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漢字
一、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我愛你,漢字》小學語文五年級語文上冊
二、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他們對語文課程充滿興趣,喜歡課外閱讀,對于老師推薦的書籍能夠積極閱讀。在課堂上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較為被動,主動參與的意識較差,探討時不敢大膽發言,談出自己的觀點。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基礎知識掌握較差,能力較弱,家長又疏于督促,還需老師加強輔導。
三、教學內容分析:
“我愛你,漢字”的閱讀材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表格,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字的演變過程。從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甲骨文的發現》是真實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
《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的事,講由于一“點”之差,使價值18萬元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警示我們要防止和糾正錯別字。《街頭錯別字》的照片只是一個例子,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上的文字錯別字相當多。以此為例,是引導學生調查社會用字,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出一點力。
《贊漢字》和《書法作品賞析》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漢字之美,可以互為參照印證。《贊漢字》采用“千字文”形式的四言句式,贊美了漢字不同的字體“各具特長”,其中提到的字體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和草書;特別指出對聯的形式能體現漢字的書法之美。
《我愛你,中國的漢字》是當代詩人劉湛秋的一篇散文。本文語言生動,比喻形象,通過對漢字的贊頌,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讀來令人振奮。
四、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性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演變及各種書體的產生與發展,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范用字的意識,努力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書法作品的欣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4.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并能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學會撰寫調查報告。
5.學會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我愛你,漢字》,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綜合性學習,了解漢字相關知識,得到活動組織與統籌能力的培養,提高聽、說、讀、寫、書等多方面能力的鍛煉。
難點:活動計劃的制訂與實施的調控,相關資料的搜索與處理的指導,分組展示的組織與協調。