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播撒重視的種子
到底什么行為是溺愛,什么行為是重視?
我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問自己:這是孩子的需要嗎?還是只是你的需要?如果是孩子的需要,你能夠滿足得了嗎?如果只是你的需要,你要通過“做”在孩子身上來滿足嗎?如果我確定那是孩子的需要而且我為他這個需要去行動,那我覺得是重視;如果我確定那只是我自己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我覺得我是溺愛。
重視和溺愛還有一個區別是,重視孩子的需要,是我認真地傾聽了,告訴孩子我聽到了,了解他為什么會有這個需要,看情況來合理處理。處理可能是去滿足他,也可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量后,溫和并且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拒絕;溺愛則是只要孩子有發出“指令”,不管自己的情況如何,能力怎樣,都去滿足,滿足不了還覺得自己不好,甚至是孩子沒有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就按自己的意愿想當然地為孩子做。重視里飽含尊重,但溺愛里只有害怕。
舉一個例子來說,現在,提出愿望說想買一個玩具,我重視他這個愿望,就問他為什么想買這個玩具,他說他很喜歡,很想要,那我就看看這個玩具的價錢我能不能承擔,如果能,我就給他買,如果不能,我就會和他解釋,這個玩具你喜歡我知道,只是這個要花媽 媽好多錢,媽 媽有點買不起,通常情況下,能夠理解和接受。大部分情況下,要買的玩具我都買得起,而我確認他是真的想要,我就給買了。有過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不怎么提這方面的要求了,就算有時候提,我不同意,他也不會再哭鬧而很快就接受了。
如果是溺愛,那就是,孩子提出要買一個玩具,但媽 媽發現這個玩具的價格高得她買不起,就去借錢買,并且在買來后告訴孩子說:媽 媽為了給你買這個玩具,借了一百塊錢,欠了一個大人情,媽 媽讓你高興了,你以后可要聽話一點!
有人會說,孩子哪有知足的?他們都會有無窮無盡的要求,孩子提的要求,能滿足的你都滿足,他就會貪得無厭的,你不可能滿足得完重視得清!
夠了,就會停止要。這就像我們吃飯,飽了,就會停下來不再吃一樣的自然。如果孩子的每一個意愿,我們都認認真真的做到了重視,孩子享受到的愛“飽”了,所謂“貪得無厭”的孩子其實并不會出現。不僅如此,孩子的愛和重視夠“飽”,他就會用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做得很好,那就走向了獨立。而讓孩子獨立,不是父母的希望嗎?
相反,會讓孩子貪欲難填的是溺愛。孩子“貪”,那只能說明他得到的還不夠;蛘呤遣划。或者是不對。他還是在一直在要。要治療孩子的“貪欲”,愛和重視就是良藥。
但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孩子有區分自己飽還是餓這人原本不容置疑的本能,在孩子還沒飽的時候就著急著要撤掉他“愛的飯碗”,從而讓孩子的內心一直營養缺乏,能量缺乏。
有人還會疑惑:要重視孩子的需要,孩子確實想要,父母也給得起,就給了,那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都不需要自己去努力,來得容易,他怎么知道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