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下冊音樂第七課教案
《紅色的種子》的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蘇北農村。我大部隊奉命轉移,黨組織派共產黨員華小鳳深入張家莊繼續開展斗爭。護送華小鳳的行商錢福昌見張家莊已為白色恐怖所籠罩,立場動搖,遂將華小鳳以十石稻谷賣與貧農王老二為妻,華小鳳則以假夫妻為掩護,在地下組織遭到徹底破壞,無法與黨組織聯系的嚴峻形勢下,像一顆革命的火種,克服重重困難,發動群眾,建立武裝,與當地保安隊胡大隊長等敵頑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最終與大部隊里應外合,勝利會師。該劇塑造了華小鳳這名共產黨員在群眾中生根、開花、結果的光輝形象。
(四)、聽唱詞:
生起了爐火架柴燒,
我重新再把雞湯熬,。
愿親人早日把傷養好,
重返前線立功勞,
放眼望,沂蒙高,
戰斗豪情涌如潮,
革命烽火遍地起,
前仆后繼驅虎豹。
(五)、教師講解這段唱詞的故事背景。這就是揚劇,《紅嫂》選段。
(六)、介紹揚劇:
揚劇,原名“維揚戲”,俗稱揚州戲。在蘇北農村香火戲、花鼓戲的基礎上吸收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而成。唱腔可分為香火戲唱腔、花鼓戲唱腔和揚州清曲唱腔三類。伴奏樂器以二胡、中胡、琵琶為主。打擊樂器也與京劇武場相同。
(七)、欣賞揚劇《紅嫂》
《紅嫂》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秋的山東沂蒙山區。貧農婦女紅嫂送別丈夫上山后,自己堅持敵后斗爭。一天她在山上挖野菜,發現我軍排長方鐵軍負傷倒地,于渴垂危,毅然用乳汁挽救子弟兵。為使親人早日恢復健康,紅嫂回家深夜煮熬雞湯。惡霸地主賴金福帶領還鄉團竄回村,闖來搜捕,威逼拷問傷員下落。紅嫂堅貞不屈,巧妙地避開了敵人的監視,忍著傷痛把干糧和雞湯送上山去。還鄉團搜到洞口,紅嫂為救親人脫險,引狼撲身,率領鄉親們英勇斗爭。敵人妄圖用摔死紅嫂的孩子來威逼她交出傷員。紅嫂甘愿承擔最大的犧牲,氣沖云天。在千鈞一發之際,方排長挺身而出,大義凜然。在緊要關頭,紅嫂的丈夫率武功全殲了惡霸地主還鄉團。該劇熱情謳歌 軍民魚水之情,生動地說明了人民軍隊有人民的支持的擁護,是任何力量也打不垮的。這段“大開口”,性格純樸、敦厚,情緒激昂,是揚劇中最常使用的唱腔之一。該唱段表達了主人公對人民子弟兵的衷心愛戴。
(八)、總結兩段戲劇的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九)、拓展:用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如京劇《林海雪原》中的《甘灑熱血寫春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
(十)、小結:我們祖國藝術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悠久的歷史,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并讓它發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