詩,

  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24課《詠華山》,讀了以后,你就懂了(板書)

  請大家翻開書p135頁,自己讀讀課文,不會讀的先拼拼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二.初讀課文。

  1.自讀。

  2.同桌相互檢查

  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可真高(像這位、這位同學讀得可認真了,他們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反反復復的讀,那么現在請你們把認為難讀的地方,讀給同桌聽。如果還有讀不準的詞,就請他教你)(生互相練習)

  3.檢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師教了同桌(請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詞呀?(學說,師板詞。板后齊讀)

  4.生第一次讀課文

  我們把難讀的詞語讀會了,現在試試讀讀課文

  5.生邊讀,師邊板詞

  老師還發現,有幾個詞語也很難讀,誰能來教教老師讀。(齊讀詞語)

  6.再讀課文。這回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得比上次好。

  三.品讀。

  1.導語。

  剛才大家看了華山,都覺得華山非常高,如果讓你去爬這么高的山你會覺得怎么樣?(生答)

  我們課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們一樣,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難。課文里用哪個詞形容他們爬山困難呢?

  2.引句子!鞍。∪A山真高哇!”

  等他們滿頭大漢,喘著大氣爬到山頂,他們會覺得這山怎么樣呀?(出示句子)他們的感覺和你們一樣

  3.品讀句子。

  a自由練習好,大家自己先練一練,看誰能把華山讀得最高。指名讀

  你們讀得都很高,我們一起來把華山讀得高高的。齊讀

  4.品后兩句。

  華山到底有多高呢?讓我們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頂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讀。同學們,先好好的讀讀這兩句,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為什么遠遠近近的山都跑到我們腳下去了呢?

  b太陽為什么顯得這么近呢?說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結束語。我們看到的這些景色都說明了什么?

  d分組合作練讀。我們分組練一練,練習讀這些句子。爭取每個人都能把華山的高讀出來。

  e檢查反饋。那一小組先來,比一比哪組讀得最高(指黑板讀)

  f師范讀。講朗讀的方法。要讀得好,有個小竅門,就是一邊讀一邊想。

  g生齊讀。好,照老師的方法,我們一起來,把華山讀得高到太陽那去。

  5.品古詩

  導語:你們把華山讀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紅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樣?

  a、說說自己的心情

  b、引詩

  對,那小孩的心情-開心了,激動了,幸福極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樂。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板詩)讓生看手勢跟讀

  c、練習讀詩

  a自讀。

  b詩文對應這些詩與這些句子是有聯系的,你們能把他們對應起來嗎?

  1、討論交流

  2、提問你認為哪句話,對應哪句詩?(這兩句詩應該與哪句話對應呢?)

  3、總結、讀詩句這首詩和前面的句子一樣,都是寫華山很高很高。

  男女賽讀(讀出華山的高來)

  四.品第三、四段

  你們覺得這首詩怎么樣?寫得好嗎?

  1.課文中老先生怎樣夸他(好詩好詩)

  2.生夸“我們一起也來夸夸他!

  3.他是誰?(寇準)我們一起把最后一段讀一讀。他今年幾歲?(7歲)用手指表示出來!

  他和誰一般大呀?”

  4.總結。(再讀全文)

  五、總結結束。

  1、華山的雄偉、壯麗

  2、小寇準的聰明、能干

  3、鼓勵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壯麗雄偉。

  教學重點難點:第二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作業 安排和設計:

  課內:組詞、抄寫生字、看生字說偏旁結構、聽寫生字。

  課外: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1. 板書課題:22。詠華山(齊讀)

  2. 學習生字“華”

  3. 釋題。

  詠,就是用詩詞來敘述。

  4. 指導看圖。

 。ǔ鍪救A山風景圖)簡單介紹華山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圖意然后提問:通過看圖,你們覺得華山有什么特點。

  5.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本課是誰詠華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二. 范讀課文

  1. 范讀課文。

  2. 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三. 學習生字詞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 開火車讀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要求:

  (1) 看準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2) 在練習本上練寫生字

  5. 照樣子,按筆順描紅。

  四.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認讀。

  2. 指名按課文自然段讀課文,讀后正音。

  二. 講讀課文

  1. 學習第一段。

 。1) 出示圖一,指導看圖,要求學生用“什么時間,誰去干什么”的句式說出圖意。課文里是怎么寫的呢?

 。2) 指名讀。

  (3) 小結。齊讀。

  2. 講讀第二、三段。

 。1) 出示圖二,小孩和先生來到了什么地方?他們是怎么來的?

  a. 指名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話。

  b. 怕華山為什么如此艱難?

  c. 指導朗讀。

  (2) 下面兩句是他們爬上華山后的感嘆。提問:這兩句都用了什么標點符號?從這兩個感嘆號可以想象出他們的驚訝程度。自由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3) 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

  a. 齊讀四、五句。

  b. 指導看圖理解第四句話、第五句話。

  c. 指導讀第四句話、第五句話。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現在卻在山腰間,如果你就是圖上的孩子,你的心情會怎么樣?釋詞“情不自禁”。

  (5) 學習課文中的古詩。

  a. 指名讀古詩。

  b. 師點撥:前面兩句話已經點明了詩的意思,請同學們找出寫與詩句意思相對應的句子。指導理解“更”、“齊”、“舉”、“首”的意思。

  c. 指導朗讀。

 。6) 讀了這首詩,你們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好在哪?

  a. 學習第二段最后一句話。讀句子,理解“稱贊”的意思。

  b. 指導朗讀。

 。7) 這小孩子真不簡單,他是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自由讀第三段。

  這個孩子是誰?我們班上有沒有同學對他有所了解?

