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計算)領域多媒體教學活動——貪吃的毛毛蟲
重點。學做記錄,能用較完整的語言交流、講述記錄結果作為活動的難點。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都知道,要傳授孩子一種知識或技能并不難,難的是如何使知識遷移,產生情感上、態度上的共鳴。從本次活動而言,孩子珍惜時間的品質形成是活動的最后歸宿,失去了這一靈魂,活動也只是形式和軀殼了。因此,將“萌發幼兒愛惜時間的良好品質”定位于本次活動的延伸部分。
說活動準備:
1、硬件上的準備: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板四塊、采訪表若干、調查大表兩張、星期大轉盤一個。
2、軟件上的準備:幼兒了解自己一星期的活動。
說活動過程、方法及設計的理由: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何引導幼兒思維一步步有表面到內里、有外淺至深化是本次活動著重考慮的問題。活動中教師由整體感知星期入手,以此為激活因素,引導幼兒一步步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拓展,在拓展中遷移。
具體流程如下:
引題激趣—分組探索—提出質疑—學習體會—操作拓展。
活動流程
教學方法
設計理由
引題
激趣
情景渲
染法
以毛毛蟲的故事為引子帶出關于“星期” 概念,自然不做作,調動了孩子的活動興趣。
學
習
體
會
多媒體課件應用
多媒體課件形象化地將毛毛蟲的成長軌跡加以表現,生動地展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毛毛蟲事物越吃越多,身體逐漸變胖,最后終于破繭成蝴蝶的場景,達到了其他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效果。
師生對
話研究
師幼一步步深入的對話將毛毛蟲的故事逐漸呈現在幼兒面前,其中關于“星期”的知識也在層層探究中得以全面呈現,幼兒學得輕松、透徹。
遮伏法
此中方法的運用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每當答案得到驗證時,孩子們開心無比,可見那是真正適合他們的學習模式。
操作法
給每個孩子操作的機會,給每個孩子展現自我的機會,在安排一星期活動的過程中鞏固了“星期”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游戲法
通過玩游戲,調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鞏固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
操作拓展
情感遷
移法
毛毛蟲經過兩個星期由繭變成了蝴蝶引伸至自身的變化,將時間推移與事物變化之間的關系呈現在幼兒面前,潛移默化中孩子們時間概念增強了,珍惜時間的意識無形中被滲透。
說活動特色
其一,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隨著科技
的發展。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同時也引發了我們
的思考,這樣的活動可以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最佳效果?在本次活動中多媒
體課件生動地展限了毛毛蟲由卵殼中爬出,吃食后日益長大的身軀,破繭
成蝶的生動畫面,達到了教具演示無法達到的逼真效果。
其二,故事與認知活動的完美結合。本次活動大膽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