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怎樣煉成
自1985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評為特級教師”之后,成為特級教師一直是眾多中小學教師的夢想。今天,特級教師不僅成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能力的象征,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其所在學校教學水平的標志。那么——自1985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評為特級教師”之后,成為特級教師一直是眾多中小學教師的夢想。今天,特級教師不僅成為教師個人教育教學能力的象征,在某種意義上也已成了其所在學校教學水平的標志。那么,到底怎樣才能成為特級教師呢?日前,北京師范大學舉辦“特級教師校友論壇”期間,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愛學生”是前提
北京師范大學作為我國教師教育的最高學府,一個世紀以來已為我國培養出近20萬名畢業生,其中數萬名畢業生工作在基礎教育戰線,正是在他們當中涌現出了近500名特級教師。這無疑是北師大這座百年學府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的一項巨大貢獻。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特級教師呢?
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的例子,較好地說明了從“名校畢業生”到“名師”的必經之路,那就是要“愛學生”,要“干一行,愛一行”。霍懋征1943年從北師大數理系畢業,卻到北京實驗二小當了一名小學教師,許多人對此很不理解。霍懋征說,大學畢業時她下定決心要當一名好老師,主要是受母親和前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的影響。從母親和“鄉村女教師”的身上,她懂得了好老師就是要像“媽媽帶孩子一樣”去愛學生。因為愛學生,霍懋征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強調“蹲下和孩子講話”的必要;因為愛學生,“文革”中許多下放的父母都把孩子放心地交給了霍懋征;因為愛學生,霍懋征大膽創新,在小學3年級就教會學生“代數”知識;因為愛學生,“文革”后重返教育舞臺時,霍懋征就開始了減輕學生負擔的實驗。
在北師大特級教師校友里,幾乎每一個人都是愛教育和愛學生的典范。據統計,北師大近500名特級教師校友里,有近1/3扎根在新疆、寧夏、內蒙、黑龍江、山西等老少邊窮地區。正是由于幾十年如一日獻身邊疆、獻身教育,他們才步入了共和國特級教師的行列。
名師功夫“在詩外”
在特級教師里,北京市的鄭孫平老師是比較特殊的一位。這位生物系畢業的北師大畢業生,卻被評為化學特級教師。
“我感覺,北師大畢業生的優勢是知識面比較寬,用現在的話說是素質教育搞得比較好,這給學生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間。”鄭孫平1962年從北師大生物系畢業,開始也是教中學生物課,但由于腰病不能經常帶學生下鄉,中途改教中學化學課。但鄭孫平并不覺得這是“專業不對口”。“我們大學時除了學生物外,化學課也學了不少,像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膠體化學等,我們都學。因此,改教中學化學時也沒覺得很困難。”
更讓鄭孫平感到受益匪淺的是他在大學里得到了比較全面的發展。他說,當時學校每年都要組織校外考察活動,還要求本科生搞科研,盡管最后的科研成果并不大,但查文獻、寫論文的底子,都是那時候打下的。
鄭孫平當了36年的班主任,這種既當“經師”又當“人師”的經歷,使他對中學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說,大學時他曾是學校籃球隊和合唱團的隊員,無論在教學工作上還是在班主任工作上,文體特長都幫了他不少忙。
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多才多藝、既教書又育人,其實是特級教師身上的共同特征。他們的這些過人之處,很多來自于學科教學專業之外。
“不滿”是創新的源泉
“聽特級教師王天開的課,最讓學生感興趣的,除了牢騷,還是牢騷。”在北師大附中學生的眼里,王天開永遠是漲紅著臉,牢騷滿腹。
其實,王天開是被歷屆學生公認的不可不聽、為數不多的幾位課講得極好的教師之一。王天開上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他自己的眼光審視一切,無論是教科書的內容編排,還是課后習題的難易程度,甚至連高考試題的出法、學生上課的態度等,都會成為他不滿的理由。學生們也就在王天開的牢騷聲中,把握了知識的真諦。因此,王天開的課絕對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傳統示范課,而是處處顯示著他自己的創新。盡管用王天開的話說,他“過去不太尊重學生”,但每年學校期末的民主測評,學生們給王老師打的分一定是全校第一。
在當年北師大化學系82屆學生里,王天開“腦瓜子好使”是出了名的,但在同事的眼里,王天開的工作態度和創新精神尤其值得學習。據說有一年,學校安排教師任課時出現困難,王天開愣是一個人同時擔當起高中三個年級的化學課授課任務,這在學校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還有一年,王天開向學校提出學科交叉研究申請,他自己要承包一個班、同時教授數理化3門課,結果沒被批準。
我國數萬名中小學特級教師當中,像王天開這樣有主見、敢創新的老師很多很多。在北師大附中青年教師劉春艷的印象里,特級教師與普通教師最大的不同,在于特級教師能敏銳地發現教學實踐中的不足,并身體力行地去完善它。像北大附中的張思明老師,十多年前就發現中學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應用的漠視,如今,這項研究已成為這位特級教師的個人品牌。
惟有不滿,才有創新;惟有耕耘,才有收獲。中小學教師中,對教育教學實際不滿的不乏其人,只有那些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人,才會最后獲得特級教師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