 。8)隨老師齊讀課文。

  三. 小結

  不知大家有沒想過寇準7歲的時候,為什么能脫口吟出這樣的好詩?是(使學生明白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重要性。向學生提出希望,勉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四. 作業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練寫生字。

  第三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聽寫生字。

  2. 看生字,說出偏旁、結構。

  二. 朗讀訓練

  1. 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 同桌互讀。

  三. 指導背誦古詩

  1. 教師范讀古詩。

  2. 指名讀古詩,評議,說說詩句的意思

  3. 自由練習讀,嘗試背誦古詩。

  4. 指名背誦。

  四. 練習

  1. 口頭擴詞。

  頂齊

  2. 寫筆順。

  與 華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3

  詠華山(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 學會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本課新詞。

  3 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華山的雄偉。

  教學準備:

  華山景色的錄象、文字投影片、詞語投影片、實物投影儀、錄音磁帶、

  用于學生擺放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復習本課生詞

  華山 沿著 山頂 除了 更 與 齊

  回首 七歲 艱難 顯得 詠 登 山腰

  情不自禁 吟誦 稱贊 寇準

  2 復習詩句,說說詩的意思。

  3 教師小結:這首詩寫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華山。

  4 教師板書:華山 (提醒學生注意“華”的寫法)

  5 學生描紅:華

  6 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詩人用一首詩來吟誦華山,贊美華山,這就叫詠華山。教師板書:詠

  7 欣賞華山錄象,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 過渡:這么美的華山,不但我們喜歡,而且古時候的人也喜歡。(出示圖片、文字)

  2 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 過渡:華山那么高,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嗎?那么,他們爬上山頂了嗎?在山頂又看到了什么?

  2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3 提問:他們爬上山頂了嗎?從哪句話看出?

  4 指名讀第一句。

  思考:爬山容易嗎?從哪里看出來?

  5 指導讀詞:艱難(讀出艱難的感覺)

  6 指導朗讀第一句。

  7 出示第二、三句話,指導朗讀。

  教師:華山高嗎?小孩沒想到華山有那么高,非常驚訝,所以這兒連續有兩個感嘆號。哪個小朋友用朗讀來表現出那個小朋友的驚訝。

  8 教師: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讀)

  9 說說讀了這一段話,你明白了什么?

  教師圈示:除了都在腳下

  那么近 山腰間 朵朵白云

  相機板畫:(見課后板書)

  為什么會有如此奇怪的現象呢?板書:高

  10再讀句子:!華山真高哇!

  11齊讀2—5句話。

  12看板書練習背誦2—5句話。

  13過渡:小朋友真聰明,不但讀懂了課文中的句子,還讀出了華山的高。接下來,老師想再來考考大家。

  14鞏固練習:拼圖

  教師:華山這么高,真是一座神奇的山。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圖片,太陽、白云、華山等,請小朋友按課文所描述的情景來將它拼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15指名評價。說說拼得對不對?為什么?

  16看圖再背2—5句話。

  17教師: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那雄偉的華山,我要大聲地喊:太美了!如果你在華山上,你會怎么做?

  18教師:剛才,大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這樣做,那樣做,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詞語:情不自禁 (齊讀)

  19教師:小孩兒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華山來。(播放古詩錄音)

  20學生齊讀古詩。

  21比較詩句與第三、四句話,找出對應關系。

  22師生對讀這兩段文字。

  23理解“舉頭”“回首”指名用動作表演。

  24組織朗誦表演。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能用動作來表示“舉頭”“回首”,我想你們還一定會用動作來表示整首詩,當一回“小詩人”。

  先指名表演,再集體表演。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過渡: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不但你們喜歡,他的先生也喜歡。聽,先生是怎樣稱贊他的?

  2 播放錄音。

  3 教師:先生可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非常喜歡,你聽出來了嗎?

  4 齊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過渡:詩好,寫詩的人更了不起,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吧!

  2 齊讀。

  3 教師:小朋友們,讀了這一段話,你有什么想法?

  4 教師總結:寇準年紀小小,就能做作出這么好的詩,這跟他平時認真學習是分不開的。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像寇準那樣,從小努力學習,將來有所成就。

  六、布置作業

  將古詩繪成一幅詩配畫。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4

  教案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壯麗雄偉。

  教學重點難點:

  第二段。

  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22。詠華山(齊讀)

  2. 學習生字“華”

  3. 釋題。

  詠,就是用詩詞來敘述。

  4. 指導看圖。

 。ǔ鍪救A山風景圖)簡單介紹華山的地理位置,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圖意然后提問:通過看圖,你們覺得華山有什么特點。

  5.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本課是誰詠華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讀課文。

  二、范讀課文

  1. 范讀課文。

  2. 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三、 學習生字詞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 開火車讀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要求

 。1) 看準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2) 在練習本上練寫生字

  5. 照樣子,按筆順描紅。

  四、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認讀。

  2. 指名按課文自然段讀課文,讀后正音。

  二、講讀課文

  1. 學習第一段。

 。1) 出示圖一,指導看圖,要求學生用“什么時間,誰去干什么”的句式說出圖意。課文里是怎么寫的呢?

