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孩子的自信是培養出來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心自己最清楚,明白我們的工作不是做給誰看的,而是對孩子們心智進行培養和呵護的。
孩子們的熱情像幼苗一樣嬌嫩,我們要對他們負責,用我們的辛勤耕耘在孩子的心頭點燃一顆希望的火種,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積蓄的學識、能力、操守和素養溫暖孩子們的感受,滋潤他們的心田,毫不功利地踏踏實實地做事,不為別人的眼睛只為自己的責任(心),這樣我們就找到了開啟成功的鑰匙。
與孩子相處一天就要去影響他們一天,使孩子或多或少的改變一點,這樣才能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一點,不管和孩子一起看書寫字還是到野外(游戲)瘋玩……
常懷教子心,心自與子通。
相信自己的能量總會給周圍的環境帶來一些影響和變化,應善于把想法用最簡潔、最精煉的語言傳遞給別人。
有缺陷的孩子有著和常人一樣的情感世界,他們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納,他們比常人更渴望讓別人認可,更渴望自己成功。給那些內心被鄙視所淹沒的孩子機會,讓他們成功,給別人機會讓別人去贊揚他們,可能一顆靈魂就會蘇醒。
0到六歲決定人的一生。所以幼兒教育這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幼教工作的人應是最優秀的人,幼兒教師應該是勝過科學家和先知的人。
教育者中的老師是兒童成長中最重要的精神環境。
老師是園丁,而不僅僅是一名經師,更應當是人師,是一個真善美的心理學家,是兒童心智發展與生活技能信息吸收平衡的協調者;是兒童成長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輔助者,是孩子素質和能力發展的培養者,是孩子精神世界構建的協助者。
當孩子出現厭學或逃避學習時應該把自己定位于教師,而不應當站到一個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出現的問題。很多作為教師的爸媽,管理不好自己孩子的學習,皆源于溺愛親緣愛蓋過了真正的教育愛,以致個個聰明活潑的小搗蛋鬼養成了知“父母師”莫如子的尷尬難調局面:我不學你能把我怎么樣?我就不聽你的你又能把我怎么著?
對于愛鼓搗東西的孩子應至少從兩個方面去分析看待:一、看孩子是出于好奇還是在反復驗證自己拆卸妝的自我價值滿足。二、是不是確實對物品的不在意或浪費的滿不在乎。然后再因情況的具體方面施以鼓勵教導或糾正。至于孩子的學習,應從習慣與興趣培養方面并重考慮: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樹立自信的學習態度!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要想真正了解孩子以他的學習動態和孩子對人對事的看法,可以試著在交流中運用:“如果…”的假設方式,轉換角色引出他的想法、見解,然后針對孩子的情況因勢利導。
孩子們都處于摸索著學習成長的階段,心里尚未成熟,自我評價意識還不完善,對自我的認知還有賴于成人的評價,所以,我們這些大人尤其是教師不要貪一時的口舌心情心情之快,來消自己的心頭怨恨。切忌在孩子面前談論或挖苦孩子的缺點,更不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橫向比較,恨鐵不成鋼,小心別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應需要經常鼓勵孩子,在無形中幫助孩子建立起,并設法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可以點燃智慧的火花,舒展想象的羽翼!
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教育者悉心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