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所見》教學實錄(精選15篇)

《所見》教學實錄

發(fā)布時間:2024-02-03

《所見》教學實錄(精選15篇)

《所見》教學實錄 篇1

  《古詩兩首 所見》課堂教學實錄與反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來讀《古詩兩首》中的《所見》。

  二、簡介作者: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作者,袁枚,清代詩人,號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人。注意不要把“枚”和“牧”混淆。

  三、初讀:

  1、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所見》這首詩,自己解決生字問題。

  2、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a、自己拼讀;

  b、指名領(lǐng)讀;

  c、生字描紅;

  d、交流書寫注意點;

  e、組詞理解生字。

  3、齊讀古詩,讀出詩的節(jié)奏。

  四、品讀古詩:

  1、想象每一句詩所描繪的情景。

  師: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你能想象到哪些畫面呢?

  學生自由地讀了一遍,然后停了下來。

  師:多讀幾遍才能想象得更豐富更具體。

  學生又讀了幾遍,然后漸漸停了下來。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

  學生舉手,指名一學生讀“牧童騎黃牛”。

  師:讀了這一句,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牧童騎著一頭黃牛在向我們走來。

  師:能說一說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嗎?

  生:這個牧童十歲左右,他戴著草帽,光著腳丫。

  師:能說說是一頭怎樣的黃牛嗎?生:是一頭高大健壯的黃牛,它的肚子吃得飽飽的,全身的毛很光潔。

  師:你看到牛在走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分在動來動去的?你聽到牛走路的腳步聲了嗎?

  生:黃牛邊走邊甩尾巴,腳步聲是哧通哧通的。

  師:能把剛才想象到的內(nèi)容連在一起來說一說嗎?大家可以先自由地練習一下。

  學生練習后,有人舉手,指名學生具體地描述第一句所表現(xiàn)的情景。

  師:接下來誰來讀讀第二句?

  學生舉手,指名一學生讀“歌聲振林樾”。

  師:知道“林”的意思嗎?

  生:是樹林。

  師:知道“樾”的意思嗎?

  生:指林中成陰的地方。

  師:我們可以把“林樾”理解成是一片綠樹成陰的樹林。想象一下,這里都有哪些樹呢?他們長得怎么樣呢?

  生:這是一片茂密的小樹林,這里有挺拔的楊樹,有婀娜的柳樹,有像綠色寶塔一樣的水杉,有正掛著一串串白花的槐樹,還有些我們說不出名字的樹。

  師:讓我們置身于這樣的小樹林,感受一下,陽光怎么樣?風又怎么樣呢?生:這些樹長在一起,枝繁葉茂。擋住了陽光,走在里面有涼快的感覺。當風兒吹過的時候,樹葉輕輕擺動。

  師:牧童騎著黃牛行走在林間小道上,他的歌聲在樹林中回響。詩句中哪個字的意思與“回響”對應?

  生:振。

  師:我們一般在什么心情下唱歌?

  生:高興,愉快。

  師:猜測一下,牧童因為什么而感到高興呢?

  生:他把大黃牛照顧得很好,大黃牛聽他的話,所以他很高興。

  生:他在放牛的時候看到美好的景色,所以感到高興。

  生:今天要做的事情做好了,回家后可以玩了,所以他感到高興。

  師:總之,牧童高興地唱著歌,騎著牛,走在林間小道上。可是,他忽然停下來了,是為了什么呢?

  生: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意欲”是什么意思?“鳴蟬”又是什么意思?

  生:“意欲”是想要的意思。“鳴蟬”是正在鳴叫的蟬兒。

  師:蟬兒就是知了,蟬兒“知了知了”地叫著,你能把這個意思換一種比較生動的說法嗎?

  生:蟬兒在樹上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唱著歌。

  師:牧童在唱歌,蟬兒也在唱歌,他們好象在比誰的歌聲更好聽。牧童在聽到蟬的歌聲后,想要把蟬捉回家跟自己做伴,他是怎樣做的?

  生:他從牛背上下來,把嘴巴閉得緊緊的,站到樹下,等待機會。

  師:你們猜,牧童能捉到蟬嗎?

  生:我猜牧童是個捉蟬的高手,他一定會捉到那只蟬的。

  生:我覺得也有可能黃牛會發(fā)出叫聲,驚動蟬,所以牧童不一定能捉到蟬。

  生:……

  師:牧童停止唱歌,或者大家想象黃牛發(fā)出叫聲究竟對蟬有沒有影響呢?請大家課后閱讀《昆蟲記》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你會找到正確答案。

  詩人袁枚看到這幅牧童行歌捕蟬圖,詩興大發(fā),寫下了《所見》這首詩。能把這首詩保存到我們的大腦中嗎?

  學生背誦這首詩。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假如你就是詩人,你當時是怎樣的心情?為什么?請讀出你的愉快與喜愛之情。

  3、指名誦讀并點評。

  五、作業(yè):

  課后請大家把《所見》一詩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教后記】

  《所見》是一首淺顯易懂的古詩,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牧童行歌捕蟬圖。畫面動靜結(jié)合,活潑有趣。作者在對鄉(xiāng)村自然的描摹過程中,抒發(fā)了自己對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根據(jù)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學生學古詩的要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想象這一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在老師的提示下,先進行簡單的想象,然后對所想象的內(nèi)容逐步進行擴展,使所想象的內(nèi)容不斷得到豐富,學生也在想象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詩的意境。當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緒糾纏于牛是否會發(fā)出叫聲及是否會影響捕蟬的效果時,我想到了開學初布置大家讀《昆蟲記》的事,于是立即用《昆蟲記》結(jié)束了學生的爭論。由于課上的想象主要是圍繞一句句詩進行的,為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所以將作業(yè)設(shè)計為改寫《所見》。匆忙與浮于表面是這節(jié)課最大的不足。顧校長聽了我的這一節(jié)課,肯定了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效果,同時也向我指出:留給學生想象的時間一定要充分;在可能的情況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更深一層地去理解古詩。我想,不光是古詩教學如此,其他課文的教學也應該考慮這兩點。

《所見》教學實錄 篇2

  《夜書所見》教學實錄

  教學內(nèi)容:三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之《夜書所見》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激發(fā)學習古詩興趣。

  4、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zhuǎn)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教學過程:

  一、互動釋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背古詩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首古詩——李白的《靜夜思》。(師生背誦)“思”在這里是“思念故鄉(xiāng)”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表達想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ppt”出示,明確“學習目標”)

  2、出示詩題、作者姓名。讀詩題,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那“書”是什么意思呢?誰能連起來說說?(師:葉紹翁是我國宋代的一個大詩人。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田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3、(“ppt”出示課文插圖)瞧,這就是詩人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掃清字詞障礙

  師: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自由朗讀)。

  師:(多媒體出示生字:蕭(xiāo)蕭  梧(wú)葉  促(cù)織)

  生:(齊讀生字,師相機正音。)。

  師:這首古詩有兩個字 “促、深”特別容易寫錯。(板書)要注意些什么?