 。2) 指名讀。

 。3) 小結。齊讀。

  2. 講讀第二、三段。

 。1) 出示圖二,小孩和先生來到了什么地方?他們是怎么來的?

  a. 指名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話。

  b. 怕華山為什么如此艱難?

  c. 指導朗讀。

 。2) 下面兩句是他們爬上華山后的感嘆。提問:這兩句都用了什么標點符號?從這兩個感嘆號可以想象出他們的驚訝程度。自由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3) 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

  a. 齊讀四、五句。

  b. 指導看圖理解第四句話、第五句話。

  c. 指導讀第四句話、第五句話。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現在卻在山腰間,如果你就是圖上的孩子,你的心情會怎么樣?釋詞“情不自禁”。

 。5) 學習課文中的古詩。

  a. 指名讀古詩。

  b. 師點撥:前面兩句話已經點明了詩的意思,請同學們找出寫與詩句意思相對應的句子。指導理解“更”、“齊”、“舉”、“首”的意思。

  c. 指導朗讀。

  (6) 讀了這首詩,你們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好在哪?

  a. 學習第二段最后一句話。讀句子,理解“稱贊”的意思。

  b. 指導朗讀。

 。7) 這小孩子真不簡單,他是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自由讀第三段。

  這個孩子是誰?我們班上有沒有同學對他有所了解?

 。8)隨老師齊讀課文。

  三、小結

  不知大家有沒想過寇準7歲的時候,為什么能脫口吟出這樣的好詩?是(使學生明白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重要性。向學生提出希望,勉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

  四、作業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練寫生字。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聽寫生字。

  2. 看生字,說出偏旁、結構。

  二、朗讀訓練

  1. 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2. 同桌互讀。

  三、指導背誦古詩

  1. 教師范讀古詩。

  2. 指名讀古詩,評議,說說詩句的意思

  3. 自由練習讀,嘗試背誦古詩。

  4. 指名背誦。

  四、練習

  1. 口頭擴詞。

  頂齊

  2. 寫筆順。

  與 華

  教案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本課生詞;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鼓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華山)、小黑板、錄音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

  1、 談話:

  小朋友看過動畫片《寶蓮燈》嗎?

  小沉香劈開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媽媽,還記得這座大山叫什么嗎?

  板:華山

  2、 說一說華山的特點:(高)

  板:(簡筆畫)

  (二)初讀課文:

  1、 自由輕聲:

  要求:

 。1)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

 。2)讀通每句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 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登華山 山路遠 遠近 近山 腰間

  艱難 情不自禁 吟誦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4、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爬一次華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ㄈ┚x全文

  1、第一自然段:

  出示圖一:

  (1)什么時間,誰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3)師引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介紹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

  2、第二自然段:

 。1)老師有首詩就是介紹了華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讀,指讀,齊讀

 。2)師邊畫邊述:

 。3)小孩兒跟先生就是沿著這條山路爬上山頂的。

 。4)爬這樣的山路感覺怎么樣?

 、倮斫猓骸捌D難”

  指名讀,讀出“山高路險”

 、谥笇Ю首x第一句

 。5)為什么爬華山如此艱難?(高)

  (6)華山到底怎么個高法?

  帶著問題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

 。7)出示圖二:

  讓我們一起跟他們到華山頂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8)學習第四、五句

 。9)指名讀

 。10)說一說句子意思

 。11)動手比劃一下“山腰間”

 。12)與小朋友一起將句子用間筆畫來體現

 。13)討論:

 、侔自撇皇窃谔焐希@兒為什么寫在山腰間?

 、诎自飘嬙谏降氖裁次恢?

 。14)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會用一句什么話來評價華山?

  “啊,華山真高哇!”

  指名讀,齊讀

  (15)如果你在華山頂上,你想說什么?做什么?

 。16)小朋友們都忍不住了,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讀

 。17)這個小孩兒跟你們一樣也情不自禁了,吟誦起了一首小詩

  板:(完整課題)詠

  讀題

  這首詩的意思就蘊藏在課文中,你能找到嗎?

 。18)交流

 。19)出示相應的兩句句子

  (20)師讀詩,生接句

 。21)指名讀詩

 。22)點撥

  舉頭——抬頭回首——回頭

  (23)要求給詩句配上動作讀一讀,背一背

  3、第三自然段:

 。1)這首詩吟誦得怎么樣?聽后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2)這個老先生的反應跟大家一樣

  邊讀邊配動作朗讀第三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 這個小孩兒真不簡單,誰來介紹一下他是誰?

