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小結
此外,在精品課程項目開展以來,幼兒園語言領域項目組更加注重教學的規范化。在周燕軍教師主持《廣西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即將結題期間,幼兒園語言領域項目組總結了該課題的相關成果,編著了《幼兒早期閱讀指導》一書,梳理了早期閱讀中的相關問題,如親子閱讀,早期閱讀材料的選擇,早期閱讀環境的創設,早期閱讀的教學策略等。
(三)科學領域
1.調整幼兒園科學教學內容,彌補學生本身科學知識的不足
本領域依據幼兒園教師組織科學活動實效問題以及學生本身科學知識不足的情況,對幼兒園科學教學內容的分析方面作出了調整。過去只是分類介紹幼兒園常見的科學教育內容,沒有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常見內容的基本知識點,明確該內容的核心概念(或幼兒需要掌握的核心經驗),因此我們調整了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幼兒園科學教育內容把握好重難點,利用活動案例所涉及的有關科學核心概念的分析入手,列出具體的核心概念內容,幫助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點,依次進行設計可行的科學活動。
2.豐富本領域課程資源,彌補教學需要的不足
在利用資源和資源建設方面,根據學生實際需要,以及教師自己的教學經驗,編寫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教學用講義,并開始編寫《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案例集》,擬根據案例集的活動有選擇地請幼兒園教師組織活動,并請專人拍成錄像,制作成光盤,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科學領域的教學強調:在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是必須的,讓學生討論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在實踐中對科學概念的把握、科學概念如何通過“動手做”實驗讓孩子去體驗等有關指導策略方面,在結合案例學習的基礎上,突出學生的實踐練習,做到互幫互學。
(四)藝術領域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這門課程包含了學前兒童美術教學及學前兒童音樂教學兩大方面。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及其專業特點,嘗試改變以往教學中的“按部就班”,對教學構思及教學策略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并初見成效。具體的嘗試是:
1.做好第一節課的“師生溝通”,用“三個五分鐘”,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往教師上課,只顧自己計劃明確、講授流暢,較少顧及學生在第一節課上對此這門課程產生怎樣的“第一印象”,因而容易造成“教師講、學生聽”的“老套做法”,使學生產生“又是這樣”或“不過如此”等先入為主的看法。針對這一情況,我進行了以下嘗試:
首先,師生共同進行“教學回顧”。
教師與學生聊一聊與這門課程相關的課程,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習至的基礎。這樣的溝通,只需要短短五分鐘,既肯定其所學知識和能力、又提示其利用相關經驗學習新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樣的溝通,還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鼓勵,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是良好的學生觀、師生觀的具體體現。
其次,師生共同解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制定的,但是,不應只有“教者”明確,還應當讓“學者”知曉。因此,藝術領域增加了教學目標的透明度,與學生共同解析教學目標。(1)理論方面:領會兒童藝術(美術/音樂)教育的原理和要領,并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能思,會悟)(2)實踐方面:科學合理地設計一次幼兒藝術(美術/音樂)活動,細致靈活地實施這一活動,客觀分析評價活動效果的優劣及其原因。(能用,會評)(3)表達方面:會說出或寫出活動設計意圖、教案、教學反思等,表達流暢、無病句錯字。(能說,會寫)與學生共同解析教學目標的過程,也是教師幫助學生分析現有水平、樹立目標意識的過程,更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