  生:“促”的左邊是單人旁,不要寫成雙人旁。“深”字右邊是凸寶蓋,不是寶蓋頭。

  師:把這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生:(自由書空。)

  師:這首詩的下面有“注釋”,它是幫助我們了解生字生詞的,要聯(lián)系課文來理解。現(xiàn)在,大家邊讀課文邊看注釋,看看誰先弄懂全詩的大意?

  生:(自由讀課文,同桌討論。師指名說。)

  三、研讀交流,體會詩情

  1、指名讀詩。讀中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景象——梧葉、秋風、兒童、促織、籬落、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意。(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腦海里浮現(xiàn)出什么?)作者在他鄉(xiāng)看到了這些景物,引起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請大家再自己讀讀這首詩,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引導朗讀交流,讀中感悟。抓住“送寒聲”“動客情”“一燈明”這些關(guān)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此刻的心情。

  師:現(xiàn)在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師:讀得真好啊!我剛剛聽你把“送寒聲”的“寒”讀得特別好,我想問問,你是怎么讀得這么好的呢?

  生:我覺得我是把詩讀得有感情了。

  師:是啊,你想,蕭蕭的秋風啊,把梧桐樹葉吹得紛紛落了下來。詩人此時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有點寒冷的感覺。

  師:詩人只是覺得身上寒冷嗎?

  生: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現(xiàn)在一個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獨。

  師:你體會得多好啊!詩人此時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蕭蕭的秋風吹落楓葉,心里感到非常孤獨。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詩。(個別讀、齊讀)動客情,使詩人產(chǎn)生了什么感情?

  師:誰來讀讀后面兩句詩?(指名讀)

  師:這兩句寫了什么?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么呢?

  生1:他會想到自己的親人。

  生2:他會想到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童年時的小伙伴。

  師: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侯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xiàn)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們還能記起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詩人一個人在外地,多孤單啊!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他看到蕭蕭的落葉,看到捉促織的兒童,他心里又是多凄涼啊,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我在這里這么孤單,我的朋友啊,你們能想起我嗎?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請大家把整首詩聯(lián)起來.讀一讀,好好感受感受。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樣的景象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吧?)

  師:為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我建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寫成這么美好的詩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師:那好,我就帶領(lǐng)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詩人孤單單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著。秋風蕭蕭地吹,樹葉落了,送來寒意;那籬笆下捉蟋蟀的兒童啊,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xiāng)、親人……!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滾狀)涌上心頭,越想越怎么樣?

  生:越睡不著,越興奮。

  師:這時,詩人眼前一亮,蹬開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詩人就寫下了《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篇。

  師:你們看(字幕顯示):“詩,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來的浪花!”大家再把這首古詩誦讀一遍吧!

  生:(齊聲誦讀)

  四、作業(yè)

  默寫一首學過的表達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反思

  1、趣味、直觀性的導入。教師借助《靜夜思》這首學生熟悉的詩,挖掘?qū)W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喚起學生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新課作鋪墊。再通過欣賞課文插圖,創(chuàng)設(shè)生動直觀的情境,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

  2、“瑯瑯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永恒的追求。”從整體感知到研讀探究,最后熟讀成誦,都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閱讀教學提倡“強化初讀、延遲開講”,古詩教學更是如此。“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教師指導學生反復地閱讀詩句,把這首詩的感受讀出來,進而抓住關(guān)鍵語句研讀體會,與詩人的心靈對話。

  3、拓展積累。布置課后作業(yè),引導積累。

《所見》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6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中的牧童機靈可愛、天真可愛的形象。體會牧童的愉悅心情,想象捕蟬時的反應機敏,感受詩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教學設(shè)計

  一、由畫入詩,理解詩題:

  1、師: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中午,詩人袁枚走在鄉(xiāng)野的林陰小路上,不覺一幅畫面進入他的視線。(板書:畫 播放牧童騎牛圖)

  2、師:誰說一說,怎樣的畫面?

  3、(好一幅牧童騎牛圖、蟬兒鳴叫圖、歌聲響林圖、鄉(xiāng)野風光圖)

  4、師:正是這一幅普通的生活畫面被詩人袁枚瞬間定格,從而演繹成一首詩(板書:詩),題目是——所見(生齊讀)

  5、師:你對詩題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詩入畫,體會內(nèi)蘊:

  (一)、賞牧童騎牛圖:

  1、師:詩人究竟如何表現(xiàn)所見的?請大家自由讀2—3遍,字音正確,停頓得當。(播放古詩)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指名讀。(字正腔圓,推薦給大家一種讀詩的好方法——緩緩地讀)

  4、誰再一試?(在或急或緩中體味到古詩的節(jié)奏美)

  5、最后一位。(在抑揚頓挫中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

  6、齊讀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師:詩人所見是怎樣的牧童呢?(課件呈現(xiàn)前兩句)同桌間相互議一議,括號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樣理解?(師進入學生討論間傾聽指導)

  8、指名分句回答,并請學生板書。

  9、詩中的留白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此時,一個什么樣的牧童豁然呈現(xiàn)于眼前?

  10、指名說。

  11、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誰讀前兩句?(你離詩人不遠了,陶醉是讀詩的一種境界。)

  (二)鑒牧童捕蟬圖:

  1、師: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就這樣旁若無人地唱著,就這樣陶然自在地唱著,如云行天際,如水流山野。忽然歌聲停止,這是為何呢?(播放后兩句)

  2、齊讀后兩句。

  3、師:其中你最欣賞詩人用的哪個字或詞?為什么?

  (由所見猜測內(nèi)心、打破了牧童原來的平和的環(huán)境,氣氛緊張、猶如聽到蟬鳴、表現(xiàn)出牧童的反應機靈、寫出了牧童怕驚跑了蟬兒,體現(xiàn)出牧童站在那兒仔細察看蟬兒的確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師:區(qū)區(qū)10個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讓我們一起細嚼慢品,女聲讀(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讀(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師:學到這里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人寫就此詩,想表現(xiàn)或表達什么?

  6、指名說。(你已經(jīng)走進了詩人的內(nèi)心、你品到了詩的精髓,你捕捉到詩的靈魂)

  7、師:請大家閉上眼睛,齊背古詩,由此詩再現(xiàn)詩人所見的清新畫面。(標出箭頭)(播放全詩,播放音樂)

  三、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師:可見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guān)系是何等的親密,(板書:入)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一百四十余首為畫而題寫的詩,《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譯文,自由誦讀,看誰最先會背。

  指名背誦。

  師:你還積累過哪些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詩句?

  指名說。

  四、創(chuàng)作實踐,提升表達:

  1、其實,我們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畫面可以入詩,請你做回小詩人,以觀察到的兒童生活的某個畫面為內(nèi)容,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播放課件,播放背景音樂)

  2、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

  3、詩歌展示。

《所見》教學實錄 篇4

  【教學背景】

  畢業(yè)以來,一直任教低段,總覺得低年級的孩子的想象力特別豐富,而且無邊無際,所以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做好十二分的準備,隨時等待孩子們丟過來的一個個燙手的山芋。但盡管準備得再充分,思考得再全面,也還是防不勝防,永遠都追不上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所見》是一首出現(xiàn)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上的古詩,古詩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教難,新課程標準也只是要求低段學生朗讀淺顯易懂的古詩,感受詩中的情感,不要求完全理解。正因為如此,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學生的想象才不會被老師的解釋框住,才可以像開閘的洪水一樣一瀉千里。

  【教學過程】

  在朗讀了《所見》這首詩以后,我開始講解古詩的基本意思。

  師:這首古詩講的是一個牧童騎著一頭黃牛,他的歌聲響徹了整個樹林。

  突然,一生舉手。

  生:老師,這里的“歌聲”一定就是牧童的嗎?