 。2)為什么要用“才”七歲,(年紀小)

 。3)這樣的好詩竟然是一個剛7歲的寇準吟誦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誦出來的嗎?

 。ㄕJ真學習語文)

 。4)小朋友們想向寇準學些什么?

 。5) 師小結:

  寇準能吟誦出這樣的好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我們班小朋友也應向寇準那樣從小學好語文,長大后用好語文。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讓我們跟小孩兒和先生再去華山看一看

  ,22詠華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藍天,遠遠近近

  更無山與齊。的山都在華山腳下。

  舉頭紅日近,太陽顯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ㄎ澹⿲W習生字

  1、 認讀生字、正音、質疑

  2、 給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邊是,不是“幾”

  近:先寫“斤”,再寫“辶”,第二筆是豎撇

  與:熟字去偏旁記憶,“寫”去掉“冖”

  齊:撇捺要伸展

  4、 描紅、臨寫

  (六)課外練習:

  設計意圖:

  《詠華山》是“文藏詩”的一篇課文,也就是把一首詩包含在一個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對“詩”的意境的啟發。

  1、圍繞詩展開討論.學習。

  古詩是全文內容所在,先出示古詩設疑,圍繞古詩學習課文,展開討論。

  2、借助文來解詩。

  詩句蘊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過閱讀課文繪制簡筆畫,簡明.形象化古詩。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它有著一種全新的課型——文包詩,即把一首古詩包含在一個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對詩的意境的闡發。

  本課教學要求主要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同時認識1個偏旁。

 。3)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4)能識字,會寫字,能朗讀,這才具備了閱讀的基本條件,先要跨進門檻,而后才能登堂入室。所以識字、寫字、讀書無疑成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當然也是這課的教學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低年級閱讀必須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開始,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必要時也可適當為他們提供一些背景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新舊知識聯系。在新課伊始,就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爬過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覺,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華山風光鏡頭,引發學生的向往與遐想。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古代有個7歲的小男孩,不但登上華山還念出一首贊美華山的詩呢!這樣,學生便可帶者急于知道詳情的強烈愿望進入閱讀。

  課文第二自然段寫孩子吟詩贊華山,成為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作者寫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緊扣一個“高”字依次展開,先以“艱難地爬”暗示華山的陡峭高峻,次以兩個感嘆號渲染華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體描寫展現華山的陡峭高峻。華山巍巍,聳入云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華山如此的壯觀非凡?完全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生動形象的畫面如實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讓學生觀察那懸崖峭壁上那條飄帶似的山道,學生自然能體會到爬山之艱難。讓學生欣賞那美麗的山頂景觀,隨機飄出相對應的語言文字。讓課文語言在孩子頭腦中變成美麗的風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讀課文,同時助以表情動作來看藍天,看群山,看太陽,看白云,體會文中人物觀察角度的變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學生獲得最真切的體驗。

  人們說:情動于中而發于外。面對如此峻峭雄奇、壯觀非凡的華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贊。“情不自禁”這一成語十分切合此時、此境、此情。但這詞很難說清,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當自己獲得成功時,情不自禁地說……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5

  聽了一節一年級的語文課——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的。課文寫的是宋代寇準7歲時隨先生登上華山,即興吟誦了一首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在學生熟讀、理解了課文之后,教師問學生:“讀了課文,與寇準比起來,你們有什么感想?”學生的回答很熱烈,但中心意思都是大同小異:寇準7歲便能寫出這么好的詩,我們都8歲了卻寫不出來,我們真不如寇準呀!言談之中流露出一種認為寫詩高不可攀的無奈和我不如人的自卑。

  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我們已經習慣了以一些優秀人物為榜樣來激勵學生。因此,在遇到寫古今中外小神童之類的課文時,教師總不忘讓學生與小神童們比一比,試圖通過比較使學生有所觸動,從而激發起他們刻苦用功、奮發向上的學習熱情。用意是好的,但結果卻不能讓人滿意,因為比來比去,學生只會認為自己不行,心中免不了是灰溜溜的。偶爾為之,問題不大。要是長期這樣,那就是在制造自卑者了。

