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不良情緒的調控
3、有的時候孩子會對幻想的東西產生恐懼,老師應當明確地告訴幼兒,這樣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不用擔心有怪獸、魔鬼來傷害自己,幼兒在老師的勸說下能夠擺脫恐懼。
當幼兒感到憤怒的時候:
現在的孩子在家的時候倍受寵愛,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結果往往是以家長妥協而收場。孩子發現自己的做法可以控制成人、讓成人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便以此作為發泄憤怒和不滿的手段。小班幼兒常常分不清環境的變化,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展示自己的心情。有的小班幼兒在家長離開后會亂發脾氣,扔玩具、踢桌椅、滾在地上耍賴,更嚴重的動手打小朋友甚至是老師。遇到這些情況,老師應當如何處理?
1、堅持要求幼兒用語言而不是用動作來表達憤怒。當幼兒生氣時,可以鼓勵他大聲講出來,并盡可能地說出自己發怒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可以在這個時候為了怕麻煩而答應幼兒的無理要求。同時還要與家長溝通,使得教育更有成效。
2、幫助幼兒尋找憤怒的原因。有的幼兒有時自己發完脾氣卻忘了究竟是為了什么,需要老師的提示來回想生氣的理由。如:“是不是因為小航不讓你玩他的小汽車,你才對他發火?”避免幼兒無緣故的爆發后又不明不白地了事的情況重復出現。
3、對幼兒的情緒表示理解。有的幼兒在同伴都被家長接走后產生不滿情緒,有時還會對晚到的家人進行語言或動作上的攻擊。因此,老師可以及時安慰他:“我知道你等得很著急,可能媽媽已經在路上了,我陪你一起等。”“爸爸可能有要緊的事,這是沒辦法的”。這樣可以讓幼兒的情緒趨于緩和。
4、為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當老師的也會有生氣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老師應該大聲講出來,以免控制不住突然大發雷霆。老師不用在幼兒面前掩飾自己憤怒的情緒,而應當讓幼兒從你身上學到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是要切記,不要用侮辱性的話對幼兒表達你的情緒,只要客觀地表示你的感受和原因即可,如:“我很生氣”、“不要亂動老師的東西”等。
發脾氣、耍賴不是每個幼兒都有的行為,如果老師控制得當、家長予以重視,很多幼兒經歷過一兩次后,很快就會糾正過來。
幼兒還未具備完善的認識與表達能力,教師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具體情況,幫助幼兒合理控制情緒,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使他們將來能夠被這個社會接受并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