  我愕然,我以為自己對這首古詩的理解已經(jīng)很通透,不管是作者、詩意、還是朗讀,但卻從來沒想到孩子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詩中的確沒有明確地說明“歌聲”一定是牧童的。我該如何應對?我的腦海里馬上出現(xiàn)了兩套方案,一是明確地告訴他們“歌聲”就是牧童的,這樣能安全的過關(guān),這個問題也就這樣平靜地結(jié)束。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去討論,但如果把握不住,就容易失去控制。

  正當我為難的時候,下面已經(jīng)有了不少嘀咕聲。

  生:“歌聲”不是牧童的,那還會是誰的呢?

  生:難道還會有其他人嗎?

  生:不可能的,從圖上看只有牧童一個人啊。

  激烈的討論聲提醒了我,何不舉行一個小小的辯論賽呢,說不定還能激起課堂上的一次小高潮呢。

  主意已定,我馬上示意同學們安靜下來,說:那我們就來舉行一場辯論賽,同意“歌聲”是牧童的,請說出你的理由,不同意的,也說出你的理由。

  問題一出,下面紛紛舉起了手。

  生:我認為“歌聲”是牧童的,因為從圖上看,牧童的臉上有笑容,說明他很高興,高興的時候就會唱歌了,所以“歌聲”肯定是牧童的。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見,我認為“歌聲”應該是樹上的蟬兒的,因為后面說牧童要去捕蟬,如果蟬兒不唱歌,那牧童怎么會知道樹上有蟬呢?

  一個強烈的反問句,讓很多高高舉起的手都自覺地縮了回去。我暗自驚奇,孩子的觀察是那么細致入微,插圖上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都可以成為他們辯駁的理由。他們的想象雖然漫無邊際,但又是合情合理。

  師:你說的真有道理,很多同學都被你說服了,誰能把他給說服呢?

  生:我認為“歌聲”是牧童的,因為第一句是在講牧童騎黃牛,所以接下來的“歌聲振林樾”也是在講牧童。

  生:我想“歌聲”是牧童和蟬兒一起發(fā)出的,他們都在唱歌。

  生:也許“歌聲”是樹林其他人發(fā)出來的。

  ……

  對于這些五花八門的回答,我沒有制止,也沒有反駁。我能做的只有靜靜地聆聽,靜靜地享受孩子們帶給我的無限寬廣的想象世界。

  生:我不同意剛才這位同學的意見,“歌聲”不應該是其他人的,因為如果是其他人的話,為什么他們會突然不唱站住了呢?

  一個反對的聲音從教室一角傳來,從而引發(fā)了這場辯論賽的另一個小高潮。

  師:你從哪兒知道他們突然不唱站住了?

  生:因為詩的最后一句是:忽然閉口立。

  師:你懂得了這句詩的意思了,真棒! 可是為什么會突然停住不唱了呢?

  生:因為牧童突然發(fā)現(xiàn)樹上有蟬,他想去捉住蟬,又怕嚇跑了它,所以突然停住不唱了。而且如果“歌聲”是蟬發(fā)出來了,就跟后面矛盾了,蟬是一種小動物,又不是人,怎么會突然站住呢?只有唱歌的人才會“忽然閉口立”。

  生:蟬兒怎么不會“站”啊,它會唱歌當然也就會“站”了,我聽我媽媽說過,這叫“擬人”,就是把蟬兒當做人來寫。

  生:蟬兒因為突然發(fā)現(xiàn)有人過來了,所以才會突然停住不唱的。

  生:牧童是騎在黃牛上的,所以也不是牧童突然站住了,而是黃牛站住了。

  ……

  辯論的聲音此起彼伏,盡管到下課也沒有爭論出一個結(jié)果,但短短幾分鐘,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短短幾分鐘,讓我充分領(lǐng)略了深藏在孩子門內(nèi)心的那份渴望表達的情感。這不正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

  【教學反思】

  如果說今天的課堂還是以前那種以教師說教為主、循規(guī)蹈矩的陳舊模式,那這堂課上發(fā)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稱之為“意外”,而是一個“不和諧的音符”,也許就這樣平平靜靜地過去,我會采用第一種方案,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者把問題拋給學生,當有學生說出“歌聲”是牧童的這個答案以后,我馬上予以肯定,這樣,其他孩子也不會提出任何不同意見,自然而然地認為:“歌聲”就是牧童的。整堂課會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順利地完成,課堂上的這個小插曲也會無聲無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課程的影響下,我選擇了放手,選擇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上課并不像預先裁好的衣服樣子擺到布上去,實質(zhì)在于,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著敏感而嬌弱心靈和精神的兒童。他們思維的發(fā)散性很強,并且具有開拓性,他們對詩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jié)合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以上教學片斷給我留下以下幾點深刻的印象:

  一、課堂完全以學生為主體

  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占據(jù)了主體地位,整個學習過程都在學生的爭論中交流、質(zhì)疑、展開、發(fā)散──教師在這里只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只是維持了課堂秩序,讓學生有一個更加熱烈的討論氛圍,而學生則可以暢所欲言,對詩文中的內(nèi)容提出質(zhì)疑:“歌聲”到底來自哪里,有的說是牧童的,有的說是蟬兒的,有的說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說是大家的──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時對詩文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朗讀也會變成新課標所倡導的“個性化朗讀”。

  二、體現(xiàn)了開放式的教學思想

  開放式的教學是很多老師夢寐以求的,開放式并不是放任學生任意任為,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思想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的教學。以上教學片斷就是體現(xiàn)了學生對“歌聲”來源的不同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對于學生這些雖然有些偏離作者意圖,但又不無道理的思考,我沒有反對,也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積極的響應,積極的予以肯定。對學生的評價并不是教師一言定論,而是建立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交互式的評價,學生的思想也在這種交互式的評價中得到升華。

  一堂再普通不過的語文課,卻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必須尊重學生特有的想法,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珍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不照搬教材,而是把教材做為學習知識的載體,幫助學生循著探索問題的路線進行有價值的研究,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效。

《所見》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養(yǎng)想象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激發(fā)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養(yǎng)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看圖引入

  1、看看樹林圖片說感受

  2、這美麗的樹林引來了一位大詩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這片樹林里悠閑地散散步。散著散著還散出了一首詩呢,我們來看看他寫的題目——所見(指名讀)

  二、初讀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見,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經(jīng)見過了,告訴大家你在哪兒見到過?給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見”就是所見到的,那袁枚大詩人見到了誰?自己讀這首詩,仔細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學生字“牧”

  4、這個牧童做了什么事讓袁枚大詩人那么感興趣呢?再讀課文,找一找,還要圈出剩下的4個生字,重點記一記。

  三、理解詩意

  1、牧童騎黃牛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會看到什么?看到這樣,他會禁不住想干什么?(會想放聲歌唱)

  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寫出牧童的歌聲的,找出來讀一讀

  2、歌聲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給“林” 組詞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來了一個木做伙伴,這說明“林”表示的地方樹木怎么樣?比如說樹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樓多叫——高樓林立。林還有什么朋友?