  每個人心靈里都有兩扇大門,一扇叫“自卑”,一扇叫“自信”。走進了自卑的大門,總認為自己不能的人,一輩子唯唯諾諾,一事無成;而走進了自信的大門,時時感覺到“我能行”的人,就能夠抬起頭來大膽往前走,有勇氣去迎接風雨,敢于在困難中微笑。國外就有一些心理學家跟蹤調查了數百名智力發展水平較高、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大致相同的少年。當這些被調查的對象步入顯示成果的年齡時,彼此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成了事業上的佼佼者,有的卻沒有什么作為。最終的結果顯示,那些自我肯定的內心傾向較穩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過自我否定傾向較明顯的人?梢姡孕判淖鳛橐环N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其發展水平是與活動的成敗相對應的。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那么,決定學生是走進自卑,還是走進自信的因素有哪些呢?筆者認為,關鍵因素是他們對自我形象的認識。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過與同齡伙伴的比較,并在他人的評價中再經過自我分析、判斷,逐漸建立起來的。因此,讓學生學會比較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學生一味地與強于自己的人比較,或者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這樣只能是越比越灰心,越比越泄氣,以致越來越自卑。相反,如果以自己的長處比優秀者的短處,就會發現,自己并不是處處不如優秀者,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勝一籌。當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心中便會充滿自信,便會產生內在動力,便會把握住成功的基點。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只有促進學生消除自卑,增強自信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而學生產生自卑的根源,就這節課來看,是因為教師提問的引導方式有誤所致。其實,教師如果改變一下提問的方式,這樣來問:“寇準登上華山,即興吟誦了一首詩。請你想象,現在你也登上了華山,你會怎樣做呢?”如此一來,就不單單是引導學生與寇準比做詩了,而是引導學生向寇準學習,并適時發揮自己的特長。也許,有同學會像寇準一樣也吟誦一首詩;也許,有同學會大筆一揮,繪就一幅美麗的圖畫;也許,有同學會高歌一曲,表達心中的快意……不管采用何種方式,肯定都是學生自己最拿手的,都是會受到大家嘖嘖稱贊的,當然學生也就會隨著自我的表現,將自信的種子播撒在心田。

  心理學家蓋茲說過,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小學,正是播種自信種子的最佳季節;課堂,正是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的最好場所。為人師者,要珍惜這美好的季節,充分利用這美好的場所,多為學生搭建成功的階梯,讓自信在他們成功的經驗積累中不斷鞏固、不斷增強;多對學生采用積極引導、欣賞贊揚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收獲贊譽、收獲自信、收獲成功。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本課生詞;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鼓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設想:本課主要讓學生在老師巧妙的點撥、指導下,借助生活經驗、直觀演示,自覺產生情感體驗,讀中自悟,以讀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 詠華山》(齊讀課題)。

  2、復習生字詞: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這些生字詞,你還能響亮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開火車讀,齊讀)

  3、上節課,我們通過讀課文,知道是誰詠華山的?

  4、寇準和先生一起去登華山(師畫華山圖),他們艱難地爬上了山頂(貼人物圖于山頂上),你們看看圖,覺得華山怎么樣?(出示:。∪A山真高哇!)

  二、學習第二段

  1、聽老師讀第二自然段,小朋友們一邊聽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華山很高?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華山的高?

  A:出示:!華山真高哇!指導讀好這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華山的高來。)

  出示華山圖:看,這就是華山,有1997米高,500多個我們這個教室那么高?戳诉@么高的華山,相信這句話現在你一定能讀好!誰來讀?(你讀得真好,把華山讀得那么高。

  你能換一個說法來表示華山的高嗎?”。 

  華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語來形容呢?老師這有幾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B: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這么長的路,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難、累、不容易……)書中用了一個詞,寫出了這種感受,就是(艱難)指導讀好這個詞。讀得真好,獎勵你把這句話完整地讀一讀。

 。ㄖ笇ёx好這句話)(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讀出來了,真棒。

  (你們真會讀書,從登山的艱難感受到了華山的高。)

  過渡:華山很難爬,但爬上去以后會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

  C: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齊讀

  師畫遠遠近近的山,同學們,你們看,這些山,有的遠,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錯落有致,此起彼伏,誰來讀好這個詞?指讀,齊讀

  學到這兒呀,宋老師有個疑惑了:這些遠遠近近的山原來也是很高的,為什么在這兒就變得矮小了呢?交流

  讓我們來讀好這句話,再次體會一下華山的高大!指讀整句,齊讀

  D: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這太陽應該在哪呢?(貼好太陽圖)為什么貼在這兒呀?讀讀句子,太陽離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樣。

  白云貼哪兒呢?小朋友,你們的腰在哪兒呀?山腰間就是在山的中間部位。

  貼一朵白云,夠了嗎?為什么?(朵朵白云)繼續貼

  指讀,齊讀

  3、誰能連起來把這段話讀好?

  男生齊讀。 師評:謝謝小男子漢們!你們讓我們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氣勢磅礴的華山!

  女生齊讀。 師評: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華山雄偉壯麗的樣子也讀出來了!

  讓我們一起來。(齊讀)

  4、讀得真好!獎勵你們看幾幅華山的風景圖。(展示圖片)

  看到這些美麗的華山圖,我看到許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贊嘆聲,這就是——情不自禁!

  看完后,你想怎樣來贊美華山?

  站在華山頂上,你除了想贊美華山,你還想干什么?

  5、小寇準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誦了一首詩(出示)

  教師范讀,學生閉起眼睛仔細聽,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們想來吟誦一下嗎?齊讀古詩

  那你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聰明的孩子已經發現:來課文前面都告訴我們了。

  “更無山與齊 ! 讓你想到前面課文中的哪句話?(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下面讓我們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讀詩句,男生讀詩意

  可老師有幾個不明白之處要請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 “舉頭”是什么意思呀 ?“回首”呢?誰來表演一下?謝謝你的幫忙,現在宋老師可明白啦。

  這首詩和前面的課文,都讓我們感覺到,華山真(高)!誰愿意來吟誦一下這首詩? (配樂讀詩,指導讀出韻味。)

  過渡:小寇準寫這首詩時才7歲,怪不得先生要連連稱贊了,那寇準的先生是怎么說的?

