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巧手穿線》說課稿
一、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材料選擇合適的工具解決生活中的穿線問題
2、樂于與同伴交流、探究,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第一次操作材料準備:鞋板、無硬頭的黑色鞋帶、帶有硬頭的白色鞋帶。
2、第二次操作材料準備:鞋板、無硬頭的黑色鞋帶、棍子、鉛筆、電線、發夾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準備:彩色管、糖果袋、繩子、棍子、別針、發夾、展示板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踐、獲取經驗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帶、白色鞋帶,提出任務:幫鞋板系上鞋帶。
2、提出操作要求
一只穿上白色鞋帶,另一只穿上黑色鞋帶,看看哪種顏色的鞋帶最容易穿過去?想一想為什么?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重點啟發幼兒思考:哪種顏色的鞋帶最容易穿過去?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你發現哪種顏色的繩子容易穿過去?為什么?
②歸納小結:原來白色的鞋帶有硬硬的頭,比鞋洞小就容易穿過洞洞。而黑色鞋帶沒有硬頭、軟軟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過去。
(二)選擇適宜的工具幫助軟頭的鞋帶穿過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鉛筆、電線、發夾),交代任務。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種工具都去試一試,看看哪種工具最適合幫助黑色鞋帶穿過鞋洞。
②請在最適合的工具下貼上一個花片。
3、幼兒操作,師重點啟發幼兒思考:為什么這種工具能最快幫繩子穿過洞洞?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認為哪種工具最適合幫助黑色鞋帶穿過洞洞?為什么?
②歸納小結:棍子和發夾都比較硬,又比洞口小,能幫助鞋帶穿過鞋洞;鉛筆比洞粗,不容易穿過去,而電線軟軟的也不能幫助它穿過鞋洞。
(三)遷移經驗,解決問題
1、出示材料及輔助工具,交代任務
彩色管、繩子:請小朋友幫彩色管穿上繩子做成項鏈。
糖果袋、繩子:請小朋友為糖果袋穿上繩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工具幫助它們穿上繩子。
②要與伙伴們一起說說你選用了什么工具幫它們穿過去呢?為什么?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如何借助工具穿繩子。
4、交流分享,提升經驗
①互相交流:你是選擇什么工具,幫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繩子?你覺得這種工具合適嗎?為什么?
②歸納小結:要幫助不一樣的洞洞穿線,所選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樣的。要選擇比洞口小的、比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據你的材料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四)活動延伸:平時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用到穿線,請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試一試。
活動點評:
本活動主要流程可以細分為八個小環節,即①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作為大班科學活動,這樣的引入簡潔、任務清楚、目的明確);②幼兒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進行操作,該情景創設巧妙蘊涵兩方面的價值:一是在操作中明白白的鞋帶是因為帶子有硬的塑料包著帶子,才能順利穿過鞋洞,這個“原理”的發現,是接下來環節開展的知識鋪墊,即要懂得應用工具來解決問題;二是在操作中產生問題——黑色帶子因為過于柔軟無法穿過鞋洞,這個問題就是接下來環節開展的引子,即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有效解決這個問題);③教師組織幼兒交流分享經驗和討論解決如何讓黑色帶子也能順利穿過鞋洞這一在上個操作中遺留的問題(喚醒幼兒已有經驗,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欲望);④教師出示已準備的材料,請幼兒運用這些材料幫助黑色帶子穿過鞋洞;⑤幼兒第二次操作,根據老師所提供的材料,解決第一次操作中遺留的問題;⑥交流分享經驗,明白要選擇合適的工具才能省力又省時地順利穿過鞋洞;⑦幼兒第三次操作(運用已建構的經驗嘗試解決中生活中擬真的問題,操作難度明顯提高);⑧交流分享,自然結束。這八個小環節其實是圍繞幼兒三次操作的這一核心環節而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