  C、寫“林”

  那怎樣才能寫好這有兩個木字的林呢?范寫——描紅——自己寫一個

  D、牧童的歌聲在樹林里怎樣?

  這個“振”雖然在中間,但這是古人的寫法,我們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樹林里回蕩。

  牧童的歌聲回蕩在樹林里,林子里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他的歌聲真響亮!你什么時候也會放聲歌唱?猜猜他為什么會那么開心?

  E、引導朗讀,背一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適地讀

  小牧童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風景真好,心曠神怡地讀

  今天不下雨,稱心如意地讀

  推薦一下誰的歌聲最悠揚

  F、開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鳴蟬

  A、除了牧童的歌聲,詩人還聽到了什么?

  B、記一記“蟬”,說說你對蟬的了解。

  C、詩中所指的蟬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樹上躲著一只小小的蟬,牧童怎么知道這棵樹上有蟬的?它老鳴叫所以詩人叫它“鳴蟬”。

  D、學“捕”

  牧童知道這樹上有蟬,這蟬可以玩,可以做藥,還可以賣錢,當然想把它(捉來),這里沒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義詞,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說捕——我說放

  現(xiàn)在牧童已經(jīng)捉到蟬了嗎?(理解“意欲” )

  4、忽然閉口立

  A、學“閉”

  奇怪,牧童在放聲歌唱,又沒大聲喊:我想捕蟬了!詩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閉”)這是什么字?什么結(jié)構(gòu)?誰來做一做閉口的動作(先唱著歌,聽口令閉口)

  B、學“立”

  看小朋友的樣子,不但閉了口,而且站直了,這叫“立”,給“立”找朋友

  C、理解“閉口立”

  像他這樣的就是“閉口立”,那書上的牧童就是這樣嗎?(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誰來邊做動作邊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寫寫“閉”和“立”

  注意“閉”先寫門再寫“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橫最長。

  5、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

  瞧,這位牧童會騎黃牛,會讓自己的歌聲回蕩在整個森林,會忽然閉口去捉蟬,多可愛呀!所以詩人回到家馬上就把他記了下來,詩人是想把他告訴家人呢,誰來當詩人朗誦一下?(告訴朋友)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背誦

  請小朋友上臺邊朗誦邊表演

  6、機動: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四、小結(jié)

  學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是個怎樣的人?(懂事,可愛,活潑)

  詩人呢?(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

  五、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本〉〉填寫后三句。先背給同桌聽,再寫

《所見》教學實錄 篇6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組教材:《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圖文結(jié)合,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可愛。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1課時

  學情分析

  內(nèi)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從不同側(cè)面表現(xiàn)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在夏天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做些什么呢?

  [通過自由談話,激發(fā)上課熱情]

  師:夏天有趣的事可真多,可以放牛、可以捉魚呀!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他特別喜歡走動。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于是呀,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nèi)容是作者親眼看到的。

  板書課題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大家想知道大詩人袁枚看見了什么嗎?(出示掛圖)請認真觀察圖,聽老師讀這首詩。

  [通過教師的朗讀,學生結(jié)合圖,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有趣的畫面?

  生:牧童、黃牛、蟬……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牧童,多有趣的一首詩呀!現(xiàn)在,我們大家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o”把生字圈出來,讀一讀。

  1.檢查自讀情況

  師出示卡片,學生認讀,啟發(fā)學生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識字。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平舌音:所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適機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抓住字詞,扎實訓練]

  閉:門+才,大家做動作:閉上我們的眼睛、閉上我們的嘴巴

  立:童—里,立正、起立就是這個立。

  蟬:蟲+單,它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小動物。夏天的時候,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別稱:“知了”。

  牧童:放牛的孩子

  捕:是一個動作。

  3.學生自由朗讀,力求把詩通順

  師:現(xiàn)在,調(diào)皮的字寶寶躲進課文中去了,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大家齊讀古詩。

  [通過朗讀,熟悉字詞]

  三、細讀課文,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師:牧童在干什么?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看得出來呢?

  生:牧童騎在牛背上放牛,一邊唱著歌。

  師:對,騎在牛背上多神氣呀,一邊看景色,一邊唱歌。你們都是快樂的兒童,想不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讀這兩行詩吧。

  [邊做動作邊朗讀,引導孩子理解牧童的高興心情]

  2.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牧童在牛背上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為什么卻“閉口”呢?

  生:他怕吵到別人;

  生:他想捉蟬。

  師:他為什么這樣想呢?

  生:因為他眼睛看著大樹。

  生:詩里說“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講得真棒!那假如你是那個牧童,看到樹上一只蟬,會怎么做呢?給大家表演一下。

  [讓學生想象當時牧童的面部表情和動作,讓學生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節(jié)奏。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指導朗讀,讀出第一句的愉快語氣,讀出第二句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

  3.學生分組讀、帶讀、對讀。

  4.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5.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五、總結(jié)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

  六、版書設(shè)計

  所  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所見》教學實錄 篇7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shè)計。

  一、激趣導入

  1. 放錄音,學生欣賞本課配樂解說詞,老師邊把詩中的情境用簡筆在黑板上繪出。

  2. 請學生根據(jù)畫面,用最精煉的語言概括出圖意,引出本課題。

  二、朗讀古詩

  1. 張掛本課放大插圖,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邊看圖邊聽,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 學生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地。

  3. 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并采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如通過查找,結(jié)合課文注釋等)理解詞義(牧童,林樾,意欲,閉口,立)

  4. 檢查自學情況,再讀古詩。

  三、品悟古詩

  (一)細讀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

  1. 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a. 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問:牧童在干什么?他當時的神態(tài)如何?怎么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體會得到?

  b. 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問:牧童行走間聽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為什么卻“閉口”呢?

  2. 指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 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jié)。

  a. 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tài),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b. 后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c. 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

  (二)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jié)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

  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2. 指導朗讀,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 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四、欣賞古詩

  (一)欣賞古詩,展開想象。

  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二)感受意境,精煉強化。

  談?wù)剟偛潘胂蟮降囊饩常囋嚲幑适隆#ㄍ涝嚲帲嘟涣鳌⒃u議。)

《所見》教學實錄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nèi)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所見》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通”“讀懂”“讀美”三個層次理解古詩,以讀促講,以讀促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題

  1、同學們,暑期生活剛剛結(jié)束,誰能說說你的假期都去哪里游玩了?