  6、誰能學學先生,夸夸寇準(注意手勢和點頭動作)

  7、同桌合作,一個當寇準吟誦古詩,另一個當先生夸夸寇準。自己練,上臺表演。

  8、這樣朗誦、贊美的語氣就叫“詠”(板書),所以我們課文的題目就叫……《詠華山》。讀兩遍課題

  9、配樂齊背古詩

  四、課外延伸

  1、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名山?(課件)

  2、許多大詩人在游覽完我國的名山后留下來許多古詩,今天宋老師送給大家《題西林壁》,這是我國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游覽完廬山后寫下的。

  師配樂朗讀,自讀,齊讀

  五、學習生字

  1、出示:齊 與

  2、想想怎么記住這兩個字。

  3、指導書寫。師范寫、生描紅、臨寫

  4、反饋評價。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捊胰,引入情境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跟老師寫課題(師生板書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讀通讀熟了課文,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小朋友,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老師這里正好有一首詩是介紹華山的,你們想念念嗎?

  出示:《登華山》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

 。ǘ⿲W習第二段

  一、出示多媒體

  1、師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說一說,你覺得華山怎么樣?

  (出示小黑板,!華山真高哇。

  學生自由練讀。(讀出華山的高)。指名讀。

  3、師: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跟小寇準和先生到山頂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是那么近,山腰飄著朵朵白云。

  自己讀讀這兩句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讀出華山的高來)

  分別讀第一和第二句。(指導有感情朗讀)

  師:這兩句把華山寫得多高多美呀,我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練習背。指名背

  師:華山真高、真美!看到這么高、這么美的華山,小寇準的心里非常激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出示黑板)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師:這首讀共四行,兩句話,這首詩的意思就蘊含在課文中,你能找到嗎?

  指名說一說。

  這首詩把華山的高和美都寫了出來,我們應該怎樣讀好它,自己練練。

  加上動作讀一讀,背一背。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小孩兒這首詩寫的怎么樣?誰來學學先生夸夸他。

  2、誰能加上動作朗讀第三自然段

  3、我們一起學著先生夸夸小孩兒。

 。ㄋ模⿲W習第四自然段

  1、這個小孩兒真不簡單,誰來介紹一下他是誰?

  2、為什么要用“才”七歲,(年紀。

  3、這樣的好詩竟然是一個剛7歲的寇準吟誦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誦出來的嗎?

  (認真學習語文)

  4、小朋友們想向寇準學些什么?

  5、師小結:

  寇準能吟誦出這樣的好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我們班小朋友也應向寇準那樣從小學好語文,長大后用好語文。

  總結:剛才,我們一起去登了華山,欣賞了華山的高與美,收獲不小。下面我們把課文連起來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再來回憶一下華山的美景。

 。ㄎ澹⿲W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正音、質疑

  2、給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與:熟字去偏旁記憶,“寫”去掉“冖”

  稱:左右結構,教學“禾木旁”

  4、描紅、臨寫

  ● 上課背景

  第一課時已完成:初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后,重點閱讀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教學生字:華、路、自、己。

  ● 教學內容

  1、理解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古詩;

  2、教學剩下的生字:與、齊、稱;

  3、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激發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 教學重難點

  學習理解第二自然段。

  ●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對話激趣

  1、繼續學習第24課,齊讀課題。

  2、復習生詞。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生:古時候有個小孩兒名叫寇準,他跟著先生去登華山)

  【課堂上老師把學生看成朋友,學生也會把老師看成朋友,這樣融洽的師生關系,為下一步創設情境做好鋪墊,同時通過談話又掌握了學情,在平等師生對話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智能!

  二、欣賞風景、創設情境

  1、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你們現在最想干什么?(去看看華山)這節課我們就和小寇準還有他的先生去游覽這座馳名中外的華山吧!

  2、課件播放錄像。初步感悟華山的雄偉壯麗。

  【此處欣賞錄像,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因為學生從第一課時開始可能就對華山充滿了好奇,很急切的想知道其真面目。另外,也為學習第二自然段及整節課的教學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初步感知華?quot;高"這一特點】

  三、借助情境,欣賞品讀

  1、你們覺得華山怎么樣?(高、美麗等等)板書:高

  2、老師和你們的感覺一樣。課件出示:華山真高。(指名讀)

  3、華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們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說,要5座紫金山

  加起來才能和華山相比。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ㄔ僦该x)

  4、華山這么高,爬到山頂容易嗎?為什么?(可以從"高"和"山路崎嶇"兩個方面回答)理解"艱難"。(指名讀詞、句子)

  5、登上山頂后,我們會看見什么呢?教師配樂范讀三、四兩句,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6、指名說看見了什么,相機板書。板書:藍天、山、太陽、白云

  7、自由讀這兩句話,邊讀邊想想藍天、山、太陽、白云在哪兒?課件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8、(指名讀,指名說它們的位置)相機板書。板書:在頭上、在腳下、那么近、山腰間

  9、看到的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可以做動作)

