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通用2篇)
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對器官捐獻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永生的眼睛》。
上節課我們出讀了課文。
提問:回憶一下文章內容(本文主要寫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都捐獻了角膜生)師板書。
學生回答主要內容。
回憶上文引入下文。
二、答疑。
等幾位同學在預習時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捐獻角膜呢?老師現在就解答這個問題。
資料出示
據調查,全國約有400萬人因角膜疾病導致失明,其中大多數病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墒怯捎谖覈悄ぞ璜I太少了,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就這個問題同學們在周圍人群進行了調查。
老師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請看:(課件)出示條形圖。
提問: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么?(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共調查212人,愿意捐獻的75人,不愿捐獻的137人不愿捐獻的人數比愿意的多。
現狀出示,更加直觀。
過渡:現在我們就去深入地學習課文。
學生說圖表。
學生知道相應的資料,激發情感。
三、學習課文。
過渡:琳達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醫生要取走母親的角膜。
自學(1~3)自然段。
面對角膜捐獻
1、思考
琳達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
要點:
、帕者_開始:(“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愛媽媽、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 不明白為什么捐)
琳達后來愿意娟、理解了捐獻的意義。
指名回答。
、浦笇Ю首x。(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
⑶學生說到為什么的句子
師投影出示: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指導有第二句理解第一句)
學生自學,找到內容,進行理解。
(答案要點: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2、指導朗讀
把你的理解通過讀表達出來。(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
3、理解課文,感情朗讀
以父親的話為中心,上下結構全文的理解體系,從全文的前后照應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復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感悟能力。
4、小結
四、學習(4~6)自然段。
過渡:當時父親為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課,多年后,父親又以他的言行影響了我的女兒──溫迪。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4~6)自然段:重點學習內容。(學習內容)
1、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2、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迪一樣,將會多么高興。
3、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么自豪!”
五、填寫。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后,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角膜:盲童 盲童父母 捐獻家人
曉得角膜(匯報時說出填寫依據)
1、學生匯報,指導朗讀。
2、指導朗讀:(說依據就朗讀)。
(那個盲童將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帶給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么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
3、分角色練習朗讀第6自然段。
(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評讀)(自豪,激動、敬佩、驕傲)
4、結束語。
是啊,父親捐獻角膜不但讓失明的孩子的重見了光明,同時在溫迪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合理地創編故事。
2.能根據已知情節和生活經驗,發揮想象,表現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
3.能根據一定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材料,并圍繞中心展開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起表達欲望。
1.《龜兔賽跑》視頻導入,擅長跑步的兔子為什么輸給了慢吞吞的烏龜呢?(兔子在比賽中睡著了;因為兔子太驕傲,沒把對手放在眼里;因為兔子有意想讓沒有自信的烏龜贏;因為兔子幫助別人剛回來太累了……)引導學生大膽去想別人沒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樣的?(賽跑健將、善良、善解人意、驕傲自大……)那烏龜呢?(勤奮、執著、自卑、聰明……)
3.如果再跑一次結果會怎樣?這次比賽又會發生什么呢?今天咱們來比比誰的想象更新奇獨特,又合乎情理。
二、審清題目,明確表達要求。
1.讀習作內容,明確要求。
說說教材中給出了哪些信息。
講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節要有起因、經過、結果。
題眼“新編”是指把一個已有的故事改編成一個新故事,來表現新的主題或者深化原來的主題。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測《龜兔賽跑》可能會出現的結果。
引導可以是情節(增加或改變)、時間、空間、角色等方面的改變。
三、合理選擇材料,凸顯表達重點。
1.猜故事。
2.比情節。
要讓它的經過有變化、有矛盾、有起伏,這樣的一個過程叫做情節。一個故事沒有變化、平平淡淡有意思,還是情節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瀾。
于平淡之處起波瀾,令人意想不到,這就是曲折動人。
預設:選擇“烏龜又贏了”這一結果,從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寫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賽途中可能遇到的情況。
學生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
引導學生對寫作材料進行分類。
(2)從烏龜的角度,合理猜測烏龜為了贏得比賽想出的辦法。
小組討論。
交流分類,篩選合適的寫作材料。
以“烏龜又贏了”這個結果為例,引導學生分別從兔子和烏龜的角度去推想可能發生的情況。通過討論、交流,引發思維的碰撞,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合理推想各種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導思考新編這個故事的'目的。
預設:(1)以“烏龜贏了”為例,思考新編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樹受傷”這個材料為例,指導根據中心確定寫作內容。
同桌討論。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樹受傷”這個材料為例,引導學生思考選取該材料寫的目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從中心思想出發去思考該材料是否有價值,進而能從中選擇最合適的材料來寫。
四、發散思維,選擇熟悉的故事進行新編。
1.圍繞確定的材料安排內容。
2.集體交流,適時指導改進。
明確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梳理寫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現中心內容,小組交流后,課堂上寫這個重點片段。
交流,師生評價,修改。
五、妙筆生花,獨立編寫故事。
完成后,和同學、家人分享,根據所提建議進行修改。師生點評,完善習作。
板書設計
故事新編
人物形象:活靈活現
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奇思妙想合情合理
1.本次習作從學生的認知入手,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內容作為切入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交流互評,教師只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節設置要讓人耳目一新,撬動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敢想、樂講、會寫,和同伴互相交流啟發,評價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