  2、你們的夏天真豐富。古時候有個叫袁枚的詩人,有一天他來到一片樹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面,于是,他把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所見》。(板書課題)。

  3、釋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4、出示課文插圖投影: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過渡: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可詩人卻用短短的文字將它表現(xiàn)出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走進文字。

  二、學習古詩

  (一)讀通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二)讀懂古詩

  1、理解字詞。(相機指導“蟬”的筆順)

  2、走入文字背后。

  (1)賞牧童騎牛圖:

  A、請自由讀詩的前兩句,看一看詩人所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B交流:

  a、騎黃牛。他是怎樣騎的?

  b、想象說話: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所以,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起來。誰來讀一讀這一句?

  C、指導朗讀。

  (2)鑒牧童捕蟬圖

  A、就在這曠野中,林陰下,小小牧童騎著牛,旁若無人地唱著,可是他卻忽然停止,能推測一下這是為什么嗎?

  B、你為什么這樣想啊?

  C、課件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

  (3)體會情感

  站在一旁的詩人心情又是怎樣的?

  (三)讀美古詩

  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三、背誦古詩

  四、同題拓展,積累古詩

  1、誦讀畫中的畫境可以入詩,詩中的意境可以入畫,詩和畫的關(guān)系是何等的親密,袁枚的《題畫》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題畫》)請大家參看注釋,自由誦讀,看一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

  2、你還知道哪些表現(xiàn)兒童生活的詩句?

  3、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作業(yè)

  用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宋代詩人黃庭堅的《牧童》一詩。

《所見》教學實錄 篇10

  一、出示課題,理解題意

  1、回顧以前所認識的詩人,出示課題,提問: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他嗎?(學生將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2、再讀課題,提問: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1)“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寫)

  (2)“所見”是什么意思?(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pck分析:課前讓學生搜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做好鋪墊。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內(nèi)容的教學。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根據(jù)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2、老師正音(“挑”),師生討論生字“促、深”的識記方法。

  3、聽錄音朗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

  4、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分別用和“〇 ”畫下來。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5、學生匯報。(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pck分析:從整體入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nèi)容。并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yǎng)學生帶問題讀書,養(yǎng)成邊讀邊畫的習慣,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詩

  (1)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fā)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結(jié)合注釋理解)。

  (2)第二行詩句這里的“客”是指誰呢?(詩人)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xiāng))

  (3)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

  (4)我們班有很多隨父母來到這讀書的孩子,離開家鄉(xiāng)的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5)通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叫做什么呀?(板書:動客情)

  (6)小組賽讀這兩行詩,再指名讀,齊讀。

  (7)結(jié)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pck分析: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nèi)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xiāng)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讓新居民孩子談?wù)勛约弘x開家鄉(xiāng)的感受,深深體會“動客情”。

  2、學習第三、四行詩

  (1)自由默讀,邊讀邊結(jié)合插圖、注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齊讀,指名匯報看到了什么。

  (3)質(zhì)疑:①“知”字是什么意思呢?(料想)

  ②發(fā)揮想象,猜想孩子還在玩些什么呢?

  (4)師:詩人看見兒童玩得那么高興,那么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xiāng)之情)

  (5)根據(jù)剛才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引導:在翻譯古詩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情況調(diào)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翻譯時可以把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diào)換一下。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pck分析: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引導學生對于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想象,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詩的內(nèi)涵,也學會了閱讀。

  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蘊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師配樂范讀。

  2自由讀,指名讀詩,師生評價。

  3、男女賽讀。

  4、游戲背詩:師說出詩中的一個字,學生說出相應的詩句。

  5、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6、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

  7、回憶一下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詩,如《靜夜思》。

  pck分析: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情感升華。古詩教學也應注重積累,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品味古詩的詩蘊,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豐富學生的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pck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yōu)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注意扶放結(jié)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

《所見》教學實錄 篇11

  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是教學的新途徑──《所見》教學談 

  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明德小學 鄭 宏

  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在教學上,我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尤其在近兩年內(nèi),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力推行教學改革,著重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前提下,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我認為課堂的氛圍是最重要的。在課堂里,教師就是營造這個和諧愉快的氛圍的靈魂人物,創(chuàng)造一個活躍的學習空間,使同學在愉快中學習,在開學初,我做的基準課《所見》一課時充分地體現(xiàn)出這種氛圍。

  我改變了以前的工作作風,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使學生不再拘謹。在整個教學中,我擺正自己的位置,跟學生們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不但在外觀上態(tài)度親切,語氣和藹,和學生們像朋友一樣,而且在內(nèi)心中,要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而此時的我是為學生服務(wù)的幫手,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首先,我以看圖激趣的方法,很自然的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門對掛圖產(chǎn)生了興趣仿佛身臨其境,就自然而然地交代《所見》的作者,年代和解題。整個過程中,師生好象在做游戲,講故事,氣氛非常的和諧,學生很容易地回答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抱有充分的信任態(tài)度,使學生的自信心越來越強,不僅僅是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意識,對日常活動和今后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其二,在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我沒有充當嚴傳身教的“傳教士”而是作為一名引導者,不是去教,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去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對我的學生有足夠的信心相信他們有讀好古詩的能力,所以我范讀后,評議并一同畫出停頓,讓學生自己設(shè)計重音,如第一句“牧童騎黃牛”一句可重讀“牧童”、可重讀“騎”、還可以重讀“黃牛”,請你選擇你喜歡的讀法練習讀。鼓勵學生大聲地朗讀,帶著感情色彩,不斷地重復練習,很快地學生就掌握《所見》的閱讀方法。

  其三,要教給學生方法,先讓通過朗讀找出《所見》中以前沒有學過不理解的詞,加以體會,試說詩意,再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畫面進行背誦,然后,請學生給古詩加上動作,我在給學生們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這樣一首普通的古詩在我們師生的合作下,變成一件美妙的“小藝術(shù)品”了。

  其四,完成這樣還不夠,還必須給學生足夠時間去交流。在理解古詩后,我請學生們在小組內(nèi)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一唱這首詩。通過一段時間交流后我走到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試唱,很快氣氛變得十分熱烈都非常主動的去創(chuàng)作,有的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教材歌曲編上古詩《所見》的詞,如《小燕子》、《蘭花草》…… 學生們熱情高漲。

  最后,我注意了促進生生互動。

  “生生互動”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學生之間可互相討論、評價、反饋、傾聽、激勵、競爭等。完成新課后,我又設(shè)計了續(xù)編故事這個練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內(nèi)選出代表來講,講后再共同評價,評價優(yōu)勝,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思維靈活性,語言表達能力以至個性特點等方面都會得到長足發(fā)展。

  在誦讀與想象中奏響古詩教學的樂章──《所見》教學談 

  浙江省平湖市平湖師范附屬小學 周振華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學史上,古代詩歌是五彩繽紛的文學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寶,是燦爛的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從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怏怏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歌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常常是一字驚人,一字道破天機。錘煉的語句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讀者在誦讀過程中,大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神游萬仞。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對于人類的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也大為裨益。新教材選編的古詩,集思想美、語言美、藝術(shù)美、形式美于一體,同時,在課后又編了小學生古詩教學70首。可見在課改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進行古詩文的教學呢?