  10、你們讀得真好!王老師比原來更喜愛這這雄偉的華山啦!我可以贊美它一下嗎?(可以)師激qing朗讀。課件出示:!華山真高哇!你們也學著王老師的樣來贊美華山吧。(指名讀、齊讀)

  11、把這幾句連起來朗讀。課件出示:。∪A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12、小朋友們,站在華山頂上,小寇準和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華山的雄偉、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已經--"情不自禁"了。(出示詞卡,指名讀)

  13、小寇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課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小小組合作學習這首詩,提出要求:先讀,討論意思,再有感情地讀。

  14、小組匯報。(簡單說說古詩的意思,教師結合板書適機指導)小組讀。(加上動作)齊讀。

  15、先生聽到這首詩,有什么反應呢?齊讀第三自然段。

  16、小朋友們,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對華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們喜歡華山嗎?(配樂通讀全文)

  【此處著重體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學習過程。同時,也注意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象在兒童的學習和思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里沒有使用太多的直觀素材,更多的是讓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去感悟、去交流,逐步深化華山在學生心中雄偉、高大的印象。】

  四、賞識鼓勵,教學生字

  1、小寇準的詩得到了先生的贊揚,小朋友們,你們想和他一樣嗎?那么,老師要看看今天哪個小朋友寫字時最認真,王老師也會對你連連點頭稱贊的。

  2、看與、齊、稱三個字的筆順。

  3、實物投影教學生字。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這個環節設計重點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但在寫字前,教師特意將課文中的小寇準樹立成學生心中的小榜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由于還是一年級的學生,所以寫字的姿勢應該要強調,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

  1、同學們今天的收獲很大,但好像游覽得還不太過癮,老師為大家推薦一個網站: 里面有更多的關于華山的資料,小朋友們課后可以了解一下。

  2、課后練習:將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摘抄至拓展練習本上。

  3、寫下自己對華山想要說的話或也作一首小詩來贊美華山。

  【課堂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實在太小了。陶行知要推倒學校的圍墻,地為床,天為被。我們也要打破語文教學的課堂局限。將學生有課堂引向課外。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走向書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走進網絡世界,拓展知識面!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個新偏旁,兩條綠線內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并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插圖、光盤、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指名讀課題——齊讀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課文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借圖初解:

  1、好多小朋友都對寇準寫的這首詩很感興趣。現在就請大家自己好好地讀一讀這首詩吧。ǔ鍪竟旁姡

  2、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

  3、讀了這么久,你都讀懂了些什么?(交流)

  4、現在就請大家到這幅畫里去找找詩句的意思。(出示掛圖)

  5、交流:從畫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你們覺得華山怎么樣?(緊緊圍繞“高”生發開去)

  6、我們已經在圖中尋找了那么久,現在請你們再讀讀這首詩,看看是不是比剛才明白了一點,把你對詩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生自由讀)

  三、品讀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這篇課文很特別,這首詩的意思,不光圖里有,課文里也有。請小朋友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細心地把古詩的意思找出來。

 。2)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些。

  出示句子:

  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3)誰來讀讀第一句話?看看誰讀得美。(指名讀)

  誰看出來了,這句話是那句詩的意思?

  (4)誰來讀讀第二句話?看看誰讀得美。(指名讀)

  誰看出來了,這句話是哪句詩的意思?

 。5)師讀詩句,生讀出相應的解釋,再換一下。

 。6)現在你們一定對這首古詩游樂自己的認識,請把你們對在這首古詩的理解告訴你的同桌。(同桌說說詩的意思,師巡視)

 。7)讀到這里,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這樣的感嘆——(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試著讀出感情(指名——齊讀)

 。8)是的,華山真高!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躲躲白云。所以,寇準見了才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9)請小朋友讀讀第一句話,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ń涣鳎骸捌D難”看出華山的特點:高大,險峻)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寇準的這一首詩,把華山的高大、險峻、神奇、美麗全道出來了,難怪先生聽了——(連連點頭稱贊)

 。2)先生都稱贊了些什么?能加上先生的動作說說嗎?

  指名表演讀——全班表演讀

 。3)如果你是先生,你還會稱贊些什么?

  3、演讀課文:

 。1)四人小組演讀課文

  (2)指名演讀課文

 。3)全班表演讀

  四、作業:

  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蹦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怖斫庹n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勵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復習。

  ⒈認讀詞語。

 、猜犈錁防收b。

  三、讀講課文,品味華山的高。

 、睂W習第一自然段。

 、哦嗝襟w出示圖一,指導看圖,引導學生用“什么時候,誰去干什么?”句式說圖意,課文是怎樣寫的?

  ⑵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橇私鈹⑹路椒ā

 、染氄f:你能用“什么時間, 誰跟誰去干什么”說句話嗎?

 、升R讀第一自然段。

 、簿x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讀這兩節課文。

 、茖W習第二自然段。

 、俣嗝襟w出示圖二,指導看圖。

 、谠O疑:爬華山為什么如此艱難呢?

  ③指導朗讀.

 、艽藭r,他們會發出怎樣的驚嘆?

