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水溶解》2篇
活動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小米、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活動引入主題。
1、 玩游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 幼兒品嘗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提問:為什么有些小朋友的水是甜的有些小朋友的水是咸的?
3、小朋友說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糖和鹽到底去哪里了。
4、老師示范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 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教: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 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并記錄。
3、 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及發現。
教: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4、 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制作飲料。
教: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里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動手做飲料。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中班科學活動《水的溶解》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設計意圖:
水,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他們能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但沒有經過梳理與指導,無法形成一些系統的知識。但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系統理論知識較難明白,只有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才能印象深刻。《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新《綱要》中提到,要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事物的關系,并體驗到科學探究活動的有趣。幼兒園的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根據認知領域的目標,幼兒園新《綱要》的理念,以及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年齡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將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3、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為這次活動的開展鋪墊了一定的基礎,但幼兒缺乏對水特性的了解,而且記錄活動在中班剛剛實施,大部分幼兒不能正確的使用記錄表,基于以上原因將活動的重難點確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