  雖然,我個人對古詩是情有獨鐘的,但是我始終認為古詩教學教師本身應該有深厚的功底,而我自己還好象欠缺了許多,加上古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更是無法將自己的理解準確地傳遞給學生。而且,我認為,小學生誦讀古詩應該有一定的文化、語言積淀。因此,我雖然喜歡古詩卻不感輕易嘗試。這次之所以選擇上古詩,源于幾個原因。一是去年在網(wǎng)上看到全國第五屆閱讀教學大賽上,王自文的古詩教學課堂實錄,雖然,我沒有親臨現(xiàn)場,但也看得心潮澎湃,網(wǎng)上更是好評如潮。于是,有一種想嘗試的沖動。其二是因為去年的平湖雙高課選了許多古詩,難度很大,我也想挑戰(zhàn)一回自己,最后是因為,我覺得教材選擇這么多古詩肯定有它的道理,作為教材,我們肯定要教,而且要教好,于是,我就大膽的嘗試了一回,因為女兒生病了,所以偷了點懶,選擇了去年備好的一份一年級的教案。由于自己的水平和一年級學生的底蘊還不夠,所以,嘗試可能不是很成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教學意圖和大家商討一下。

  一、誦讀──縱情地渲染詩味

  讀書百遍,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許多有識之士認為,要搶救兒童記憶的黃金時代,摒棄繁鎖的講解,在青少年中實施中華古詩文的誦讀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玉琴老師在關(guān)于人教版小語教材中特別提到:低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教學重點放在讀、背和識字寫字上。古詩內(nèi)容教師一般不要主動講,生字詞稍加解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作簡要回答,要把時間放在熟讀成誦和識字寫字上,切不可逐字逐句講解。新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nèi)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及習慣。低年級古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于是,在初讀古詩時,我要求學生自己對照拼音,劃出生字,做到讀準音,不丟字添字,把詩讀正確流利。自讀后,又指名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接著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同桌讀、齊讀。為了激發(fā)讀的興趣,我又建議舉行朗讀比賽,組內(nèi)朗讀后推薦比賽讀,分男女生讀、全體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lǐng)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短短10分中左右的時間,學生讀詩不下八遍,學生讀得不累,而且越讀興致越高,他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讀得有味,大多學生能夠熟讀成誦,當堂背誦是根本不成問題。

  “詩是有聲的畫”。在安排充裕的時間給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我又以配樂吟誦做示范,學生吟誦的熱情更高了,吟誦的效果也更好了。學生就是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美的滋養(yǎng)和藝術(shù)美的熏陶。同時我又圍繞詩的題眼“所見“,請學生說說,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和體驗詩的優(yōu)美意境。使學生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用朗讀表現(xiàn)了牧童活潑機靈的性格。學生讀熟了,背會了,記牢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這樣的誦讀,猶如動聽優(yōu)美的音樂融入于耳,愉悅于心,何樂而不為?

  二、想象──入情地再現(xiàn)意趣

  古詩文中異彩紛呈地閃耀著美的光華,令人為之心熱,為之神往。其描景記事寫人表意,無不悅?cè)四俊尤诵摹⒂|人思、怡人情。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詩的意境是詩人匠心經(jīng)營的心靈王國。雖然,我們屏棄支離破碎地分析理解,但是讀了以后,我們也要讓學生明白詩中寫了什么,這個明白的要求是能借助插圖、情景,明白大意即可。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前一階段學生反復讀文的基礎(chǔ)上,學生是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對古詩有所感悟、有所理解的。原來的設(shè)想是讓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我還是不敢放手,于是通過情景的再現(xiàn)來讓學生了解大意,通過想象來感受意趣。

  如:片段一

  1、情景導入: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演示:牧童騎黃牛的情景。)

  2、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具體說生動。

  3、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播放音樂)他的歌聲怎么樣?(你的聲音也很響亮)

  4、袁枚看到這么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么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5、自己讀讀:

  試著想想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有不懂的字詞把他圈出來,等會兒請大家?guī)兔Α?/p>

  交流理解:

  有不理解的詞嗎?重點理解“振”、“林樾”。

  6、看看圖上牧童的神態(tài),聽聽他的歌聲,想象一下他的心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7、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放蟬鳴聲)于是,他就……(想象他會干什么)隨機出示圖片。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借助課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將整首詩以“袁枚出游所見”的故事形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形象感知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從而讓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境中。強調(diào)學生的自悟自得,互助交流,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詩意,從而積淀語感。最后,我又讓學生做一個小牧童,邊表演,邊誦讀,相信古詩的大意學生是可以明白的。

  三、拓展──積極地閱讀和創(chuàng)造

  由于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邃,往往突破時空的限制,詩意跳躍性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在思緒的太空中翱翔。教師可讓學生借助畫筆,將詩中描繪的情境簡單地勾勒出來,或?qū)⒐旁姼膶懗尚」适碌鹊取S捎谶@首詩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于是,我布置的一個作業(yè)是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詩從自然中來,從勞動中、從生活中來。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受到直觀的熏陶感染,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如帶學生走出來,下鄉(xiāng)村欣賞 “一去二三里”,上田頭體驗“汗滴禾下土”,臨池畔傾聽“曲項向天歌”,在夜晚模仿“舉頭望明月”……這樣,詩與意相印證,情與景相交融,使學生在真切的體驗中怡情、悟性、開智、明理。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nèi),七分靠課外”。因此在學《所見》的基礎(chǔ)上,我又同時告訴學生詩人們之所以成為大詩人,就是因為他們很細心,把所見的及時寫下來,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所見,看看這位大詩人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時候的所見?在哪里寫的?再讀詩看見了什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舟夜書所見》。并引發(fā)學生去學習其他的詩,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nèi)轉(zhuǎn)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空,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讀讀背背,不斷地積累;背背想想,細細地體會,在學生純真的心靈上,不斷地加深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積淀,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必將激發(fā)他們對燦爛的文明的向往,揚起弘揚民族文化的風帆。

《所見》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并能并誦古詩。

  3、激起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我們在課外學了許多古詩,現(xiàn)在誰愿意將課外學習的古詩背誦給大家聽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詩:

  板書:

  13 古詩兩首

  3、出示課件:

  請大家注意觀察圖畫,誰來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做什么?他到底看見了什么?讓我們一起借助拼音讀讀古詩《所見》。

  板書:

  所見

  4、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記憶生字

  1、自讀古詩:

  讀完后讀給同桌聽一聽,互查讀音。

  2、檢查自讀情況:

  ⑴ 出示生字卡:

  所,牧,捕,蟬,閉,立。

  ⑵ 注意翹舌音:

  蟬。

  ⑶ 小組識記生字。

  ⑷ 開火車讀生字。

  三、整體感知

  1、將這些生字帶入詩中,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

  2、出示課件:

  師指牧童與黃牛圖問:

  這是什么?

  (牧童騎黃牛)

  3、放錄音(牧童唱歌)問:

  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樣?

  (歌聲振林樾)

  4、課件出示:

  蟬聲。

  5、師誦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問:

  小朋友們想象一下,閉上嘴的牧童會怎么做?

