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我們的生日
幼:希望我們身體健康。
師:老師把愿望寫出來了,請你們念出來吧。
幼:希望大一班的小朋友在小學里學到更多的本領,成為了不起的小學生!
師:(深情的)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老師的愿望就是你們到了小學里好好學習,成為了不起的小學生。你們愿意為了這個愿望努力嗎?
幼:愿意!
(活動最后,幼兒體驗到了老師的生日愿望中飽含了對他們的殷切期望,達成了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
活動延伸:
和其他同伴、老師說說生日的事。
活動反思:
生日每個人都有,每年都要過,是幼兒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本次活動由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將生日與日歷的認識結合起來,突破了以往幼兒學看日歷的傳統模式,讓幼兒置身于現實生活背景中主動學會查看日歷。
我以“生日”為話題,請幼兒逐一報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將之組合成一整年的月份。在引導幼兒觀察月份的基礎上,引出同月生日的話題,通過為兩位同月生日但身高差異明顯的幼兒比較年齡大小,引發了一個矛盾沖突以此提升幼兒對生日和日歷的認知。在認識猶豫時,孩子傾聽的愿望也是最強烈的,這時,我出示日歷,引導幼兒認識了日期。隨后,又讓幼兒根據提示猜測老師的生日,不僅吊足了幼兒胃口,又借此再次引發一個矛盾沖突,幼兒通過尋找對比自己今年、明年、后年的生日,直觀的體驗到了生日在日歷上的變與不變,“星期幾”的概念隨之滲透到了幼兒腦中。正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認識碰撞,一個完整的概念認識逐漸形成。
而選擇在大班幼兒畢業離園前夕開展本次活動,我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幼兒學會查看日歷,初步感知日歷與生日的密切關系,也是讓幼兒感受到一次與以往不同的生日體驗,增進與同伴和老師之間的親密情感以及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幼小銜接)。
整個活動在同伴間溫馨的情感互動中拉開了序幕,即使在認知環節,我也不忘記融入情感,感嘆同月生日的孩子之間特別的緣分,將老師的生日與幼兒的生日巧妙聯系起來,增進親密感,因此活動最后,幼兒在猜測老師的生日愿望過程中體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殷切期望,老師也體驗到了幼兒這三年對老師的依戀,正是之前的情感鋪墊,讓老師和幼兒相處三年所積累的情感順利爆發,活動的價值從而得到了充分地體現。
專家點評:
上海市閘北區教研員 張敏
開始部分可否直接給幼兒過生日、吃蛋糕;中間部分的同月份幼兒大小比較,不必刻意安排高矮;延伸部分是否可以讓幼兒調查爸爸媽媽等家庭成員的生日,自己制作家庭成員的生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