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評價與學生成長休戚相關
上星期五,我把一大摞作文本塞進提袋帶回家,準備星期六改。袋子被隨意地扔在沙發上,有幾個作文本也溜出了袋外。晚上女兒隨手抄起一本翻看,突然她說:“媽媽,這個同學怎么寫了這么多的錯別字!”我忙湊過去,看了看封面說:“不足為怪。”再看了看作文題《我第一次看文學類書》,咦,這我倒真得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了。歐衛高是我班里一個頗有數學天賦的學生,畫畫也畫得棒極了,可是語文卻令人堪憂,從上學期至今,未寫過一篇像樣的作文,所以當女兒說起他的錯別字我的第一反應就四個字“不足為怪”,F在看了他寫的這篇文章題目,想:他也會看書還文學類呢,孺子可教也。
我把歐衛高作文中的錯別字一一訂正,然后我細細地品味著這篇文章,發現這孩子心思縝密,感情真實質樸,文章中的“我”心理描寫非常細膩,我仿佛看見一個不樂于讀書的孩子為了自己能在同學面前表現得有文學素質而艱澀地在文學的荊棘叢林中爬行的模樣。但當他爬出叢棘后站立在叢林外,撫掌說:“這是我第一次看文學書,也是最后一次!保ㄎ恼率沁@樣結尾的)我愕然。我必須因此做些什么。
星期四,即今天上午,我把第二節課安排為作文講評、欣賞課。前三十分鐘讓同學欣賞班里的優秀作文,講評得失;剩十五分鐘時讓同學賞析歐衛高的作文,并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同學門都向歐衛高投去異樣的目光,良久,我說:“對于同學、朋友的進步,我們就沒有任何表示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歐衛高激動的滿頭大汗,眼淚充盈了他的眼眶。下了課,他對我說:“老師,我本來打算真的不讀文學類書,現在看來,我有得去讀了,我不想丟臉。下次我也不會寫那么多錯別字了,我會去查字典的!闭f完他的頭低得讓我看不到他的鼻尖了。他心里的震撼和努力學好語文的信心我似乎看得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