  6、多美的一首詩,我們再來讀一讀:

  ⑴ 指名讀。

  ⑵ 男女讀。

  ⑶ 齊讀。

  四、讀詩想畫面

  1、師配樂朗讀:

  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⑴ 引背。

  ⑵ 同桌對背。

  ⑶ 齊背。

  2、生扮演詩人到畫面前誦讀古詩。

  五、拓展

  想一想:

  牧童是怎樣捉蟬的呢?他捉到蟬了嗎?把這些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小伙伴聽。

  六、指導書寫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生認讀。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師范寫,同時講解。

  4、生先描紅,再練習寫,師巡視。

  5、評價。

《所見》教學實錄 篇13

  課時目標:分析、品讀詩句,理解詩句含義,感受牧童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在《尋隱者不遇》中,詩人尋訪隱者,有沒有見到?

  2、我們這節(jié)課要來學習的這首詩中,詩人很幸運,他不僅見到了,而且將見到的情景寫下來,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來學習的——《所見》。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

  振蟬

  騎

  “振、蟬”在讀音上要注意什么?“騎”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么有關(guān)嗎?

  2、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有關(guān)資料。(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

  三、初讀詩文,了解大意

  1、出示詩句,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相機正音。

  3、默讀思考:在《所見》一詩當中,你見到了什么?

  4、交流各自收獲。

  5、老師見到了兩幅圖,你知道是哪兩幅嗎?(一、歌唱圖二、捕蟬圖)

  四、品讀詩文,體會意境

  1、品析“牧童歌唱圖”

  牧童騎黃牛, 歌唱圖

  歌聲振林樾。

  讀一讀前兩行詩句,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牧童如何騎著黃牛?這是怎樣的歌聲?(理解“振林樾”)他會唱什么歌?

  在這句詩中,你看到的牧童是怎樣的牧童?

  指導朗讀。

  3、品析“牧童捕蟬圖”

  意欲捕鳴蟬, 捕蟬圖

  忽然閉口立。

  讀一讀后兩行詩句,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和前面那幅圖中相比,這里的牧童有什么變化?

  他會怎樣去捉這只蟬?(理解“忽然閉口立”)

  在這里,你又看到一個怎樣的牧童?

  指導朗讀。

《所見》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課題:《所見》

  教學目的:1、學會6個生字,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詩句理解字意。

  2、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主人,學習的主體。

  3、理解詩的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指導書寫。

  教學難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運用詞語。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啟發(fā)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

  教學用具:電腦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仿佛看到了天真活潑的牧童騎著黃牛在綠樹成蔭的林間小路上漫步,仿佛聽到他那愉快、激越的歌聲。那么,誰愿意有感情地給大家讀讀這首詩,我們愿意跟你一同步入那美妙的境界。

  生:指名朗讀全詩。

  師:讀得太美了,真的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妙的境界。那么誰來說說上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生: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牛背上,唱著山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忽然他看見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著向樹上望去。

  師:說和真準確。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重點來學習詩中的生字。

  師:(電腦出示詩)誰來讀第一句詩,并且找出詩中的生字。

  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生字有所、振。

  師:非常準確,繼續(xù)找生字。

  生:“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句詩中的生字有欲、蟬、忽、閉。(學生每找到一個生字,教師操作電腦給生字加紅點)

  師:我們來學習第一個生字“所”,誰愿意領(lǐng)同學們讀一讀這個字?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suo,它是平舌音,請大家注意。

  (全班跟讀suo)

  師:指名讀。

  師:你是怎樣學習這個字的?

  生:我是這樣學習“所”這個字的。“所”戶部,左右結(jié)構(gòu),共8畫。

  師:很好,誰愿意用“所”組詞?

  生①:所以

  生②:所有

  生③:儲蓄所

  生④:所長

  生⑤:所向無敵

  ......

  (屏幕出現(xiàn)“所”字)

  師:同學們觀察,寫“所”這個字要注意什么?

  生①:寫這個字頭齊腳不齊。

  生②: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三筆橫折落筆在橫中線上。

  生③:寫這個字要注意第四筆橫寫在橫中線上。

  生④:寫這個字要注意第六筆豎撇對齊第二筆寫在豎中線上。

  生⑤: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七筆橫對齊第三筆橫折起筆。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細致,請大家看老師范寫。

  生:動筆在練習本上寫一個“所”字。(小組同學交換檢查,互相修改)

  師:學習第二個生字“振”,誰愿意領(lǐng)同學讀這個字?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zhèn,它是翹舌音,請大家注意。(同學們開火車式讀)

  師:“振”這個字你是怎樣學習的?

  生:我是這樣學習這個字的。“振”  部,左右結(jié)構(gòu),共10畫。

  師:大家判斷。

  生:齊答“對”。

  師:大家想想,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記住它?

  生:我們學過“晨”字,去掉“日”字,加上“  ”,就是“振”字。(隨著學生敘述,電腦演示,一個“晨”字出現(xiàn)在屏幕上,只見兩個小孩用手扛走“日”,又有兩個少先隊員用手推車推來一個“  ”倒在“辰”旁,共同組成“振”。)

  師:同學們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那“振”這個字在哪句詩中呢?大家齊讀。

  生:(齊讀)歌聲振林樾。

  師:“振”在詩中什么意思?

  生:“振”在詩中是振蕩的意思。

  師:誰來用“振”組詞?

  生①:振動

  生②:振奮

  生③:振興

  生④:振作

  ......

  師:書空“振”的筆順。

  生:一筆橫,二筆豎鉤,三筆提,四筆橫,五筆豎撇,六筆橫,七筆橫,八筆豎提,九筆撇,十筆捺。(屏幕出現(xiàn)空白田字格,學生說一筆,電腦打一筆)

  師:同學們觀察,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

  生①:寫這個字要注意頭不齊,左高右低,腳齊。

  生②:寫這個字要注意右邊第二筆撇寫在豎中線上。

  生③: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三、四筆橫間距相等。

  生④: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五筆豎提寫在豎中線上。

  生⑤:我給補充,第六筆短撇在豎中線起筆,捺從中心捺出。

  師:范寫一個“振”字。

  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個“振”字。

  師:請大家互相交換修改。

  師:學習第三個生字“欲”,跟我讀yu。

  生:一行同學開火車式讀。

  師:“欲”這個字你是怎樣學習它的?

  生:我是這樣學習這個字的。“欲”谷部,左右結(jié)構(gòu),11畫。

  師:非常準確,這個詞怎樣記憶呢?

  生:用學過的“歌”字去掉“哥”,換上谷部,注意谷字作偏旁,第四筆捺變點。

  師:同學們看屏幕。(電腦顯示“歌”字,“哥”字向左上角飛去,“谷”字從左下角飛出,飛到“欠”字左面,同時“谷”字的第四筆捺變成紅色長點。)

  師:“欲”字在哪句詩中?

