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水溶解》2篇
(1)、重點:了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題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同時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小米、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二、說活動流程:
科學是嚴謹的,如何引導幼兒一步步由表到里,由外淺至深化是本活動著重考慮的問題。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首先以情境化游戲活動“做客”引入主題,老師以主人身份對小客人們說:請進請進,歡迎小客人來我家做客。然后開始忙著招呼小客人,讓他們像客人一樣圍坐在教師特意準備好的“沙發上”上,倒水請他們喝。這種溫馨的生活化角色游戲充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能全身心的融入在活動中。當孩子們開始喝水的時候會驚奇的發現自己水杯里水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會有甜的水和咸的水呢,孩子們在這氛圍中能自發展開討論,大家你言我一語,有的說水是甜的是因為里面有糖,有的則說水是咸的是因為里面放了鹽……最后他們將目光集向了我:老師,你說對不對!我連忙點頭稱是:你們的味覺都非常的靈,一下子就償出來了。緊接著,我拋出問題:“可是糖和鹽怎么看不見,他們去哪里了?”對啊,它們在哪呢?孩子們開始思索了,活動的核心問題也開始呈現出來了,有的說糖在水里會不見的,有的孩子非常激動的告訴大家:它們在水了化了。看著孩子們說的頭頭是道,但沒有明確的答案,于是我提出建議:讓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糖和鹽到底去哪里了。使孩子們明白實驗可以證明自己的假想。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考慮到中班孩子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缺乏獨立解決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師的示范演示還是必不可少的。當孩子在觀察教師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教師的示范記錄能幫助孩子知道如何正確的記錄,為接下來自己動手操作實驗鋪墊了良好的基礎。那么,除了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這個問題擴展了幼兒的思維,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結合剛才所獲得的知識,紛紛說出自己的見解。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并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融解還是不溶解一目了然,還為后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并記錄實驗及發現,在實驗結束后由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這個環節的分組實驗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