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電子小報教學設計及反思
報》一課時,探索著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以合作學習為模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實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它能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被認為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從國內外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來看,合作學習活動其主要取向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師生互動、師師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等。
這節課以合作學習的現代教學思想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為指導,以學生所熟悉的故鄉-濰坊的著名景點的相關知識為背景,結合學生已掌握的IE瀏覽器、網頁表單和搜索引擎等收集信息的方法,來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電子板報,培養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思想感情和團體合作精神。因為這是本節課教學核心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以“拋錨式教學”來開展學習。
二、信息技術的特殊作業
在上本節課前,我特意向學生透露了本節課教學的內容,讓大家想想應該編一份怎樣的小報,要用到哪些內容。學生提出:“學校舉行了很多的有關環保的活動,所以我們可以編一份有關綠色環保的小報。”還有學生說:“我們可以挑選好的小報做成一份校園的環保小報紙。”……
說到這里學生們都興奮了,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
最后我在聽取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把全班同學分成了幾個小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業:
①每一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報。
②為自己的小報取一個亮麗的名稱及版面。
③結合學校這幾個星期所舉行與環保有關的活動寫幾篇稿件,利用數碼相機拍攝(數碼相機部分學生家中有,學校里也有)一些活動的圖片,收集和調查統計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數據。
三、作業完成的內容豐富多彩
學生在這一個星期通過全體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師的幫助下,積極的收集有關環保的資料。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圖片,還有一些統計圖表。其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有學校舉行的“保護環境,千人簽名儀式”,有團委發起的征集“環保警示語”,有白浪河的水資源調查情況,有社會實踐:“訪百年古樹”,有美術組舉辦的大地作畫比賽,勞技組組織的“利用廢物做手工”的比賽,以及各個班級開展主題班會的情景等。內容豐富,可以說是前期收集素材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扎實。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從每個小組到每一位同學都非常熱情地參與其中的工作,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小記者、小作家、小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