  :“欲”字在“意欲捕鳴蟬”這句詩中,是想要的意思。

  師:小組討論一下寫“欲”字要注意什么?分析討論后每位同學動筆在練習本上寫一個。(寫完之后,小組長一個個地指導,訂正時,用實物投影打出學生寫的字。互相指正、比較、修改。)

  師:出示第四個生字“蟬”,蟬也就是知了,是一種昆蟲,你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

  生:“蟲”字旁加上單位的“單”,就是蟬。(屏幕出現(xiàn)一只知了向“單”字爬,爬到“單”字旁邊,變成蟲字旁,組成蟬。)

  師:這個字怎樣才能寫好呢?請同學們討論之后再動筆寫字。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四個生字,誰愿意領(lǐng)大家讀字再組詞。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所,所有;振,振動;欲,欲望;蟬,鳴蟬。

  師:讓我們共同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四個字的?首先,我們要讀準字音;接下來,我們又分析了生字的偏旁、結(jié)構(gòu)、筆畫、記憶方法,這就是分析字形;之后,我們又到語言環(huán)境中進一步理解了字義,這是理解、運用;最后,我們動筆寫字叫書寫生字。(屏幕出示學習方法──⒈讀準字音⒉分析字形⒊理解運用⒋書寫生字)下面就請同學們按著這四步自學后兩個生字“忽”、“閉”,讓它們盡快地成為你的好朋友吧!

  生:小組討論自學。

  師:誰來匯報“忽”字?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hu。我是這樣學習這個字的,心部,上下結(jié)構(gòu),8畫。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憶這個字,“物”去牛部換心字底,我組的詞是忽然、忽略,請大字看我寫的這個字。(用實物投影出示)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三、四筆的撇不要寫得太長,第四筆撇在豎中線上起筆,“心”字托住“勿”字。

  師:說得真好!誰來匯報“閉”字?

  生:“閉”這個字我是這樣學習的,它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門部,共6畫,可以用“門”字加“才”字來記憶,我組的詞是關(guān)閉、閉路,請同學們看我寫的這個字。要注意第三筆橫折鉤寫在豎中線上,第六筆撇從中心起筆。

  師:太精彩了。那么關(guān)于“閉”字,其它小組有要補充的嗎?

  生①:我們小組給他補充,“閉”字還可以用“悶”字來記憶。

  生②:還可以用“閃”字來記憶。

  生③:還可以用“問”字來記憶。

  生④:“間”去“日”換上“才”就是“閉”。

  (屏幕按學生所說顯示)

  師:六個字我們已經(jīng)全部學完了,誰想領(lǐng)大家讀讀并且組詞?

  生:所,所有;振,振蕩;欲,欲望;蟬,鳴蟬;忽,忽然;閉,關(guān)閉。

  師:想想這六個生字都是哪些結(jié)構(gòu)的?

  生:有上下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屏幕顯示六個生字和三種結(jié)構(gòu))

  師:請同學們按結(jié)構(gòu)分類。

  生: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有所、振、欲、蟬;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有忽;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有閉。(根據(jù)學生所說,教師點擊鼠標進行生字歸類)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又結(jié)識了6位好朋友,

  讓我們做個《找朋友》的游戲來結(jié)束這堂課!

《所見》教學實錄 篇15

  佚名

  所見

  袁牧

  牧童①騎黃牛,

  歌聲振②林樾③。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題解:袁牧(1719—1798),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著有《小倉山房文集》與《隨園詩話》等。

  “所見”,即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

  注釋: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③林樾:樹陰。

  今譯: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誦讀:

  ①內(nèi)容簡介: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唱著歌兒,忽然又不唱,準備捕捉知了的一剎那情景。

  ②寫作特點:詩人善于抓住事物瞬間的特點加以描寫,反映人物獨特的心理狀態(tài),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有動有靜。

  ③朗誦指導: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第二句之后要有較長的停頓。要突出“振”、“捕”、“鳴”、“閉口”、“立”等詞語。要讀出生活情趣。

  ④思考:

  請將這首詩與后面的《小兒垂釣》對比著讀,并分析在寫作上的共同點。

《所見》教學實錄(精選15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所見》教學談(精選15篇)

    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是教學的新途徑──《所見》教學談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明德小學鄭宏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在教學上,我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尤其在近兩年內(nèi),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力推行教學改革,著重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前提下,經(jīng)過不斷的實...

  • 《所見》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設(shè)計理念針對低年級兒童特點,在情境中內(nèi)化生字、詞和詩句,教學中滲透字的音、形、義三個方面的學習。重視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學習更多的古詩。...

  • 《所見》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所、牧、捕、蟬、閉、立6個生字,會寫詩、林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重點:認真6個生字,會寫詩、林。難點:體會詩歌美好的意境。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shè)計(通用15篇)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shè)計。...

  • 《所見》教案設(shè)計(精選12篇)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組教材:《所見》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 .圖文結(jié)合,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可愛。教學重、難點: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 所見教學設(shè)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并能并誦古詩。3、激起學生讀詩的興趣。【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小朋友們,我們在課外學了許多古詩,現(xiàn)在誰愿意將課外學習的古詩背誦給...

  • 所見 說課稿(精選8篇)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nèi)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煉。內(nèi)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cè)面表現(xiàn)夏天的情趣。...

  • 所見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 《所見》教學設(shè)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三個生字,理解詩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 所見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所見教學反思(一)袁枚詩作的《所見》描寫了一個鄉(xiāng)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只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這一動靜結(jié)合的有趣的畫面。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 語文《所見》教案(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認識8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重點難點1.識字、寫字。2.背誦古詩。課時劃分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

  • 《所見》優(yōu)秀說課稿(精選9篇)

    教材分析:古詩《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 所 見(通用13篇)

    知識目標1、學會“所、振、欲,蟬、忽、閉”這6個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2、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詩句理解“欲、捕、鳴”的意思。3、能用自己的思維,理解詩句的意思。4、能背誦課文。...

  • 所見教學設(shè)計(通用14篇)

    設(shè)計理念針對低年級兒童特點,在情境中內(nèi)化生字、詞和詩句,教學中滲透字的音、形、義三個方面的學習。重視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學習更多的古詩。...

  • 《所見》教學談(精選17篇)

    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是教學的新途徑──《所見》教學談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明德小學鄭宏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在教學上,我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尤其在近兩年內(nèi),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力推行教學改革,著重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前提下,經(jīng)過不斷的實...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日日添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鲸鱼 | 91婷婷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天天舔夜夜 |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v麻豆 | 在线观看91网站 | av制服丝袜白丝国产网站 |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 |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爽av大片 | 污污视频网站在线看 | 中国少妇xxxⅹ性xxxx | 我趁老师喝醉脱她胸罩小说 | 国产一区极品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的张开腿让 |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网站 |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 少妇一级毛片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欧美 | 麻豆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 | 182在线播放 | 成人a免费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 | 91视频啪啪|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 | 婷婷去俺也去 | 两个人日本WWW免费版 | 国产精品久久不射 |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久久久亚洲网站 | 国产综合一 | 最新国模无码国产在线视频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 麻豆出品必属精品 | 好男人在线影院官网WWW | 成人午夜av国产传媒 | 亚洲色欲天天天堂色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