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做事經常是三心二意,虎頭蛇尾,比如孩子說要看書,剛拿出來擺在桌上又說要畫畫,剛把畫紙拿出來沒畫兩下,又要去搭積木。如果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呢?
1.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活動
無論孩子在專心致志的玩看電視還是干其他什么事,大人一定不要隨便去打擾。如果你覺得他的活動已經堅持時間較長了,比如看了一小時的電視你覺得應該終止這項活動,最好不要大聲命令或強行的關掉電視,可以換一種方式,用溫和的口吻說:“寶寶最聽話了,會主動關上電視,眼睛看累了該休息休息了。”或給孩子一個緩沖的余地,告訴他再過五分鐘就關電視了,讓他有個思想準備。如果隨便打斷,會引起孩子的對立和反感,不利于培養幼兒注意的集中性和堅持性,而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質恰恰是日后專心學習的重要條件。
2.不要同時給孩子委派幾件事情
孩子年齡小,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安排的事情過多,會讓幼兒干這件想那件結果一件事也干不好。有一個孩子的媽媽為了不讓孩子來打擾自己,就給孩子安排先看書再折紙,結果孩子把所有的書都翻出來,沒看幾頁又想折紙,就把書全搬到床上,開始折紙,把紙撕得滿地都是,媽媽來檢查,看見屋里這么亂,生氣地說:“你就會把屋里弄得亂糟糟的,不會收拾好一樣再拿一樣嗎?”其實這時就不能完全怪孩子了,因為是媽媽的安排有問題。
3.父母適時地做些指導
剛才我們說了不要隨時的對幼兒的活動進行干預,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長光是提供空間和材料是不夠的,還要進行適時地指導。比如給他一些提示、鼓勵、檢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這樣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間會更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