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寶寶溝通的好習慣(親子健康指導)
睡覺前是我們的“聊天時間”。很多家長喜歡在睡覺前講故事,我個人覺得這樣會讓孩子興奮,所以我們聊會兒天,短短的,說點悄悄話。為什么固定時間呢?因為3~4歲孩子的秩序感發展迅速,在這個固定的時間做相同的事情,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2 率先向孩子匯報,做個好榜樣
剛開始的時候,美美不多說什么,或者會以“今天我累了,不說了”為由,拒絕和我們的交流。于是,我就自告奮勇一馬當先:“那么,媽媽來說,你看看媽媽今天做了什么。”接著,我就匯報我在單位干什么讀了什么書見了什么朋友打了什么電話等。然后,等我說完,她就會爭著說“我也讀了什么書(就是班里老師講的故事)、做了什么事”等。這樣,我基本上就了解到她當天所學所做的事情。
3 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交流
孩子興奮的時候,是父母和他交流的最佳時間。在這個時候,我會利用美美的情緒滿足,來請她描述今天班里一定有什么高興的事情。當然,在她不高興的時候,我也會關心,就能知道誰又欺負了她。
4 傾聽為主,不打斷不評論,只就事論事
無論孩子說什么,我們都認真傾聽,而非敷衍了事。我會看著美美,時而點頭或贊許,而不是悶頭吃飯。還有,重點是聽孩子說,我們不做任何評論。如果我們過多進行評判,就會剝奪孩子的話語權。另外,這樣的打斷也讓孩子感到索然無趣,讓他認為“大人并不關心我說的事情,只是要對我的話進行點評”。
5想象不代表說謊
孩子在三四歲時聽的童話多了,語言發展迅速了,這個時期想象發展也非常迅速。就算孩子說的和事實情況不符合,也不要打擊孩子的表達欲望。保護好孩子希望向大人描述的愿望,保護好孩子希望得到大人認可的心情。
某一周,美美老說班里來了新小朋友,叫“馬小含”。與老師求證,發現并不是這樣。我百思不得其解,繼續觀察,發現美美在提“馬小含”的時候,模仿老師的語氣姿態和形體:“要和小朋友做朋友,要幫助她。”于是,我再到班里的時候就注意看本周教學的重點計劃,發現原來這周涉及孩子與人相處能力的培養。過了兩周,美美班里才來了新的小朋友(不叫“馬小含”這個名字)。所以,老師是提前在給孩子們灌輸新伙伴來了后應該怎么做。倘若我不合時宜說孩子怎么撒謊,那么孩子當時就會關閉和我的交流窗口。
6 注意教學計劃,嘗試更多掌握
有關學習方面,我不太盤問,美美會反感。她說都會了,還會主動表演自己學的歌舞,我在旁邊鼓掌就可以了。同時,我也建議家長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知識掌握上。對于幼兒來說,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他們的情緒、他們的交往和問題解決能力。其實,對于學前兒童來說,每天讓他們能夠興奮的、記憶清晰的事情,未必是老師教的知識,而是他們在做什么事情時成功的體驗或當時的愉快感覺。對于孩子們來說,快樂的心情、成就的感覺,才是他們真正念念不忘的事情。
7 孩子不愿意說,就別強迫
美美不愿意說的時候,我們大人就故作聊天的歡快樣子,挨個搶著介紹自己的情況,不理她不要求她。小孩最不愿意被冷落,一下子就湊過來“聽我說,我來說”。即便孩子真的什么也不說,我們做家長的也不會非要去了解什么。因為孩子有逆反心態,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孩子可能不以為然。孩子津津樂道的小細節,我們同樣給予重視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