  相機出示句二、句三:!華山真高哇!競讀齊讀

 、萑A山到底怎么個高法?相機出示句四、句五。

  a 指名讀句子。

  b 質疑問難。(多媒體出示圖二,指導看圖理解)

  c 設疑:從這兩句話,你品味出華山的什么特點?

  d 齊讀句子。

 、拚勗挘合鄼C出示句六。點撥:“情不自禁”

 、邔W習古詩:

  a 指名讀。

  b 小組學習:要求: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請找出與詩句意思相對應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劃出。( 師巡視)

  c 指名讀句子,點評。

  d 質疑問難:

  e 詩文分組對照對應朗讀。

  f 指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義。

  g 競讀古詩。(評價)

 、菍W習第三自然段。

 、俣嗝襟w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讀(點評),表演讀。

  ②延伸:這首詩好在哪?這孩子是誰?當時幾歲?

  ⒊齊讀第四自然段。相機進行思想教育

  三、課中休息。

  四、齊讀全文?窗鍟⒖偨Y課文。

  五、課中鞏固

 、备偙彻旁姟

 、舱n外延伸:

  ⑴多媒體出示動畫:欣賞華山的風光。

 、剖占嘘P華山的資料。

 、持笇鴮懮郑貉、頂、除

  附板書:

  22 詠華山

  白云低

  紅日近

  高         除了……都……

  艱難地爬登

蘇教版《詠華山》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蘇教版第三冊《練習8》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 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字母的大小寫。2. 認識四種標點符號及它們的用法。3. 讀句子,在一定語境中進行句式的初步訓練。4. 熟記成語。5. 朗讀背誦古詩。6. 練習寫左右結構的字。7. 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一幅圖,并有條理說一段話。...

  • 蘇教版第四冊《識字1》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預設:知識與技能: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初步了解一些傳統節日民間風俗。...

  • 蘇教版五下《方程》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2頁,練習一第1~3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 蘇教版第三冊《青蛙看!返谝徽n時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閱讀興趣擺到重要位置,并采取多種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和享受。另外,基于“研究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理論的引領指導,本課閱讀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 蘇教版二語下 識字7 第一課時(精選2篇)

    備課時間: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掌握部首鳥和月.2、認識一些特殊的偏旁,進一步了解象形字、形聲字的構字特點.3、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自主合作,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認識鳥、隹、月等...

  • 蘇教版《美麗的丹頂鶴》第二教時(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創設情境,借助媒體,引導學生讀讀悟悟,了解丹頂鶴的特征,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 蘇教版第四冊《識字6》教案(精選16篇)

    轉載自武夷山市嵐谷中心小學網站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 2、比較“礻 衤”“宀 穴”兩組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圖讀熟與此相關的詞語。 教學時間:兩課時。...

  • 《金子》教學設計—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精選16篇)

    教學分析: 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不得不離去另謀生路時,發現雨后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啟發,留下種花,終于獲得成功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靠意外的收獲上不現實的,要想獲得成功或財富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望 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一,復習導入...

  • 蘇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教學設計——《談禮貌》(通用14篇)

    蘇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教學設計——《談禮貌》19.談禮貌教學目的: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 蘇教版二年級上:《識字6》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一、激趣導入1、小朋友們喜歡旅游嗎?假期的時候都去過哪些地方旅游呢?2、有個小朋友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旅游,還把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物畫了下來。...

  • 蘇教版《比例》單元教材漏洞及補。ňx15篇)

    漏洞一:教材中有語句錯誤教材第31頁比例基本性質下面有這樣一句話:“你能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嗎?”這明顯是一個病句,應該去掉“否”字或去掉“嗎?”加個句號。...

  • 蘇教版第二冊《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蘇教版《練習7》中 “學用字詞句”的學習是綜合性學習活動,是把識字、寫字、畫畫、說話緊密結合起來的...

  • 蘇教版五上《找規律》教案(通用15篇)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的8月8號在我們北京舉辦了什么?為了弘揚奧運精神,動物王國也要舉行運動會了!為了布置會場,小鹿和大象分別設計了兩個方案,你們看,(課件出示)你覺得誰的設計方案顯得更加整齊、有序?確...

  • 蘇教版第九冊《練習1》--語文與生活(精選14篇)

    教學目標:模仿續寫關于“風”的詩句,背誦帶有“風”的古詩,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觀察自然,積累古詩。教學過程:一、 畫風導語:同學們,今天咱們先來做個游戲,老師要請大家畫一樣東西,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無影無蹤……是...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酒店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a级片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在线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最多收藏 | 性感美女午夜福利免费网站 | 老师脱了内裤让我进去 | 黄色三级av | 国产又爽又大又黄A片色戒一 | 亚洲永久经典 |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av第三区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 最近2018中文字幕视频免费看 | 里面也请好好动漫2在线观看 | 8x最新网站入口 |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 AV天堂东京热无码专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小说 | 伊人第一页| 在线看国产 | 综合国产视频 | 99热免费|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 亚洲91中文字幕无线码三区 | www..com18午夜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9x9x | 麻豆影视在线播放 | 欧美受xxxx黑人xyx爽 |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亚州AV成人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 国产成年精品 | 欧美ab| 久久人人艹 | 国产美女裸身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