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第二單元綠水江南教案
第二單元綠水江南
(總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少先隊員采茶歌》
教學目標:
1、能用純凈、優美的聲音演唱《少先隊員采茶歌》。
2、能積極地參與小組的活動,以合作的方式創編幾個舞蹈動作。
教學重、難點:創編舞蹈動作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歌曲
1、注意第一小節五度音程的音準。要具有跳躍感。
2、注意第二小節圓滑線的唱法。要唱得連貫、柔和,和跳躍的形成對比。
3、注意第三小節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4、第二樂段第一樂句可按頓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奏感,好象是有節奏的采茶動作一樣。
5、后一個樂句第三小節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輕,并要做到聲斷氣連,使歌聲既分開又連貫,寄托著少先隊員熱愛茶山的情感。
6、唱時要注意樂句的分句,可引導學生劃分樂句,做到正確地換氣。
(二)欣賞有關采茶的音樂作品。
1、器樂合奏《采茶撲蝶》
2、廣西民歌《采茶歌》
(三)創編采茶的舞蹈動作
板書設計: 純凈、優美
隨筆:學會演唱本首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童聲合唱《西湖春曉》
2、了解與西湖相關的音樂和文化知識。
教學目標:
1、隨音樂的節拍輕輕晃動身體。
2、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3、了解贊美西湖的詩歌,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學重、難點: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教學過程:
(一)了解西湖的美景
1、播放有關西湖的錄象片,簡要介紹有關西湖的傳說。
2、有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西湖的文字、圖片資料。
(二) 欣賞歌曲《西湖春曉》
1、第一遍:聽一聽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樂中朗讀歌詞。
3、 第二遍:隨音樂輕輕晃動身體,感受八六拍音樂的韻律。
4、 第四遍:歌曲是齊唱還是合唱?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
(三) 補充欣賞描寫西湖的古詩及為古詩譜寫的歌曲。
1、朗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
2、朗讀揚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四)板書設計: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五)課后小結
隨筆: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了解一些贊美西湖的詩歌。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民樂合奏《江南好》
教學目標:
1、感受民樂合奏《江南好》優美而又歡快的情緒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3、知識拓展,了解與江南相關的音樂和文化藝術作品。
教學重、難點:分辨《江南好》的樂曲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都去過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陽、成都……)今天我們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個問題要問一問大家,你們對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國的南方、有水鄉之稱)
2、師:首先我們來看地圖,誰能介紹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們習慣上把長江以南稱為南方,一說到“江南水鄉”,又以 江、浙一帶最為典型,這里江河縱橫、水網密布,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
3、師:你知道江南的歷史么?(生: 江南的歷史:在七千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居住繁衍,創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物、遺址。進入文明社會以后,逐漸成為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南北朝時江南地區就是“一郡豐收,可供數郡使用”,宋代時更有“蘇湖熟,天下足”之彥。宋王朝的南遷,使這里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